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大歷史觀下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99720
- 條形碼:9787303299720 ; 978-7-303-29972-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歷史觀下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本書特色
★ 完整梳理中西方文明發展歷史,揭示其背后的歷史根源與邏輯
★ 深度分析兩種制度競爭下的文明之爭,說明社會主義超越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
★ 以豐富史實與生動故事,呈現人類文明新形態在當代中國的精彩實踐
★ 契合時勢,針對國際熱點問題分析討論,為讀者提供獨特觀察視角
大歷史觀下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內容簡介
人類文明從何而來,往何處而去,是馬克思立于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研究留給我們的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社會主義的文明形態,是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內涵的拓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實踐靈感和理論來源正來自于馬克思主義。本書認為,人類文明新形態來源于時代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是對馬克思留下的思想原則的繼承和發揚,是歷史發展規律必然性在今天中國社會的集體表達。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科學內涵和實現的必然性,只有通過根本承自于馬克思主義的大歷史觀才可能真正得到理解。馬克思歷史研究的方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貫穿于本書的寫作思路中。通過對中西文明發展邏輯、生成歷史條件的比較,本書試圖梳理中西文明被塑造的迥異道路以及由各自歷史道路的發展所規定的文明特征。對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發生邏輯的分析,我們試圖說明社會主義超越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以及人類文明新形態對于理解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的深遠意義。
大歷史觀下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目錄
**節 從茹毛飲血到刀耕火種 / 2
第二節 《易經》《尚書》《詩經》和《荷馬史詩》《希伯來圣經》——自然與政治的法則和神與英雄的歷史 / 15
第三節 人類群星閃耀之時 / 28 第二章 “帝國時代”——文明的并行 / 35
**節 封建貴族、門閥士族與古代平民文化——東方文明的千年演變 / 36
第二節 神的眼還是人的眼——西方文明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 / 47
第三節 “大中華”——儒家文化對中華文明的決定性影響 / 56
第四節 中國“變色龍”——有限交往下歐洲的中國文明觀 / 66 第三章 “資本來到人間”——西方文明的發展與擴張 / 74
**節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給歐洲帶來了什么 / 75
第二節 “黑鏡頭”下的“舊世界”——英國的崛起之路 / 86
第三節 美國是如何成為“新羅馬”的 / 95 第四章 “第二條道路”——兩種制度競爭下的文明之爭 / 106
**節 馬克思為什么堪稱*偉大 / 107
第二節 蘇聯往事——我們的事業失敗了嗎 / 114
第三節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 / 124
第四節 壯麗航程——新中國的偉大文明成就 / 134 第五章 “歷史終結論的破產”——資本主義文明還有沒有下一站 / 144
**節 “我不能沒有敵人!” / 145
第二節 “依舊被狼群圍獵下的世界” / 155
第三節 “脫實向虛”或是一條不歸路 / 163
第四節 “美國不再偉大” / 173 第六章 “中國答案”——社會主義中國與人類文明新形態 / 185
**節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的文明意義 / 186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領導核心 / 198
第三節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遠意義 / 207 附 錄 名詞解釋 / 216
參考文獻 / 263
后 記 / 265
大歷史觀下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作者簡介
楊增崠,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教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共青團中央青年理論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入選國家和北京市人才項目,北京市學校思政課青年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首批北京高校思政課特級教師。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獎等多項榮譽。
修政,美國杜蘭大學金融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碩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