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法治文明論:《商君書》考辨評析(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9140
- 條形碼:9787208189140 ; 978-7-208-18914-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治文明論:《商君書》考辨評析(精裝) 本書特色
☆《大秦帝國》孫皓暉文明史新作,以中國文明獨立性為根基認知《商君書》
繼《原生文明》《國家時代》《文明新論》的文明史第四樂章
揭示古典法治社會的“司法本位”動態本質
闡明以“人民”為國民主體的治理理念
☆解讀秦帝國蓄力強大的理論密碼,汲取中華法治文明古典智慧
解析秦帝國創建統一中國文明、法治社會的頂層設計思想體系
變法圖強,以當世現實、民眾習俗為據確立治國之道,建立法治
耕戰并重,將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激發民眾勤耕善戰
法治文明論:《商君書》考辨評析(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先秦法家經典《商君書》文本的考辨評析,和所蘊含的法家政治思想的闡發申說。全書先以《商君書》文本(下稱原典)為基準,從三個方面展開考辨評析:一、對原典涉及的戰國時期多種史實,以及各個學派對這些史實的不同觀點進行考辨。二、對原典中被后世扭曲的觀點與論說正本清原;對原典研究的盲點、爭議點進行評析。三、以現當代政治文明理念解析原典中的古典治國理論及法治理論的遺產意義、繼承價值和歷史缺陷。全書認為,從戰國秦國到大一統秦帝國,是中國古典法治社會,其結晶《商君書》從法治實踐和治國之道角度,論說了國家實現法治社會和選擇治理模式的體系性理論。
法治文明論:《商君書》考辨評析(精裝) 目錄
前言
更法** 大爭之世 變法圖強
墾令第二 走出民生困境的新政體系
農戰第三 疾農力戰:商鞅變法的總綱領
去強第四 辯證治國:民眾當分群施治
說民第五 確立民治之道 是為治國之本
算地第六 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
開塞第七 拓展精神空間以確立治國理念
壹言第八 治國之道 貴在民眾歸心于壹
錯法第九 依法治國的兩大基本路徑
戰法第十 戰爭之本在于國家政治的勝利
立本第十一 以法治之道提升國家戰爭實力
兵守第十二 守土戰爭必以犧牲精神為本
靳令第十三 法治國家的兩大基本原則
修權第十四 法治對君主*高權力的必要規范
徠民第十五 人口增長是國家發展的基礎
刑約第十六 (原文已佚)
賞刑第十七 法治之要:三大體系 一條通道
畫策第十八 發現歷史精神 確立現實治道
境內第十九 軍功本位是戰時治國的基石
弱民第二十 提升國民素質以確立法治根基
御盜第二十一 (原文已佚)
外內第二十二 耕戰并重 利民為本
君臣第二十三 法治興國 治道之至也
禁使第二十四 官員監督制度的天才設定
慎法第二十五 富國強兵必得“任法而治”
定分第二十六 古典程序法的初始設定
立法第二十七 當時而立法 圣王治國之道也
跋 復活語言“化石”的路徑探索
后記
法治文明論:《商君書》考辨評析(精裝) 作者簡介
孫皓暉,陜西三原人,西北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明史研究院院長;文明史研究理論家,著名作家。主要著作有《中國原生文明論》(《原生文明》《國家時代》《文明新論》)和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等。 董健橋,西北大學中國文明史研究院研究員。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原副主任、巡視員,編審,中國地方志學會原學術委員,長期從事古籍文獻研究及整理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