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李白十論 本書特色
非凡的天才、非凡的性格、非凡的遭遇,這便是歷代詩人、論家對李白的一致評價。但是,任何非凡的天才、性格和個人遭遇,只有當它和社會生活發生血肉聯系時,才具有意義。恰恰在這個關鍵上,歷代評論者對李白表現出令人驚訝的誤解。 作者在李白研究方面,用力極深,也有獨到的心得。作者立足于大量歷史事實與李白作品的分析,在李白人生面貌的還原上下了很大功夫,對一些固有觀念的反駁也很精到。 家麟研究李白,其中也是傾注了他對這位唐代大詩人的偏愛。家麟的秉賦是才子式的,他崇拜狂狷,所以提出狂狷說。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在《論語》和《孟子》等儒家經典里,“狂狷”是與“中行”(中庸之道)和“鄉愿”(唯諾謹善)相對的。家麟認為,中國文學的發展,都是原于這種狂狷精神的驅動,李白即其代表之一。 ——盧興基(社科院古代文學研究室專家) 他以研究李白知名,我們也覺得他頗有些人們想象中的李白氣度。裴先生的文字都是他血管里流出來的血,處處有他的思想性格在。 ——張志烈(四川省杜甫研究學會會長) 得太白三分傲骨,三分逸情,三分才氣; 留世間一品風標,一品人望,一品文章。 ——薛天緯(中國李白研究會原會長)
李白十論 內容簡介
本書是李白研究名家裴斐先生的代表作。早在20世紀50年代,裴先生就與李白研究領域的“盛唐氣象”論派展開學術爭鳴。他以詩文和史實為依據,提出了“李白的詩歌并不是所謂‘盛唐氣象’的反映,而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的寫照”的觀點,又將李白的創作分界線從安史之亂提前到李白進京的那一年。本書從十個角度論證了以上兩個觀點,并勾勒出一個與傳統認知截然不同,卻更貼近歷史真實的李白形象,其內容歷久彌新。此外,本書語言質樸,飽含情感,簡潔流暢,是一部兼具研究深度與可讀性的經典著作。
李白十論 目錄
李白十論 相關資料
就在裴斐精研李白作品,編年李白詩歌,撰寫李白劇本的過程中,他對李白作品的基本主題和李白創作的前后期分界線,產生了一些新看法,于是撰寫了《談李白的詩歌》兩篇長文,先后發表在1955年《光明日報》的《文學遺產》副刊上。由于文章的觀點與當時流行的占主流的關于對李白評價的意見不同,而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并引起了學術界多年持續的討論,至今成為李白研究,以至唐詩研究中不能忽視的“一家之言”,而那時他還只是一個22歲的青年。 ——褚斌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史家) 家麟研究李白,其中也是傾注了他對這位唐代大詩人的偏愛。家麟的秉賦是才子式的,他崇拜狂狷,所以提出狂狷說?鬃诱f:“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在《論語》和《孟子》等儒家經典里,“狂狷”是與“中行”(中庸之道)和“鄉愿”(唯諾謹善)相對的。家麟認為,中國文學的發展,都是原于這種狂狷精神的驅動,李白即其代表之一。 ——盧興基(社科院古代文學研究室專家) 裴斐以研究李白知名,我們也覺得他頗有些人們想象中的李白氣度。裴先生的文字都是他血管里流出來的血,處處有他的思想性格在。 ——張志烈(四川省杜甫研究學會會長) 得太白三分傲骨,三分逸情,三分才氣; 留世間一品風標,一品人望,一品文章。 ——薛天緯(中國李白研究會原會長)
李白十論 作者簡介
裴斐(1933—1997),原名裴家麟,筆名裴斐,生于四川成都。中學就讀于華西協合高級中學,開始文學創作。1950年考入華西大學中文系,一年后轉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4年畢業并留校任教。在著名學者王瑤教授指導下,從事現代文學史的教學工作,并開始發表古典文學論文。1958年初被錯劃為右派,從事體力勞動二十年,主要是當建筑工人。1979年調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重返教學崗位。先后任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常委,并任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文學遺產》編委等職。著有《李白十論》《詩緣情辨》《文學原理》《看不透的人生》《李白選集》等專著,與人合編《李白資料匯編·金元明清之部》,在《文學遺產》《文學評論》《中國李白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李白十論》《詩緣情辨》《文學原理》先后獲北京市、國家民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