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湘軍史稿 華章大歷史040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86258
- 條形碼:9787229186258 ; 978-7-229-18625-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湘軍史稿 華章大歷史040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建國、盛世、中興、滅亡,這是古代封建王朝無法擺脫的宿命,從秦漢到明清莫不如此。其中*引人注意的是,中國歷代王朝出現過很多短暫的中興,然而中興之后卻往往是進一步的倒退,以至于所謂的“朝代中興”變成了“朝代滅亡”的催命符。距離我們*近的一次王朝中興是清代的“同光中興”,而促成“同光中興”的*重要的因素就是湘軍的崛起。咸豐皇帝繼位那一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八旗經制兵無能,國庫空虛,咸豐帝無奈,只能允許地方自行招兵買馬、自籌軍餉。儒生出身的曾國藩撇開舊體制,打造了一支以儒家學說治軍、用鄉土觀念維系的、兇悍敢戰的私人武裝——湘軍。作戰勇猛的湘軍屢敗太平軍,湘軍將帥及兩湖官紳憑借戰功和政績,紛紛出任督撫。他們手握兵權、財權,在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項上的影響力日增。而這嚴重削弱了傳統的中央集權制,致使清王朝的政局變數陡增。曾國藩等人的軍政活動給病入膏肓的大清王朝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助其躲過了滅頂之災,迎來了所謂“同光中興”,但也給清政府帶來了隱憂——“兵為將有”的治軍方式為“東南互保”、軍閥割據埋下了導火索。李鴻章等人發起的以“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也沒能突破舊體制,真正使清朝走向“中興”。這一場大清王朝自上而下的自我救贖,徹底失敗了。《湘軍史稿》的作者龍盛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曾師從著名歷史學家、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羅爾綱先生。羅爾綱在為《湘軍史稿》的推薦序中寫道:《湘軍史稿》是一部政治的、軍事的、社會的、經濟的、文化的等多方面的湘軍全史。這樣一部湘軍全史是前所未有的。《湘軍史稿》有以下幾大特點:1.史料豐富。龍盛運學術功底深厚,治學態度嚴謹,花十年時間廣泛搜集了各種官方文獻、私人筆記、書信以及地方史志,全書引用的參考書籍近300本,有1000多條注釋,每一個觀點都有扎實的史料支撐,從而為讀者客觀呈現了真實而全面的湘軍形象。有讀者評價《湘軍史稿》是“迄今為止*好的湘軍史”。2.論述全面。羅爾綱認為《湘軍史稿》的“內容涵蓋了寫戰史的王闿運的《湘軍志》、王定安的《湘軍記》和我述兵制的《湘軍兵志》”。書中全面論述了湘軍在湖南產生的原因,湘軍擁戴曾國藩的原因,湘軍的制度和戰略戰術及影響,經營兩湖對湘軍壯大的重要意義,并詳細介紹了湘軍的各大頭目、后方基地、多元領導、政策措施及與中小地主的關系等湘軍崛起的內在原因,以及湘軍與滿族統治者之間既矛盾又聯合的因素對于湘軍崛起的外部作用。此外,龍盛運還對九江、湖口之役以及武昌、安慶的圍攻戰等大戰役都進行了詳細分析和總結,“就好似雙方的參謀部都在他的掌中一般”。3. 線索清楚,文字簡潔。《湘軍史稿》框架清晰明了,線索清楚(兩湖—江西—安徽—蘇浙),于關竅之處剖析到位,使讀者閱后可以對晚清政局、湘軍興亡有較為完整認識。此外,本書的語言簡潔流暢,通俗易懂,即使非專業人士,也能輕松讀懂并沉浸其中。無論是對歷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還是專業的歷史研究者,《湘軍史稿》都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湘軍史稿 華章大歷史04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湘軍,一支維護了清王朝統治,但也給清王朝帶來隱憂的湖南地方武裝。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后,清廷無力抵御,不得不命地方官員籌辦“團練”應對。儒生出身的曾國藩借機打造了一支以儒家學說治軍、用鄉土觀念維系的、兇悍敢戰的私人武裝——湘軍。湘軍將領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麟等人的軍政活動為晚清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但他們無法根治社會病癥。
知名學者龍盛運用豐富的史料論述了湘軍從咸豐三年(1853)建立發展到光緒四年(1878)被裁撤的全過程,對于湘軍產生的社會背景,湘軍發展的內在原因、外部影響,湘軍的規章制度、后方基地、軍餉狀況、將帥與幕僚、戰略戰術,特別是與滿族貴族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廣博深入的研究,可謂一部全面而深入的湘軍全史。
湘軍崛起打破了滿漢權力格局的平衡,重新塑造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兵為將有”的治軍方式促進了地方督撫權力的擴張,這也為后來的辛亥革命以及軍閥混戰埋下了伏筆。
湘軍史稿 華章大歷史040 目錄
目錄
**章 清朝的中衰和湖南的崛起.....020
**節 清朝的勃興和中衰.....021
第二節 湖南的崛起.....035
第三節 湖南地主階級的動向.....045
第二章 籌建湘軍.....062
**節 初露鋒芒的湖南地主階級.....063
第二節 曾國藩編練湘軍和穩定湖南的努力.....067
第三節 湘軍的建立.....087
第四節 骨干人員的集結.....108
第三章 初期的戰爭和后方基地的經營(上).....128
**節 湖南的拉鋸戰.....129
第二節 武漢、九江的爭奪.....138
第三節 湖南后方基地的經營.....147
第四章 初期的戰爭和后方基地的經營(下).....174
**節 湖北、江西的鏖戰.....175
第二節 與滿族貴族關系的初步調整.....190
第三節 湖北后方基地的經營.....203
第五章 江西、安徽、湖南等省的戰爭經驗教訓總結.....224
**節 江西的勝利與皖北的挫折.....225
第二節 經驗教訓的總結.....235
第三節 湖南基地的再鞏固.....247
第六章 與滿族貴族關系的大調整 廣西及長江中、下游的戰爭.....260
**節 與滿族貴族關系的大調整.....261
第二節 安慶的攻占.....270
第三節 廣西、貴州、四川的戰爭.....285
第七章 鼎盛時期的諸方面.....306
**節 軍政實力的急劇膨脹.....307
第二節 李鴻章、左宗棠東援軍的建立.....318
第三節 營制和兵種的演變.....336
第四節 軍餉的劇增與餉源的開辟.....352
第五節 洋務活動的發軔.....371
第六節 軍政骨干的網羅.....383
第八章 江浙的戰爭 勝利后的困境.....418
**節 蘇南、浙江的爭奪.....419
第二節 天京的攻占.....429
第三節 勝利后的困境.....441
第九章 晚期的戰爭 權力再分配格局的形成.....458
**節 “剿”捻的波折.....459
第二節 邊遠地區的戰爭.....472
第三節 權力再分配格局的形成.....489
第十章 余論.....506
征引書目(報刊附后).....538
后記 敬悼羅爾綱師.....548
家世簡述.....554
湘軍史稿 華章大歷史040 節選
和歷代各王朝一樣,清朝也經歷了由盛轉衰,終至覆滅的過程,但其以滿族貴族為主體,并遭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入侵的特點,又使這個過程顯得特別復雜。滿族貴族入主中原后,為鞏固統治,維護其主導地位,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和南明勢力的同時,一面為因農民起義軍逼迫而自殺的崇禎帝發喪,一面借鑒各王朝,特別是明代的經驗教訓,采取相應的措施,以爭取漢族地主階級的擁護。
在意識形態方面,推崇儒學,特別是其中的程朱理學,將原已進入孔廟兩廡的朱熹牌位,抬入大成殿內,置于“十哲”之后。又在科舉考試中,強調“朱注”的權威地位。這是在向漢族地主證明,清王朝是封建道統的繼承者和捍衛者,是明朝那樣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正統王朝。為了籠絡更多的士人,特別是那些有地位有聲望的士人,在一般科舉考試之外,又開設博學宏詞科,并編修《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其中,后者尤為宏大,聚集士人三百余,歷時十年始告完成,總之,滿族貴族千方百計吸引漢族地主,力圖消除他們對異族入主中原的抵觸情緒。
在政府體制方面,清朝仿照明制,在中央設內閣,由大學士主持,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下設主管各個方面行政事務的吏、戶、禮、兵、工、刑六部,由各部尚書、侍郎主持。在地方上,省由總督、巡撫主持,藩、臬兩司則分管行政司法等事。府、縣分別由知府、知縣主持;巡、道則作為派出大員,巡察地方,督率府縣。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形同虛設。大學士之權由軍機大臣取代,成為一種榮譽職銜。上述中央各官,名義上是滿漢各半,地方官則滿漢雜用。
這一切極大鼓舞了漢族地主階級,為滿漢地主階級專政奠定了政治基礎。但滿族貴族沒有放棄種族成見,也不愿讓出其主導地位。大學士或軍機大臣,名義上滿漢各半,實權則操于旗員之手,漢員不過備位而已。康熙帝就承認:“今滿大學士凡有所言,漢大學士惟唯唯諾諾,并不辯論是非。”各部滿漢尚書、侍郎的地位也同樣如此。“凡指麾一切者,謂之當家,部事向皆滿尚書當家,漢尚書伴食而已。”至于軍權,常備軍有兩種:八旗和綠營。八旗,從士兵到弁將全為旗籍,約為二十萬人,除拱衛京城外,剩余部分要分駐全國要地,如荊州、江寧、福州、廣州和成都等地,由將軍、都統等官統領,不受督府節制,只聽命于皇帝。綠營,約六十萬人,散扎全國各地,士兵全為漢人,各級軍官則滿漢雜用,但主要的領兵大員多是甚至全是旗員。派遣大兵出征,領兵大帥也幾乎全部是滿族貴族。
為了讓更多旗人(有滿、漢、蒙三種八旗,但以滿八旗為主體)進入政府,掌握實權,為了把旗人培植為*親信的力量,滿族貴族還實行民族隔離政策,不許滿漢通婚,不許旗人經營工商業,不許旗人擅自遷離其原駐地。同時,又給予旗人種種特權和優待,如規定旗人生活所需全部由國家供給,旗人犯法科罪,也輕于漢人,“有犯徒、流等罪,直以枷號代刑”。徒、流為重刑,枷號之刑則極輕,重罪輕罰十分明顯。而旗人進入官場的途徑也多于漢人,升擢也快于漢人,如“筆帖式為滿洲進身之一途”,不少旗員往往以此微官,不十年就升至巡撫等大官。甚至為父母守喪的“丁憂”期限也不一致,旗員只要三個月,而漢員則長達三年。在這種政策下,旗人特別是滿族貴族自以為高人一等,一般旗丁也往往無端凌辱平民,借端敲詐勒索,以致糾紛不斷,甚至引發群眾性沖突。同時,旗員對同級,甚至上級漢員,也往往加以非禮,造成事端。如明末為庶吉士,入清后官至總督的張元錫,因被旗員“麻勒吉責其失儀,加以呵辱,元錫歸引佩刀自刺,以家人救未絕”,清廷初議將麻勒吉革職,但旋即改為“降級留任”,張元錫不久又再次自殺,終于一命嗚呼。
湘軍史稿 華章大歷史040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龍盛運(1929—2018),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曾師從近代史名家羅爾綱,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尤其是太平天國史的研究。著有《湘軍史稿》、《向榮時期江南大營研究》、《太平天國運動史》(合著)、《清代全史》第七卷(主編)等作品,其作品材料翔實,考辨精詳,扎實厚重。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