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宋代的身份與審判 【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99726
- 條形碼:9787201199726 ; 978-7-201-19972-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的身份與審判 【上下】 本書特色
聚焦特殊身份的僧人、妾侍
還原宋代審判現場
法律規定vs現實遭遇
探究宗教戒律、儒家文化如何左右司法
依法而判vs法外之情
別開生面地從審判者視角出發
直擊傳統中國治理的深層脈絡 僧人所犯何罪?色戒
僧人為何犯罪?紅塵浪里難修行
僧人如何犯罪?共業
審判僧人有何特殊之處?
佛教作為一種“宗教信仰”和“社會力量”,究竟有無和如何影響法官的審判? “次妻”or“仆人”or“財物”:
從法律的界定和執行了解妾的角色和地位
法無明文:
從妾的繼承權和立嗣權探討妾侍的司法遭遇 經典作品修訂再版
新增萬字修訂內容
呈現三代學人的討論與*新學術進展 護封采用耐磨抗撕精工紙質+燙白工藝
32開精裝便攜耐用
細膩護眼純木漿內文紙質+舒朗排版
緩解閱讀疲勞
宋代的身份與審判 【上下】 內容簡介
即使是手握法典,也不見得能依法而判,時而依賴執法者運用情、理和禮,來補法之不足。
本書聚焦特殊身份的僧人、妾侍,試圖發現各種影響宋代司法的人為因素,將大問題分解為若干小問題,著重探索僧人的宗教身分和妾的家屬身分這兩種因素的影響,并從司法者的角度,綜合考慮法官做出裁判的復雜性。基于對法典和案例的分析,闡釋司法過程中發生的糾紛,以及當時人的命運、日常生活、司空見慣的概念、潛意識的觀念,從司法的角度,以跨學科的知識互通與交流,直擊傳統中國治理的深層脈絡。
此次出版——
新增萬字修訂內容,以別開生面地形式呈現,讀之猶如面對面聆聽三代學人的交流討論,了解多樣學術觀點與*新學術進展。
宋代的身份與審判 【上下】 目錄
宋代的身份與審判 【上下】 作者簡介
柳立言,美國普林斯大學東亞系博士,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已退休),主要研究領域為宋代法律史、社會史、政治史,著有《人鬼之間:宋代的巫術審判》《宋代的家庭和法律》等。 趙晶,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著有《〈天圣令〉與唐宋法制考論》《三尺春秋——法史述繹集》等。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