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51455
- 條形碼:9787569951455 ; 978-7-5699-5145-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內容簡介
《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括三編內容,分別是“編主體位置”“第二編理論反思”“第三編他者再現”,收入了作者從學生時代到工作之后所完成的比較有代表性的10余篇論文。作者通過對典文本的再闡釋結并反思了世紀中國文化主體的命題。書中內容主要涉及電影、電視劇對歷史記憶的改寫,近代中國的視覺呈現與主體位置的關系,大眾文化對弱勢群體的再現策略,以及對以阿爾都塞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反思等,代表著作來研究影視、文學、大眾文化和文藝理論方面的新學術成果。
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目錄
編主體位置
“被看”的“看”與三種主體位置
——魯迅“幻燈片事件”的后(半)殖民解讀/3
作為中介者的看客與攝影師的位置
——以《點石齋畫報》和《畫報》為中心/38
“哀悼”儀式與作為修辭的“墓碑”/71
顯影與退場:世紀中國電影中的工農形象/88
第二編理論反思
馬克思政治濟學的敘述動力與話語結構/107
從符號中拯救歷史
——對索緒爾及其《普通語言學教程》的一種解讀/129
阿爾都塞“理論實踐”的意義/150
接合理論與主體縫合
——“伯明翰學派”與“《銀幕》理論”的異同及融合/ 188
第三編他者再現
遮蔽與突顯:中國農民工在大眾傳媒辭術/211
他者的再現與整體性的歷史視野/253
“熟練地掀開記憶”:工人詩歌的文化位置與意義/ 266
后工業社會的基本形態與文化邏輯/284
后記/295
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節選
“被看”的“看”與三種主體位置
——魯迅“幻燈片事件”的后(半)殖民解讀
如果說在后殖民主義的視野中,形成了西方對東方的看與被看的基本權力結構,那么對于被看的東方來說,這種視覺驗是如何發生的呢?或者說這種位置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說對這種觀看的反思形成了西方關于現代性的內在批判視野的話,那么這種批判視野能否被東方所分享呢?看與被看的問題成為后殖民討論的重要議題,這種議題主要在兩個向度上來展開,個是以西方為中心,東方作為他者在建構西方自我認同中的作用,如美國后殖民理論家愛德華,W.薩義德對東方學的研究,第二個是以東方為中心,西方作為他者在形塑東方的過程能,如理論家弗朗茲,法農對殖民地主體的研究,西方與東方不再是單向的權力關系,而成為彼此的鏡像,他者與自我糾纏在一起,盡管這種西方與東方二元假設存在著本質主義的陷阱。本文試圖以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發端處魯迅關于自己從事現代文學事業的動機的敘述,也就是的“幻燈片事件”來呈現這種“視覺性遭遇”所造成的復雜的現代性驗,尤其是在這個場景中,中國人的主體位置被分裂為三個:魯迅/我、看客與被頭者,這不僅帶出了中國的后殖民驗,更與中國的半殖民地境遇相關。
主體魅影: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作者簡介
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雅博士后合作導師,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任,市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青年創新人才,大學未名學者講座主講人,獲大學黃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學者獎等。研究領域為視聽傳播、基層傳播、新聞社會史和非虛構寫作等。出版《視覺現代性:世紀中國的主體呈現》《文化魅影:中國電視劇文化研究》《以電影為媒介:當代中國的認同傳播》《文化傳播:轉型時代的中國電影》《基層傳播論》《非虛構寫作》等專著,在《讀書》《電影藝術》《當代電影》《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以及Positions:Asia Critique、Javnost-The Public、WorldLiterature Today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文若干。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