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874195
- 條形碼:9787562874195 ; 978-7-5628-7419-5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第三版) 本書特色
目前,探索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相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儀器分析方法和工具正在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化學、生命科學、醫學、環境科學、物理和地質等各個領域的學.生和其他用戶均需要了解這些儀器分析方法及其應用,并將這些方法應用于解決所在領域的具體分析問題。
本書包括11章,涵蓋了光譜分析、色譜分析、波譜分析、電分析化學、表面分析等現代儀器分析方法,以及數據處理方法和資質認定等數據分析和分析測試服務的相關知識,既可作為分析化學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教材,又可作為高年級本科生以及相關領域和行業科技人員的參考書。本書旨在幫助儀器分析人員了解和發現多樣的儀器分析方法及其優缺點,并在熟悉各類儀器分析方法的基礎上,能更好地選擇合適的儀器分析工具。
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現代科研和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各類分析測試大型儀器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實例及數據處理方法。書中包括的具體的分析測試技術有電鏡、質譜、光譜、色譜、電化學技術,應用領域包括生物醫藥、環境、材料表征等。本書在簡明扼要地介紹儀器原理的基礎上重點介紹儀器相關的發展趨勢和近期新技術,以便于研究生在科研中高效地選擇正確的儀器設備以及正確地解析儀器所給的數據。本書適合用作研究生教材以及分析測試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第三版)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儀器分析方法的分類/ 1 1.2 儀器分析的發展歷史和趨勢/2 1.3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的特點/3 1.4現代儀器分析的作用/4 1.5儀器分析的新進展/5 1.5.1 光譜領域/ 5 1.5.2 色譜領域/ 5 1.5.3 質譜領域/ 6 1.5.4 電分析化學領域/ 6 1.5.5 電子顯微鏡領域/ 6 1.5.6 X射線分析技術領域/ 7 第2章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方法 2.1 測量數據的誤差和統計分析/8 2.1.1 測量數據的誤差/ 8 2.1.2 隨機誤差的分布及其數字特征/ 9 2.1.3檢測數據的統計檢驗方法/10 2.1.4方差分析/12 2. l.5 分析方法的評價/ 14 2.2信號處理方法/17 2.2.1 曲線平滑/ 17 2.2.2 求導/ 21 2.2.3曲線擬合/23 2.3多元校正方法/26 2.3.1多元線性回歸法/ 26 2.3.2主成分回歸法/30 2.3.3 偏小二乘法/ 33 2.4多元分辨方法/34 2.4.1 自模式曲線分辨方法/ 34 2.4.2基于色譜聯用數據的多元分辨方法/35 2.4.3 其他多元分辨方法/ 38 2.5化學模式識別/ 39 2.5.1化學模式識別基本過程/ 39 2.5.2化學模式識別數據預處理和特征提取/40 2.5.3 化學模式識別中距離的表達方法/ 41 2.5.4 有監督的模式識別/ 42 2.5.5 無監督的模式識別/ 42 2.5.6 圖形化的模式識別方法/ 43 第3章原子光譜分析 3.1光譜概述/46 3.2原子光譜概述/47 3.3原子發射光譜分析/48 3.3.1 原理/48 3.3.2 原子發射光譜儀器/ 49 3.3.3 分析方法/ 51 3.3.4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 52 3.4原子吸收光譜分析/55 3.4.1原理/ 55 3.4.2 分析過程/ 56 3.4.3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特點/ 56 3.4.4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基本原理/ 57 3.4.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60 3.4.6 分析方法/ 64 3.5原子熒光光譜分析/64 3.6 不同原子光譜方法的比較/65 第4章分子光譜分析 4.1分子光譜概述/66 4.2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67 4.2.1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基本原理/ 67 4.2.2 紫外-可見光譜儀/ 68 4.2.3 紫外-可見光譜的應用技術/ 68 4.3紅外光譜/71 4.3.1紅外吸收光譜的基本原理/ 71 4.3.2 紅外光譜儀/ 74 4.3.3 顯微紅外光譜儀/ 74 4.3.4 紅外光譜應用技術/ 76 4.4拉曼光譜/77 4.4.1 拉曼光譜的基本原理/ 77 4.4.2 拉曼光譜圖/ 77 4.4.3 拉曼光譜的特點/ 78 4.4.4 拉曼光譜儀/ 78 4.4.5 拉曼光譜的應用技術/ 79 4.5分子熒光光譜/ 83 4.5.1 分子熒光光譜基本原理/ 83 4.5.2 分子熒光光譜分析的定量依據/ 86 4.5.3 分子熒光光譜儀/ 87 4.5.4 分子熒光光譜的應用/ 88 4.5.5 三維熒光光譜分析/ 88 4.5.6 熒光顯微鏡/ 89 第5章色譜分析 5.1 色譜法概述/90 5.1.1 色譜法定義/ 90 5.1.2 色譜法分類/ 91 5.1.3 色譜分析相關術語/ 91 5.2色譜理論基礎/ 94 5.2.1色譜熱力學理論/ 94 5.2.2色譜動力學理論/ 98 5.3色譜分離條件的優化/ 103 5.3.1分離度/103 5.3.2 色譜分離基本方程式/ 103 5.3.3 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 105 5.4色譜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 108 5.4.1 色譜定性分析方法/ 108 5.4.2色譜定量分析方法/ 109 5.5氣相色譜法(GC) /113 5.5.1氣相色譜儀/ 113 5.5.2氣相色譜檢測器/ 114 5.5.3 氣相色譜固定相/ 122 5.5.4 毛細管氣相色譜法/ 125 5.5.5 氣相色譜常用輔助技術/ 128 5.5.6氣相色譜聯用技術/ 129 5.5.7多維氣相色譜/ 130 5.5.8微型氣相色譜儀/ 132 5.6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 132 5.6.1高效液相色譜儀/ 133 5.6.2高效液相色譜固定相/ 139 5.6.3 液相色譜流動相/ 145 5.6.4 液相色譜定性定量方法/ 149 5.6.5 超高效液相色譜/ 150 5.6.6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 151 5.6.7多維液相色譜/ 151 第6章質譜分析 6.1質譜分析基礎/153 6.1.1概述/153 6.1.2 同位素分布與精確質量/ 154 6.1.3分辨率和分辨能力/155 6.1.4 質量校準/ 157 6.1.5 分子式的計算/ 157 6.1.6電荷狀態/ 157 6.2質譜儀主要部件/158 6.2.1 離子源/ 158 6.2.2 質量分析器/ 161 6.2.3 離子淌度質譜/ 165 6.2.4串聯質譜/165 6.3 有機質譜及分子結構解析/167 6.4 色譜-質譜聯用/168 6.5 質譜技術的應用/ 169 6.5.1蛋白質組學/ 169 6.5.2代謝組學/ 171 6.5.3 其他組學/ 173 6.5.4 質譜成像/ 174 6.5.5生物藥分析/ 174 6.5.6聚合物分析/ 176 6.5.7環境污染物的篩查/ 178 6.5.8 質譜定量分析/ 179 6.6質譜技術的展望/180 第7章核磁共振波譜分析 7.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81 7.2核磁共振波譜儀/185 7.3核磁共振譜氫譜(’H-NMR) / 186 7.4 核磁共振碳譜(’C-NMR) / 188 7.5二維核磁/192 第8章電分析化學及其應用 8.1電 分析化學基礎/195 8.1.1電分析化學基本概念/ 195 8.1.2電分析方法的分類/ 197 8.2近代電分析化學的發展/215 8.2.1化學修飾電極/215 8.2.2 超微電極/ 219 8.2.3 聯用技術/ 222 8.3電化學傳感器/225 8.3.1電化學傳感器的概念/ 225 8.3.2常見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介紹/226 8.3.3 基于納米材料的電化學傳感器/ 233 第9章電子顯微鏡 9.1 掃描電子顯微鏡/237 9.1.1 基本原理/237 9.1.2儀器構造和功能/244 9.1.3 應用技術/ 249 9.2透射電子顯微鏡/255 9.2.1 基本原理/255 9.2.2儀器構造和功能/260 9.2.3 應用技術/ 261 9.3掃描探針顯微鏡/ 276 9.3.1 基本原理/ 276 9.3.2儀器構造和功能/278 9.3.3 應用技術/ 280 第.10章X射線分析技術 10.1 X射線光電子能譜/283 10.1.1 基本原理/ 283 10.1.2 儀器構造和功能/ 285 10.1.3 XPS的性能指標和特點/ 287 10.1.4 XPS譜圖表達/ 287 10.1.5 應用技術/ 290 10.2 X射線衍射技術/293 10.2.1晶體學基礎知識/294 10.2.2 儀器構造和功能/ 297 10.2.3 樣品制備/ 300 10.2.4 應用技術/ 300 10.3 X射線熒光光譜/306 10.3.1 分析原理/ 306 10.3.2XRF儀器/307 10.3.3 樣品制備/ 307 10.3.4樣品分析方法 / 308 10.4 X射線三維顯微成像/308 10.4.1分析原理/ 308 10.4.2 X射線三維顯微鏡儀器/ 308 第.11章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基礎 11.1資質認定基本概念/310 11.1.1資質認定/310 11.1.2 計量學和資質認定的基本概念/ 312 11.2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的基礎知識/315 11.2.1 我國法定單位制/ 315 11.2.2測量誤差與數值修約/ 316 . 11.2.3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318 11.3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的基本內容和要求/326 11.4 檢驗檢測機構的管理體系/331 11.4.1管理體系的構成/ 331 11.4.2管理體系的建立/ 332 11.4.3管理體系文件的編寫/333 11.5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程序/334 參考文獻/337
展開全部
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第三版) 作者簡介
吳婷,華東理工大學高級工程師,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華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副主任。專業為分析化學,研究方向為質譜技術的應用研究及數據處理方法研究。近年來主要從事臨床質譜技術用于疾病生物標志物的篩選,環境新污染的非靶向篩查技術研究,大分子藥物的質譜分析方法研究,以及高分辨質譜數據的自動化處理算法和軟件開發等研究工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項目以及企業合作項目多項,發表論文40余篇,申請專利10余項,授權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