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清代蒙古族詩人漢文創作傳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33197
- 條形碼:9787522733197 ; 978-7-5227-3319-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蒙古族詩人漢文創作傳播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元明清蒙漢文學交融文獻整理與研究”(16ZDA176)階段性成果。作者對清代蒙古族詩人漢文創作傳播進行了探討。具體內容涉及社會空間與清代蒙古族詩人漢文創作傳播的生成、身份認知與清代蒙古族詩人漢文創作傳播的生成、乾嘉詩壇主盟者法式善的揚名心態與多媒介傳播行為、道咸悲劇詩人柏葰的仕進心態與功利性傳播行為、咸同顯宦詩人瑞常的異客心態與情感性傳播行為、光宣守舊詩人延清的旁觀心態與公共性傳播行為、光宣追新詩人三多的介入者心態與策劃性傳播行為、 清代蒙古族詩人創作傳播的內在規律等。
清代蒙古族詩人漢文創作傳播研究 目錄
緒論
**章 外推力:社會空間與蒙古族詩人漢文創作傳播生成
**節 宮廷政治空間:創作傳播的直接推動力
第二節 社會公共空間:創作傳播的間接推動力
第三節 文化消費空間:創作傳播的輔助推動力
第二章 內驅力:士之信念與蒙古族詩人漢文創作傳播生成
**節 士的身份追求:認知內驅力與創作傳播
第二節 士的理想追求:自我提升內驅力與創作傳播
第三節 士的生活追求:附屬內驅力與創作傳播
第三章 詩仕互融:乾嘉詩壇的一種文學傳播趨向
**節 詩仕互融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乾嘉詩仕互融的新變及表現
第三節 八旗詩人的詩仕互融趨向
第四章 以詩助仕:法式善的仕途心態與傳播行為
**節 仕途“揚名”心態
第二節 仁宗“沽名”說再辨
第三節 法式善仕途中的文學傳播行為
第五章 以仕助詩:法式善的創作心態與詩歌傳播行為
**節 詩途“主盟”心態
第二節 人際傳播:詩學播布的主要方式
第三節 出版傳播:詩學播布的輔助方式
第四節 場所傳播:作為文學公共領域的詩龕
第五節 圖像傳播:詩人生活的擬態化傳播
第六節 對詩人形象的認同與批評
第六章 詩隨仕動:道咸同政壇詩人的儀式化人際傳播
**節 成為儀式:詩隨仕動趨向的形成
第二節 進入儀式:蒙古族詩人酬唱中的詩隨仕動
第三節 儀式的反饋:詩隨仕動對蒙古族詩人的作用及意義
第七章 功利的儀式:柏蒞的心態與詩歌傳播行為
**節 積極的仕進者:柏葰的傳播心態
第二節 功利性酬唱往來:為仕進服務的傳播行為
第三節 對柏葰形象的接受與傳播
第八章 情感的儀式:瑞常的心態與詩歌傳播行為
**節 官場“異客”:瑞常的傳播心態
第二節 情感性酬唱往來:為情感世界服務的傳播行為
第三節 對瑞常形象的接受與傳播
第九章 避新守舊:媒介變革時代蒙古族詩人的傳播選擇
**節 避“新”:新媒介時代蒙古族詩人的離場
第二節 守“舊”:蒙古族詩人對固有傳播策略的堅持
第三節 “共有”之維護:避“新”守“舊”的目的及動因
第十章 舊中綴新:延清的心態與詩歌傳播行為
**節 理性的觀察者:延清的傳播心態
第二節 紀實型傳播:典型事件與延清的傳播行為
第三節 集納式傳播:文化事件與延清的傳播行為
第四節 點染“新媒體”色彩的傳播行為
第五節 對延清形象的接受與傳播
第十一章 新中承舊:三多的心態與創作傳播
**節 積極的實踐者:三多的傳播心態
第二節 兩級傳播:杭州文人圈與三多的傳播行為
第三節 “炒作”傳播:報紙與三多的傳播行為
展開全部
清代蒙古族詩人漢文創作傳播研究 作者簡介
邢淵淵,女,山西太原人。內蒙古大學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清代蒙古族詩文研究,曾在《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內蒙古社會科學》《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期刊發表論文。主持完成省級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