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7.5(2.3折)?
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寬帶通信網與組網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7115123845
- 條形碼:9787115123848 ; 978-7-115-1238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寬帶通信網與組網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寬帶網絡的技術基礎、相關協議、實現方案和各種寬帶網絡組建及其解決方案。全書共分為9章。第1章介紹通信網基礎知識和目前現有的各種通信網絡;第2章介紹寬帶通信網的各種接入技術;第3章介紹綜合業務數字網并對ATM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第4章介紹寬帶IP網絡技術;第5章介紹各種IP網絡互聯和融合技術;第6章介紹MPLS技術;第7章介紹ATM組網和各種ATM網絡解決方案;第8章對寬帶IP組網和各種IP網絡解決方案進行了詳細闡述;*后一章簡要地討論了下一代網絡(NGN)技術。 本書內容翔實,覆蓋了寬帶通信技術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寬帶網絡技術的*新進展,并結合實際應用闡述各種寬帶組網解決方案。本書可供從事電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等方面工作的技術人員閱讀,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等專業的本科生教學參考用書。'
寬帶通信網與組網技術 目錄
'第1章 寬帶通信網概述 1
1.1 寬帶通信網的現狀與發展 1
1.1.1 寬帶通信的概念 2
1.1.2 現有通信網絡 2
1.1.3 “三網合一” 8
1.1.4 數據寬帶網絡發展 10
1.1.5 電信寬帶網絡發展 11
1.1.6 下一代網絡 13
1.2 寬帶通信網關鍵技術 15
1.2.1 寬帶接入技術 15
1.2.2 數據網技術 15
1.2.3 傳送網技術 19
1.2.4 交換網技術 19
1.3 小結 20
第2章 寬帶通信網接入技術 21
2.1 銅線接入技術 21
2.1.1 高速數字用戶線(HDSL)技術 22
2.1.2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技術 22
2.1.3 甚高速數字用戶線(VDSL)技術 23
2.1.4 其他技術 25
2.2 混合光纖同軸電纜(HFC)接入技術 25
2.3 同步數字系列(SDH)接入技術 27
2.4 HomePNA接入技術 29
2.4.1 HomePNA接入技術優點 29
2.4.2 HomePNA標準化 30
2.5 DDN數字專線接入技術 30
2.6 幀中繼接入技術 32
2.7 無線接入技術 33
2.7.1 無線本地線路(WLL) 33
2.7.2 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DS)接入 33
2.7.3 數字直播衛星(DBS)接入 34
2.7.4 微波無線接入 35
2.7.5 通用分組無線接入 35
2.8 電力線接入方案 36
2.8.1 電力線通信環境分析 36
2.8.2 電力線通信技術發展 37
2.9 光纖接入技術 37
2.9.1 光纖接入網(OAN)的網絡結構 37
2.9.2 OAN和FITL的設計目標 38
2.9.3 FITL系統接入方式 39
2.9.4 應用類型 39
2.10 以太網寬帶接入技術 41
2.10.1 以太網接入中的主要技術問題 42
2.10.2 發展以太網接入技術的主要原則 43
2.10.3 以太網技術應用的新進展 43
2.11 小結 43
第3章 寬帶業務網和ATM技術 45
3.1 寬帶業務網基本概念 45
3.1.1 ISDN基本思想 45
3.1.2 ISDN協議棧 49
3.1.3 ISDN與其他網絡的互通 54
3.1.4 ISDN在語音業務方面的應用 55
3.1.5 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 55
3.2 ATM技術原理 56
3.2.1 ATM產生背景 57
3.2.2 ATM網絡功能 58
3.2.3 ATM信元傳輸和格式 59
3.2.4 基于ATM的B-ISDN協議參考模型 61
3.2.5 ATM QoS技術 68
3.2.6 ATM地址 69
3.2.7 ATM地址注冊 70
3.2.8 ATM的虛連接(Virtual Connection) 70
3.2.9 ATM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 71
3.2.10 動態負載平衡 73
3.3 ATM交換機技術 74
3.3.1 寬帶業務對ATM交換機的要求 74
3.3.2 ATM交換機分類 75
3.3.3 ATM交換機的任務 76
3.3.4 ATM交換機模塊 77
3.3.5 ATM交換機結構 79
3.4 ATM網絡接口 80
3.4.1 ATM網絡接口概念 81
3.4.2 ATM網絡接口結構 81
3.4.3 典型ATM物理層接口介紹 83
3.5 ATM網絡信令 84
3.5.1 ATM信令基本概念 84
3.5.2 基于ATM的B-ISDN信令體系 86
3.5.3 ATM信令信息格式 86
3.6 ATM現狀及技術展望 87
3.6.1 ATM面臨的若干問題 87
3.6.2 ATM網與吉比特以太網技術比較 88
3.6.3 ATM網絡與Internet融合 89
3.6.4 ATM網絡展望 90
3.7 小結 91
第4章 寬帶IP網絡技術 93
4.1 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基礎 93
4.1.1 網絡體系結構 93
4.1.2 網際協議(IP) 96
4.1.3 傳輸控制協議(TCP) 96
4.1.4 其他層協議 99
4.2 IP層協議 101
4.2.1 IP分組 102
4.2.2 IP層的差錯處理與控制功能 104
4.2.3 選路(Routing) 107
4.2.4 路由數據庫的管理 109
4.2.5 域內路由協議 112
4.2.6 域間路由協議 116
4.3 局域網技術 117
4.3.1 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 118
4.3.2 局域網的類型 120
4.3.3 局域網互連設備 124
4.4 新一代網際協議IPv6 127
4.4.1 IPv4概述 128
4.4.2 IPv6結構 130
4.4.3 IPv6的地址 131
4.5 多媒體通信網絡協議 132
4.5.1 實時傳輸協議(RTP) 132
4.5.2 資源預留協議(RSVP) 134
4.5.3 流協議ST2+ 136
4.6 高速IP交換 138
4.6.1 IP交換 139
4.6.2 標記交換 140
4.7 小結 144
第5章 寬帶IP組網技術 145
5.1 傳統IP網絡及其改進 145
5.1.1 ATM與IP相結合的兩種模型 146
5.1.2 基于SDH的IP傳輸(IP over SDH) 147
5.1.3 基于WDM的IP傳輸(IP over WDM) 148
5.2 IP和ATM組網技術概述 149
5.2.1 LANE技術 150
5.2.2 CLIP(Classical IP over ATM)技術 151
5.2.3 MPOA技術 152
5.2.4 IP交換 153
5.2.5 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 154
5.3 LANE技術 155
5.3.1 LANE業務和協議結構 157
5.3.2 LANE的體系結構及組成 158
5.3.3 LANE的實現過程 159
5.3.4 LANE特點 161
5.3.5 ATM數字圖書館網絡實例 161
5.4 IP over ATM 164
5.4.1 IPOA概述 164
5.4.2 IPOA的協議結構 165
5.4.3 IP分組的封裝 167
5.4.4 地址解析 167
5.4.5 IPOA的工作過程 168
5.4.6 IPOA的優缺點 169
5.5 基于ATM的多協議傳輸(MPOA) 170
5.5.1 MPOA概述 170
5.5.2 MPOA的模型結構 171
5.5.3 NHRP 172
5.5.4 MPOA的工作過程 173
5.6 IP over SDH技術 173
5.6.1 IP over SDH基本原理 174
5.6.2 支持IP over SDH技術的協議 174
5.6.3 支持IP over SDH技術的鏈路協議 175
5.7 IP over WDM技術 175
5.7.1 WDM/DWDM技術概述 175
5.7.2 IP over WDM基本原理 176
5.8 小結 178
第6章 MPLS網絡技術 179
6.1 MPLS簡介 179
6.1.1 MPLS協議的發展過程 179
6.1.2 MPLS的基本概念 180
6.1.3 MPLS技術發展背景 181
6.1.4 MPLS的優越性 182
6.1.5 MPLS的標準化現狀 183
6.1.6 MPLS研究狀況 184
6.1.7 MPLS研究熱點 185
6.2 MPLS基本原理 187
6.2.1 MPLS工作流程 188
6.2.2 MPLS技術實現細節 190
6.3 MPLS VPN技術 194
6.3.1 VPN技術概述 195
6.3.2 MPLS和VPN結合 196
6.3.3 MPLS VPN體系結構 197
6.3.4 MPLS VPN配置實例 199
6.4 GMPLS技術 202
6.4.1 GMPLS的標記和標記交換路徑 203
6.4.2 路由與尋址 204
6.4.3 鏈路綁定和無編號鏈路 204
6.4.4 GMPLS的信令 205
6.4.5 鏈路管理 205
6.5 小結 206
第7章 ATM技術應用和網絡解決方案 207
7.1 ATM解決方案概述 207
7.1.1 各大廠商ATM解決方案比較 207
7.1.2 ATM網絡升級到吉比特網絡實例 209
7.1.3 改造ATM校園網實例 211
7.2 VoATM技術應用詳解 213
7.2.1 傳統話音傳送技術 213
7.2.2 VoATM簡介 214
7.2.3 VoATM協議 215
7.2.4 VoATM特點 217
7.2.5 VoIP、VoDSL與VoATM的關系 217
7.2.6 VoATM的應用實例 217
7.3 ATM城域網的設計與應用實例 219
7.3.1 網絡設計 219
7.3.2 網絡性能分析 220
7.3.3 網絡應用 221
7.4 B-ISDN實驗網絡實例 223
7.5 小結 224
第8章 IP網絡技術應用和網絡解決方案 225
8.1 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解決方案 225
8.1.1 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概述 225
8.1.2 省級多媒體通信網技術規范 227
8.1.3 省級多媒體通信網互聯 236
8.2 ××市寬帶多媒體IP網絡解決方案 239
8.2.1 需求分析 239
8.2.2 網絡總體結構 242
8.2.3 網絡總體方案 244
8.2.4 功能層次的方案設計 248
8.2.5 主干傳輸網絡詳細設計 250
8.2.6 編解碼設備方案建議 252
8.2.7 網絡接入及多業務開發設計方案 253
8.2.8 網絡服務方式及實現 257
8.3 小結 259
第9章 下一代網絡(NGN) 260
9.1 NGN技術 260
9.1.1 NGN的提出 261
9.1.2 理解NGN 261
9.1.3 NGN的特點 262
9.1.4 ITU-T定義的NGN主要研究領域 263
9.1.5 基于軟交換的下一代網絡 265
9.2 NGN網絡結構和協議 267
9.2.1 NGN協議 267
9.2.2 NGN網絡框架 268
9.3 基于軟交換的下一代網絡組網技術 269
9.3.1 組網原則與應該考慮的問題 269
9.3.2 軟交換網絡的組網方案 270
9.3.3 軟交換網絡的組網方式 271
9.4 NGN的發展 273
9.4.1 NGN的兩種演進策略 273
9.4.2 下一代的服務 274
9.4.3 NGN的研究狀況與發展趨勢 274
9.5 小結 276
縮略語 277
參考文獻 288
1.1 寬帶通信網的現狀與發展 1
1.1.1 寬帶通信的概念 2
1.1.2 現有通信網絡 2
1.1.3 “三網合一” 8
1.1.4 數據寬帶網絡發展 10
1.1.5 電信寬帶網絡發展 11
1.1.6 下一代網絡 13
1.2 寬帶通信網關鍵技術 15
1.2.1 寬帶接入技術 15
1.2.2 數據網技術 15
1.2.3 傳送網技術 19
1.2.4 交換網技術 19
1.3 小結 20
第2章 寬帶通信網接入技術 21
2.1 銅線接入技術 21
2.1.1 高速數字用戶線(HDSL)技術 22
2.1.2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技術 22
2.1.3 甚高速數字用戶線(VDSL)技術 23
2.1.4 其他技術 25
2.2 混合光纖同軸電纜(HFC)接入技術 25
2.3 同步數字系列(SDH)接入技術 27
2.4 HomePNA接入技術 29
2.4.1 HomePNA接入技術優點 29
2.4.2 HomePNA標準化 30
2.5 DDN數字專線接入技術 30
2.6 幀中繼接入技術 32
2.7 無線接入技術 33
2.7.1 無線本地線路(WLL) 33
2.7.2 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DS)接入 33
2.7.3 數字直播衛星(DBS)接入 34
2.7.4 微波無線接入 35
2.7.5 通用分組無線接入 35
2.8 電力線接入方案 36
2.8.1 電力線通信環境分析 36
2.8.2 電力線通信技術發展 37
2.9 光纖接入技術 37
2.9.1 光纖接入網(OAN)的網絡結構 37
2.9.2 OAN和FITL的設計目標 38
2.9.3 FITL系統接入方式 39
2.9.4 應用類型 39
2.10 以太網寬帶接入技術 41
2.10.1 以太網接入中的主要技術問題 42
2.10.2 發展以太網接入技術的主要原則 43
2.10.3 以太網技術應用的新進展 43
2.11 小結 43
第3章 寬帶業務網和ATM技術 45
3.1 寬帶業務網基本概念 45
3.1.1 ISDN基本思想 45
3.1.2 ISDN協議棧 49
3.1.3 ISDN與其他網絡的互通 54
3.1.4 ISDN在語音業務方面的應用 55
3.1.5 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 55
3.2 ATM技術原理 56
3.2.1 ATM產生背景 57
3.2.2 ATM網絡功能 58
3.2.3 ATM信元傳輸和格式 59
3.2.4 基于ATM的B-ISDN協議參考模型 61
3.2.5 ATM QoS技術 68
3.2.6 ATM地址 69
3.2.7 ATM地址注冊 70
3.2.8 ATM的虛連接(Virtual Connection) 70
3.2.9 ATM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 71
3.2.10 動態負載平衡 73
3.3 ATM交換機技術 74
3.3.1 寬帶業務對ATM交換機的要求 74
3.3.2 ATM交換機分類 75
3.3.3 ATM交換機的任務 76
3.3.4 ATM交換機模塊 77
3.3.5 ATM交換機結構 79
3.4 ATM網絡接口 80
3.4.1 ATM網絡接口概念 81
3.4.2 ATM網絡接口結構 81
3.4.3 典型ATM物理層接口介紹 83
3.5 ATM網絡信令 84
3.5.1 ATM信令基本概念 84
3.5.2 基于ATM的B-ISDN信令體系 86
3.5.3 ATM信令信息格式 86
3.6 ATM現狀及技術展望 87
3.6.1 ATM面臨的若干問題 87
3.6.2 ATM網與吉比特以太網技術比較 88
3.6.3 ATM網絡與Internet融合 89
3.6.4 ATM網絡展望 90
3.7 小結 91
第4章 寬帶IP網絡技術 93
4.1 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基礎 93
4.1.1 網絡體系結構 93
4.1.2 網際協議(IP) 96
4.1.3 傳輸控制協議(TCP) 96
4.1.4 其他層協議 99
4.2 IP層協議 101
4.2.1 IP分組 102
4.2.2 IP層的差錯處理與控制功能 104
4.2.3 選路(Routing) 107
4.2.4 路由數據庫的管理 109
4.2.5 域內路由協議 112
4.2.6 域間路由協議 116
4.3 局域網技術 117
4.3.1 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 118
4.3.2 局域網的類型 120
4.3.3 局域網互連設備 124
4.4 新一代網際協議IPv6 127
4.4.1 IPv4概述 128
4.4.2 IPv6結構 130
4.4.3 IPv6的地址 131
4.5 多媒體通信網絡協議 132
4.5.1 實時傳輸協議(RTP) 132
4.5.2 資源預留協議(RSVP) 134
4.5.3 流協議ST2+ 136
4.6 高速IP交換 138
4.6.1 IP交換 139
4.6.2 標記交換 140
4.7 小結 144
第5章 寬帶IP組網技術 145
5.1 傳統IP網絡及其改進 145
5.1.1 ATM與IP相結合的兩種模型 146
5.1.2 基于SDH的IP傳輸(IP over SDH) 147
5.1.3 基于WDM的IP傳輸(IP over WDM) 148
5.2 IP和ATM組網技術概述 149
5.2.1 LANE技術 150
5.2.2 CLIP(Classical IP over ATM)技術 151
5.2.3 MPOA技術 152
5.2.4 IP交換 153
5.2.5 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 154
5.3 LANE技術 155
5.3.1 LANE業務和協議結構 157
5.3.2 LANE的體系結構及組成 158
5.3.3 LANE的實現過程 159
5.3.4 LANE特點 161
5.3.5 ATM數字圖書館網絡實例 161
5.4 IP over ATM 164
5.4.1 IPOA概述 164
5.4.2 IPOA的協議結構 165
5.4.3 IP分組的封裝 167
5.4.4 地址解析 167
5.4.5 IPOA的工作過程 168
5.4.6 IPOA的優缺點 169
5.5 基于ATM的多協議傳輸(MPOA) 170
5.5.1 MPOA概述 170
5.5.2 MPOA的模型結構 171
5.5.3 NHRP 172
5.5.4 MPOA的工作過程 173
5.6 IP over SDH技術 173
5.6.1 IP over SDH基本原理 174
5.6.2 支持IP over SDH技術的協議 174
5.6.3 支持IP over SDH技術的鏈路協議 175
5.7 IP over WDM技術 175
5.7.1 WDM/DWDM技術概述 175
5.7.2 IP over WDM基本原理 176
5.8 小結 178
第6章 MPLS網絡技術 179
6.1 MPLS簡介 179
6.1.1 MPLS協議的發展過程 179
6.1.2 MPLS的基本概念 180
6.1.3 MPLS技術發展背景 181
6.1.4 MPLS的優越性 182
6.1.5 MPLS的標準化現狀 183
6.1.6 MPLS研究狀況 184
6.1.7 MPLS研究熱點 185
6.2 MPLS基本原理 187
6.2.1 MPLS工作流程 188
6.2.2 MPLS技術實現細節 190
6.3 MPLS VPN技術 194
6.3.1 VPN技術概述 195
6.3.2 MPLS和VPN結合 196
6.3.3 MPLS VPN體系結構 197
6.3.4 MPLS VPN配置實例 199
6.4 GMPLS技術 202
6.4.1 GMPLS的標記和標記交換路徑 203
6.4.2 路由與尋址 204
6.4.3 鏈路綁定和無編號鏈路 204
6.4.4 GMPLS的信令 205
6.4.5 鏈路管理 205
6.5 小結 206
第7章 ATM技術應用和網絡解決方案 207
7.1 ATM解決方案概述 207
7.1.1 各大廠商ATM解決方案比較 207
7.1.2 ATM網絡升級到吉比特網絡實例 209
7.1.3 改造ATM校園網實例 211
7.2 VoATM技術應用詳解 213
7.2.1 傳統話音傳送技術 213
7.2.2 VoATM簡介 214
7.2.3 VoATM協議 215
7.2.4 VoATM特點 217
7.2.5 VoIP、VoDSL與VoATM的關系 217
7.2.6 VoATM的應用實例 217
7.3 ATM城域網的設計與應用實例 219
7.3.1 網絡設計 219
7.3.2 網絡性能分析 220
7.3.3 網絡應用 221
7.4 B-ISDN實驗網絡實例 223
7.5 小結 224
第8章 IP網絡技術應用和網絡解決方案 225
8.1 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解決方案 225
8.1.1 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概述 225
8.1.2 省級多媒體通信網技術規范 227
8.1.3 省級多媒體通信網互聯 236
8.2 ××市寬帶多媒體IP網絡解決方案 239
8.2.1 需求分析 239
8.2.2 網絡總體結構 242
8.2.3 網絡總體方案 244
8.2.4 功能層次的方案設計 248
8.2.5 主干傳輸網絡詳細設計 250
8.2.6 編解碼設備方案建議 252
8.2.7 網絡接入及多業務開發設計方案 253
8.2.8 網絡服務方式及實現 257
8.3 小結 259
第9章 下一代網絡(NGN) 260
9.1 NGN技術 260
9.1.1 NGN的提出 261
9.1.2 理解NGN 261
9.1.3 NGN的特點 262
9.1.4 ITU-T定義的NGN主要研究領域 263
9.1.5 基于軟交換的下一代網絡 265
9.2 NGN網絡結構和協議 267
9.2.1 NGN協議 267
9.2.2 NGN網絡框架 268
9.3 基于軟交換的下一代網絡組網技術 269
9.3.1 組網原則與應該考慮的問題 269
9.3.2 軟交換網絡的組網方案 270
9.3.3 軟交換網絡的組網方式 271
9.4 NGN的發展 273
9.4.1 NGN的兩種演進策略 273
9.4.2 下一代的服務 274
9.4.3 NGN的研究狀況與發展趨勢 274
9.5 小結 276
縮略語 277
參考文獻 288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