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特崗教師招聘 語文學科專業知識 考試輔導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85883
- 條形碼:9787519285883 ; 978-7-5192-8588-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特崗教師招聘 語文學科專業知識 考試輔導教材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2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輔導教材:語文學科專業知識》(一)本書是中公教育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圖書研發團隊在深入研究真題及考試要求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的。
(二)本書依據考試要求編寫,緊隨考試形式變化,分析命題規律,優化圖書內容,將真題和考點緊密結合起來。
(三)本書對考題專業解讀,詳細講解重難點,層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題再現、知識拓展、易錯提示等版塊,對教材要點進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鞏固提高。
(四)本書中設置了強化練習,學練結合,有效提升考生的應考能力。
特崗教師招聘 語文學科專業知識 考試輔導教材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2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輔導教材:語文學科專業知識》結合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語文的考試真題及考試要求,構架起語文教育教學基礎知識與能力和語文課程及教學論兩個部分的龐大知識體系,并在書中設置考題再現、知識拓展、強化練習等版塊,是一本專門針對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語文學科的教材。本教材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從基礎、重要的考點出發,深入淺出地向考生講解各個知識點,使考生能透徹地理解知識點,從而爛熟于心。
特崗教師招聘 語文學科專業知識 考試輔導教材 目錄
目錄
部分語文教育教學基礎知識與能力
章現代漢語(2)
節現代漢語概述(2)
第二節語音(5)
第三節漢字(18)
第四節詞語(26)
第五節句子(43)
第六節常見病句(51)
第七節標點符號(57)
第八節常用辭格(66)
強化練習(74)
第二章古代漢語(77)
節古代漢語概述(77)
第二節古代漢語基本語法(78)
第三節古代漢語的辭格(92)
強化練習(94)
第三章閱讀(96)
節古詩詞閱讀(96)
第二節文言文閱讀(107)
第三節現代文閱讀(115)
強化練習(123)
第四章中外文學作家、作品基本知識(127)
節中國古代文學(127)
第二節中國現當代文學(167)
第三節外國文學(191)
第四節兒童文學(218)
第五節文學理論(233)
強化練習(248)
第五章寫作(252)
節寫作基礎知識(252)
第二節常用寫作體裁分析(257)
第三節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常見作文題目基本類型(268)
強化練習(273)
第二部分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章《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276)
一、前言(276)
二、課程目標與內容(278)
三、實施建議(284)
強化練習(292)
第二章學科教學設計能力(295)
節語文教學設計概述(295)
第二節教學方法設計(297)
第三節教學目標設計(300)
第四節教學內容設計及課堂教學技藝(304)
第五節教學過程設計(310)
第六節教學活動設計(321)
第七節教學反思(323)
第八節教案寫作(326)
強化練習(329)
第三章學科教學評價能力(333)
節語文教學評價的功能和種類(333)
第二節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原則(336)
第三節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338)
強化練習(340)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表(344)
特崗教師招聘 語文學科專業知識 考試輔導教材 相關資料
部分語文教育教學基礎知識與能力
本書部分是語文教育教學的基礎知識與能力,共分為五章。章為現代漢語基礎理論知識(現代漢語概述、語音、漢字、詞語、句子、常見病句、標點符號、常用辭格)及其應用的相關講解;第二章為古代漢語常見理論知識(古代漢語概述、古代漢語基本語法、古代漢語的辭格)及其應用的相關講解;第三章為閱讀、分析與鑒賞古詩詞、文言文、現代文的相關方法、理論的闡釋;第四章為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家、作品及相關文學理論的分類介紹;第五章為寫作相關指導方法及體裁分析。
本部分是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的必考內容。真題側重對五大方向內容進行考查:①對字音字形辨析、成語使用正誤判斷、病句類型判斷、修辭手法分析的考查;②對古代漢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類別的考查;③對理解、賞析古詩詞、文言文、現代文基本能力的考查;④對文學常識、文化常識的考查;⑤對寫作基本能力的考查。考生應在熟練掌握上述內容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章現代漢語
節現代漢語概述
一、現代漢語的含義
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通常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現代漢語指現當代以來漢民族使用的語言,包括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和方言;狹義的現代漢語則僅指普通話。
民族共同語即一個民族全體成員通用的語言。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即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全國通用的語言。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過程:雅言(春秋)——通語(漢代)——官話(明代)——國語(辛亥革命后)——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二、現代漢語的特點
考點1語音方面
沒有復輔音;元音占優勢;音節整齊簡潔;有聲調。
部分語文教育教學基礎知識與能力
本書部分是語文教育教學的基礎知識與能力,共分為五章。章為現代漢語基礎理論知識(現代漢語概述、語音、漢字、詞語、句子、常見病句、標點符號、常用辭格)及其應用的相關講解;第二章為古代漢語常見理論知識(古代漢語概述、古代漢語基本語法、古代漢語的辭格)及其應用的相關講解;第三章為閱讀、分析與鑒賞古詩詞、文言文、現代文的相關方法、理論的闡釋;第四章為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家、作品及相關文學理論的分類介紹;第五章為寫作相關指導方法及體裁分析。
本部分是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的必考內容。真題側重對五大方向內容進行考查:①對字音字形辨析、成語使用正誤判斷、病句類型判斷、修辭手法分析的考查;②對古代漢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類別的考查;③對理解、賞析古詩詞、文言文、現代文基本能力的考查;④對文學常識、文化常識的考查;⑤對寫作基本能力的考查。考生應在熟練掌握上述內容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章現代漢語
節現代漢語概述
一、現代漢語的含義
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通常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現代漢語指現當代以來漢民族使用的語言,包括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和方言;狹義的現代漢語則僅指普通話。
民族共同語即一個民族全體成員通用的語言。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即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全國通用的語言。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過程:雅言(春秋)——通語(漢代)——官話(明代)——國語(辛亥革命后)——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二、現代漢語的特點
考點1語音方面
沒有復輔音;元音占優勢;音節整齊簡潔;有聲調。
考點2詞匯方面
單音節語素多;廣泛運用詞根復合法構成新詞;雙音節詞占優勢;同音語素多。
考點3語法方面
語序和虛詞是表示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詞類和句法成分關系復雜;詞、短語和句子的結構原則基本一致;量詞和語氣詞十分豐富。
三、現代漢語語音概說
考點1語音的性質
語音是人類說話的聲音,是有意義內容的語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說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音具有物理屬性、生理屬性和社會屬性,其中,社會屬性是其根本屬性。
1.物理屬性
語音具有四種要素,分別是音高、音強、音長、音色。
音高指聲音的高低,它取決于發音體振動的快慢。發音體振動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反之則聲音越低。
音強指聲音的強弱,它取決于發音體振動幅度的大小。
音長指聲音的長短,也就是聲波延續的時間長度,它取決于發音體振動持續的時間。
音色又叫音質,是一個聲音區別于其他聲音的本質特點。造成音色不同的條件有三種:一是發音體不同;二是發音方法不同;三是發音時共鳴器的形狀不同。
2.生理屬性
語音是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來的,因而具有生理屬性。人的發音器官由三大部分組成: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口腔、鼻腔和咽腔。
3.社會屬性
語音是一種社會現象,因而具備社會屬性。語音的社會屬性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①語音的社會屬性突出地表現在語音和語義的聯系上。用什么語音表示什么意義,其間并沒有必然的、本質的聯系,不是由個人決定的,而是一定范圍內的社會成員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
②語音的社會屬性還表現在語音的系統性上。各語種或方言都有自身獨特的語音系統,從物理屬性和生理屬性上看是不同的音,在語言中可能認為是相同的音。
考點2語音的單位
1.音素
音素是構成音節的小單位或小的語音片段。它是從音色的角度劃分出來的,可分為元音和輔音兩大類。一個音節,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進一步劃分,就會得到一個或幾個小的各有特色的單位,這就是音素。例如:“爸”(bà)從音色的角度可以劃分出“b”和“a”兩個音素。“刊”(kān)可以劃分出“k”“a”“n”三個音素。
2.音節
音節是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是聽話時自然感到的小的語音單位,發音時發音器官肌肉緊張一次就形成一個音節。音節一般有兩拼音節、三拼音節、整體認讀音節、自成音節四種。音節由一個或幾個音素組成。一般來說,一個漢字的讀音就是一個音節。漢語中有些比較復雜的音節的韻母包含韻頭(又叫介音)、韻腹(又叫主要元音)和韻尾三個部分。
3.聲母、韻母、聲調
聲母,由輔音構成,位于音節前段。有的音節開頭沒有輔音,元音前頭部分是零,叫作“零聲母”,該音節即零聲母音節。普通話中聲母和輔音各有22個。其中,輔音聲母21個,零聲母1個。輔音ng只能用作韻母中的韻尾,不能用于音節前段作聲母。
韻母,由元音或元音加輔音構成,位于音節后段。韻母的結構可分為韻頭、韻腹、韻尾。韻頭也叫介音,位于聲母和韻腹之間,只有i、u、ü三個元音可以充當。韻腹也叫主要元音,是韻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所有的元音都可以出現在韻腹的位置上。韻尾位于韻腹后邊,只有n、ng、i、u四個音素可以充當。
聲調是依附在聲韻結構中具有區別意義作用的音高型式。
4.音位
音位是一個語音系統中能夠區別意義的小的語音單位,是按語音的辨義作用歸納出的音類。
四、詞匯的發展變化
詞匯的發展變化主要表現為新詞不斷地產生,舊詞逐漸地消亡;同時,詞的語義內容和詞的語音形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考點1新詞的產生
社會不斷地發展,新事物不斷地涌現,人們需要認識、指稱這些新事物,就要給它們命名,以滿足交際的需要,于是產生了新詞。同時社會的發展變化提高了人們的認識能力,人們不斷加深對已知事物的認識,發現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點,為了記錄和指稱這些新認識,也要創造新詞。例如:火箭、衛星、電視機、計算機、軟件、遙感、質子、中子、電子、離子、凝聚力、力度、透明度。此外,在現代漢語中,由于詞的雙音化發展趨勢的要求,有些單音節詞或多音節短語在交際中取得了新的雙音節形式,也為語言增加了新詞。
考點2舊詞的逐漸消失和變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一些標志舊事物、舊觀念的詞語,逐漸在語言中消失了。例如:丫鬟、童養媳、變工隊、鋤奸隊、堡壘戶、堡壘村。
有的舊詞詞義卻增多了,這是由于人們利用舊詞來指稱新事物、新認識。例如:“產前”“產后”兩個詞,近年來就分別增加了“產品生產前”“產品生產后”的意義。
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和人際關系及體制的變化,一些一度退出人們日常交際活動的詞語,又重新出現了。例如:太太、小姐、夫人、先生、當鋪、紅包。
考點3詞義的演變
詞義演變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①詞義的擴大:擴大原詞語所概括的對象的范圍。
②詞義的縮小:縮小原詞語所概括的對象的范圍。
③詞義的轉移:原來表示甲類對象的詞現轉用指稱與之有關的乙類對象。
此外,還有詞的感情色彩的轉移,褒義轉為貶義或貶義轉為褒義,或轉移為原義的反面。例如:稱小孩子為“小鬼”以表示親昵;把不聽話的孩子或嬌生慣養、脾氣很壞的孩子叫“小祖宗”。
五、現代漢語方言
方言雖只在一定的區域內流行,但本身也有一套完整的系統。方言都具有語音結構系統、詞匯結構系統和語法結構系統。不同漢語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其中語音的差異,詞匯的差異次之,語法方面的差異小。
我國方言比較復雜,漢語方言可以分為七大方言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和粵方言。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強,分布地域廣,使用人口多。北方方言大致可分為四個次方言:華北—東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
2.吳方言
吳方言以蘇州話(一說上海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江蘇省長江以南鎮江以東(不包括鎮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區、浙江的大部分地區。
3.湘方言
湘方言以長沙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區(西北角除外)。
4.贛方言
贛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區(東北沿長江地區和南部除外)。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廣西東南部。
6.閩方言
閩方言可分為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仙五個次方言。其中,閩東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閩江下游;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閩南二十四縣、臺灣、廣東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及浙江南部。
7.粵方言
粵方言,又稱白話,以廣州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中部、西南部和廣西東部、南部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第二節語音
一、字母
《漢語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寫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由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頒布。它包括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和隔音符號五項內容。其中,字母表一共有字母26個,詳見下表。
表1-1-1字母表
(續表)
字母 名稱 字母 名稱
字母 名稱 字母 名稱
Aa ㄚ Nn ㄋㄝ
Bb ㄅㄝ Oo ㄛ
Cc ㄘㄝ Pp ㄆㄝ
Dd ㄉㄝ Qq ㄑㄧㄡ
Ee ㄜ Rr ㄚㄦ
Ff ㄝㄈ Ss ㄝㄙ
Gg ㄍㄝ Tt ㄊㄝ
Hh ㄏㄚ Uu ㄨ
Ii ㄧ Vv ㄝ
Jj ㄐㄧㄝ Ww ㄨㄚ
Kk ㄎㄝ Xx ㄒㄧ
Ll ㄝㄌ Yy ㄧㄚ
Mm ㄝㄇ Zz ㄗㄝ
二、輔音與聲母
考點1輔音的分類
1.按發音部位分類(發音部位:發音時氣流受到阻礙的位置)
按發音部位的不同,輔音可分為雙唇音、唇齒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七類。
①雙唇音(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氣流而形成):b、p、m。(3個)
②唇齒音(由上齒和下唇接近阻礙氣流而形成):f。(1個)
③舌尖前音(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齒背阻礙氣流而形成):z、c、s。(3個)
④舌尖中音(由舌尖抵住上齒齦阻礙氣流而形成):d、t、n、l。(4個)
⑤舌尖后音(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礙氣流而形成):zh、ch、sh、r。(4個)
⑥舌面前音(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礙氣流而形成):j、q、x。(3個)
⑦舌面后音(由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軟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