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徽州詩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11590
- 條形碼:9787573211590 ; 978-7-5732-1159-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徽州詩壇研究 本書特色
全書由緒論、上編六章、下編六章、結語、附錄構成。緒論對徽州、徽籍、宋代徽州詩壇等概念進行界定;上編六章在統計徽州詩壇成員及創作的基礎上,論述宋代徽州詩壇的發展歷程;下編六章把宋代徽州詩壇置于徽州文化生態系統中,分別探討徽州的地理環境、教育、科舉、理學、宗族對徽州詩壇的影響;結語分別從宋詩、徽學、傳統文化視閾考察宋代徽州詩壇,概括宋代徽州詩歌創作地域特色,并肯定其徽學價值。《宋代徽州詩壇研究》縱向上以時間先后為序,將宋代徽州詩壇分為五個階段,以整體把握;橫向上以徽州文化為視角,從徽州人文地理、科舉教育、理學精神等方面透視詩壇特質。將文獻資料以數據、表格形式完整呈現,材料豐富;大的塊面與具體個案相配合補充,邏輯清晰;客觀陳述、理性分析與感情鑒賞相錯并舉,文句流暢。
宋代徽州詩壇研究 內容簡介
全書由緒論、上編六章、下編六章、結語、附錄構成。緒論對徽州、徽籍、宋代徽州詩壇等概念進行界定;上編六章在統計徽州詩壇成員及創作的基礎上,論述宋代徽州詩壇的發展歷程;下編六章把宋代徽州詩壇置于徽州文化生態系統中,分別探討徽州的地理環境、教育、科舉、理學、宗族對徽州詩壇的影響;結語分別從宋詩、徽學、傳統文化視閾考察宋代徽州詩壇,概括宋代徽州詩歌創作地域特色,并肯定其徽學價值。《宋代徽州詩壇研究》縱向上以時間先后為序,將宋代徽州詩壇分為五個階段,以整體把握;橫向上以徽州文化為視角,從徽州人文地理、科舉教育、理學精神等方面透視詩壇特質。將文獻資料以數據、表格形式完整呈現,材料豐富;大的塊面與具體個案相配合補充,邏輯清晰;客觀陳述、理性分析與感情鑒賞相錯并舉,文句流暢。
宋代徽州詩壇研究 目錄
序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概念界定
二、研究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上編 宋代徽州詩壇的發展演變
**章 宋代徽州詩壇創作統計與發展分期
**節 宋代徽籍詩人創作統計
一、宋代徽籍詩人存詩統計
二、宋代徽籍詩人存詩層級分布
三、詩作佚失徽籍詩人考輯
第二節 宋代徽籍詩人創作歷時分析
一、唐宋及兩宋徽籍詩人存詩數量比較
二、宋代徽籍詩人創作時段分布
三、宋代徽州詩壇發展分期
第三節 宋代入徽詩人統計
一、仕徽詩人及創作統計
二、游徽詩人及創作統計
三、入徽講學詩人舉例
第二章 北宋徽州詩壇的醞釀
**節 宋前徽州詩歌發展概述
一、東晉、齊梁時期徽州詩歌
二、唐、五代時期徽州詩歌
第二節 北宋徽籍詩人及創作考述
一、北宋前期主要詩人及創作
二、北宋中期主要詩人及創作
三、北宋后期主要詩人及創作
第三節 北宋入徽詩人的文學活動
一、仕徽詩人的文學活動
二、蘇轍的績溪創作及影響
三、游徽詩人的詩歌創作
第三章 南渡前后徽州詩壇的崛起
**節 南渡詩人流動與徽州詩壇的崛起
一、宋室南渡與文化南移
二、南渡前后徽州詩人分布及創作
三、汪藻與徽州的不解之緣
四、范成大徽州之任詩歌創作
第二節 朱弁和胡仔的詩話旨趣
一、創作心態:義士的追憶與隱士的苦衷
二、宗杜旨向:“渾然天成”與集成新變
三、崇蘇所在:“人莫能及”與所養過人
四、褒黃發明:“更高一著”與“別成一家”
第三節 文儒朱松的詩歌世界
一、坎坷一生與心路歷程
二、情感寄托與生命追尋
三、才情學養與詩歌風格
四、朱松對徽州詩壇的意義
第四章 南宋中期徽州詩壇的壯大
**節 學術追求與徽州詩壇的發展
一、理學浮沉與文學中興
二、朱熹對徽州詩壇的影響
三、南宋中期徽州主要詩人及創作
第二節 王炎與程璐的詩學思想
一、雙溪碩儒的理學詩論
二、端明學士的政教詩論
第三節 居士汪莘的狂士之思
一、汪莘交游考述
二、隱士的狂士情懷
三、奇而不俗的藝術個性
四、汪莘的典型意義
第五章 南宋后期徽州詩壇的繁榮
**節 詩藝探討與徽州詩壇的繁榮
一、國勢衰亡中的文化發展
二、南宋后期徽州詩壇的凝聚與重組
三、南宋后期徽州主要詩人及創作
第二節 斗士方岳的詩歌追求
一、“里中學子”的氣格養成
二、“秋崖老子”的詩歌寄寓
三、“異類詩人”的詩藝特征
四、方岳對徽州詩壇的意義
第三節 方回道德反思的詩學訴求
一、道德辯解與詩學實踐
二、尊杜:愛國情懷的表白
三、格高:高尚人品的證明
四、熟淡:平和心境的追求
下編 徽州文化與宋代徽州詩壇
**章 宋代徽籍詩人空間分布和文化背景
**節 宋代徽籍詩人創作空間分布
一、宋代徽籍詩人創作六縣分布
二、宋代徽籍詩人創作家族分布
第二節 宋代徽籍詩人教育科宦情況
一、主要詩人教育經歷
二、徽籍詩人科舉情況
三、徵籍詩人仕隱選擇
第三節 宋代徽籍詩人學術著述情況
一、宋代徽籍詩人著述統計
二、《四庫全書》宋代徽人著述統計
三、學術史收錄宋代徽籍詩人統計
四、宋代徽州六縣學者詩人統計
第二章 地理環境與宋代徽州詩壇
**節 地理環境與徽人秉性
一、徽州自然環境
二、徽州文化發展
三、徽人秉性氣質
第二節 詩意徽州與徽州詩化
一、徽州山水的頌贊
二、徽州物產的吟詠
三、徽州生活的展現
第三節 奇新之趣與藝術呈現
一、奇新之趣的生成
二、新穎的物象
三、奇特的想象
四、鮮活的語言
第三章 教育興盛與宋代徽州詩壇
**節 官學發展與文化環境
一、徽州州學的變遷
二、徽州縣學的興起
三、地方官員對官學的影響
第二節 私學興盛與學業淵源
一、宋代徽州書院
二、宋代徽州塾學
三、其他教育形式
四、私學教育的意義
第三節 氣格崇尚與審美理想
一、精神之氣的張揚
二、人格力量的凸顯
三、健朗風格的追求
第四章 科舉輝煌與宋代徽州詩壇
**節 宋代徽州科舉的輝煌成就
一、宋代徽州登科人數統計
二、宋代徽州進士六縣分布
第二節 科舉選士對徽州詩壇的影響
一、登科士人與登科詩人
二、“舉子事業”與“君子事業”
三、科舉“時文”與士子“外學”
第三節 精英意識與家國情懷
一、國運憂慮與民生關懷
二、游子之情與家園向往
三、仕隱矛盾與人生困境
第五章 理學興起與宋代徽州詩壇
**節 新安理學的崛起
一、新安理學的孕育
二、新安理學的誕生
三、新安理學的成長
四、宋代新安理學發展特點
第二節 新安理學詩人群體
一、新安理學詩人統計
二、新安理學詩人基本情況
三、新安理學詩人類型
第三節 性理人格的詩化呈現
一、義理體悟與情理表達
二、心性涵養與性情吟詠
三、人格追求與志懷抒發
第六章 宗族發展與宋代徽州詩壇
**節 宋代徽州宗族與文學家族
一、宋代徽州宗族的發展
二、宋代徽州文學家族
第二節 宗族對徽州詩壇的影響
一、家族教育與詩人素質
二、宗親倫理與抒情主題
三、家集整理與詩文留存
第三節 南宋商山吳氏家族詩歌創作
一、商山吳氏家族世系
二、吳氏家風與家學
三、吳氏家族文學創作
四、從《竹洲集》到《蘭皋集》
結論
一、宋詩視域中的徽州詩壇
二、地域文化視域中的徽州詩歌
三、徽州詩人創作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附錄一:徽州文獻所見宋佚詩補輯
附錄二:汪莘年譜簡編
后記
展開全部
宋代徽州詩壇研究 作者簡介
王昕(1973-),女,文學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地域文化與文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項目一項、省市社科項目多項,參與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兩項,近年來在《文學遺產》《文史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