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迷失于翻譯的意義 古詩英譯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37690
- 條形碼:9787522737690 ; 978-7-5227-3769-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迷失于翻譯的意義 古詩英譯研究 內容簡介
古詩譯文受源語言和目的語的制約,既昭示文化適應的深廣程度,又閃煉著文化權力的魅影。翻譯過程中,意義在雙重語境干預及文化權力的支配下發生“位移”,故而古詩譯文常常韻致不足,詩意寡淡,予人以精神闕如之感。本書以古詩意義的生成機制為核心,描述翻譯過程中意義的佚失與轉換現象,探討意義的語際轉換模式,并立足翻譯詩學、翻譯美學等領域進行批評與闡釋;同時,透過古詩翻譯的視域審視漢、英雙語的區別性特質。
迷失于翻譯的意義 古詩英譯研究 目錄
緒論
一 詩學規約下的古詩可譯性
二 翻譯視域下的古詩意義層次還原
三 詩學視域下古詩翻譯研究的基本問題
**章 到不了的烏托邦:古詩譯文詩歌精神的闕如
**節 意義的面紗:詩歌精神的隱與現
一 作為詩歌精神底色的生命詩學
二 詩性智慧:詩歌精神的生成
三 隱身的詩歌精神
第二節 殊途與同歸:古詩譯文的敘事化傾向
一 現身的敘述者:譯文敘事化的呈現
二 消長之間:抒情與敘事
三 情節的傳遞:譯文的敘事化傾向
第三節 雙重語境中的審美訴求
一 悟與識的博弈
二 境界形態與實體形態
第二章 意義的起點與歸宿:本土語境中的中西詩歌
**節 歸化與異化:翻譯詩學的品鑒
一 歸化與異化的基本概念
二 因循與創新:中西詩歌的形式差別
第二節 中西詩歌的傳統與趨向
一 神話與現實:中西詩歌的淵源
二 審美與生活:中西詩歌主題比對
三 中西詩歌體裁比照
第三節 從個體到群體:古詩譯文中的異化現象舉隅
第三章 譯途探研:意義的迷失與位移
**節 概念意義的生成與再現
一 概念結構的容與斥
二 英漢字詞級差異:象似性審美表征的缺失
三 英漢句法的差異:詩歌的構架-肌質
第二節 聯想意義的走失與尋覓——古詩中的翻譯敘事
一 古詩譯文的敘事建構
二 譯文敘事框架的設定
三 譯文敘事結構的運行
第三節 文化意義的隱匿與現身
一 古詩的“原型”問題
二 文化詩學與古詩翻譯
三 文化意義對古詩翻譯的闡釋力辨析
第四章 溯源與回歸:古詩翻譯的審美之維
**節 異向交匯:雙重語境中的審美意圖
一 辭章內外:審美意圖的表達
二 模仿與創造:審美理想的再現
第二節 操縱與妥協:斡旋的譯者
一 認知與審美:譯者的翻譯動機
二 意圖與心理:譯者的審美定勢
三 移情與通感:審美再現中的完型障礙
第三節 審美體認:古詩譯文讀者的期待與接受
一 作為審關接受者的譯文讀者
二 角色距離:作者、譯者與譯文讀者
三 古詩翻譯中的獨立視域與視域融合
結語:“信”“雅”之間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迷失于翻譯的意義 古詩英譯研究 作者簡介
石燦(1988.7-),女,青島大學英語系講師,碩士生導師,2017年博士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2017.7-2018.7執教于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系,2018.8-至今,執教于青島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研究方向:翻譯學、中西比較詩學、中西翻譯史。其長期從事翻譯實踐及研究,近年在國內外期刊發表翻譯類學術論文7篇;主持廳級項目2項,參與翻譯類國家社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項;組織成立本學院譯象翻譯工作室(筆譯累計96.4萬字,口譯時長1.2萬分鐘,近年指導譯象獲獎7項)。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