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青島文藝評論年鑒:2022(第七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037601
- 條形碼:9787567037601 ; 978-7-5670-3760-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島文藝評論年鑒:2022(第七輯)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從不同領域整體性展示青島文藝理論研究和評論創作的*新成果,推出評論佳作,推動創作與評論有效互動,更好地發揮文藝評論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年鑒集中收錄了青島老中青評論家的代表性理論評論文章以及學術研討活動簡訊60余篇,共計40余萬字。年鑒注重聚焦青島本土文藝創作,凸顯“評論青島”特色,設“特輯”“文學理論與批評”“新視野·青島印記”“青島文學現場直擊”“藝術廣角”“青·藝:觀察與品評”“談藝錄”“島上文事”8個欄目。
青島文藝評論年鑒:2022(第七輯) 目錄
特輯
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構建——評馮光廉先生的學術貢獻/李春林
漫漫無盡的追求——徐鵬緒先生訪談錄/徐鵬緒 周逢琴
我的學術研究之旅/張志忠
未競之書——宋遂良先生與他的時代/臧杰
文學理論與批評
中國現代文體譜系中的“短篇小說”/周海波
魯迅與山東作家——1913~1958:相關研究史料鉤沉/劉泉 劉增人
身體美學:王蒙《猴兒與少年》的藝術 性/朱自強
論中國當代先鋒詩歌的語言變構/呂周聚
論何向陽詩集《剎那》中的“靈覺詩學”/徐妍 卞文馨
從“回歸的美學”到“尋回漢聲”——楊鍵詩歌論/張立群
中國當代作家視域中的福克納鏡像及接受變異研究/李萌羽
“頑世”現實主義與“后精英”寫作——20世紀90年代的徐坤/馬春花
《有生》與先鋒小說及新歷史小說比較論/王金勝
“歌頌與暴露”:文藝批評論爭與文學觀念的轉變/趙坤
地方學術:近代語言變革的突圍路徑/王平
朦朧詩·三個崛起·新詩潮/馮強
佛韻禪悟里的現代燭照:論《橋》中 文化的“現代表達”/閆曉昀
繁華落盡現悲涼——長篇小說《長安的荔枝》讀札/王國梁
“《青春萬歲》熱”:20世紀50年代革命理想主義的復歸與重構/常鵬飛
身心的“病痛”與靈肉的“療救”——王蒙小說中的“醫療敘事”/張波濤
從“紅 叢書”看20世紀90年代女性文學的商業出版與寫作/鹿葦
新視野·青島印記
青島印記:作為一種審美建構/溫奉橋
“新世紀青島女詩人”創作初探/羅蕾
老舍在青島的文學“避暑”/李瑩
世態之“相”的呈現與挖掘——評艾瑪長篇小說《觀相山》兼對青島文學發展路徑的思考/林樹帥
青島景觀建構的三重維度/霰忠欣
青島文學現場直擊
五蘊皆苦與精神暗傷書寫——關于艾瑪長篇小說《觀相山》/王春林
另外一種視角:讓文學走向“荒野”——高建剛短篇小說《陀螺大師》的生態敘事/任重
一曲歷史、人性和審美的壯歌——評鐵流、趙方新長篇報告文學《烈火芳菲》/李恒昌
參差對照的小說世界——方如創作論/段曉琳
溫暖的冷湖溫情的擁抱——讀于瀟湉兒童小說《冷湖上的擁抱》/徐可
歷史的足痕——簡評連諫的長篇小說《遷徙的人》/崔均鳴
夕陽路上的生命交響——孫秉偉散文集《煙雨人生》序言/孫寶林
西方哲學與東方智慧的心靈雙修——高偉的雜文印象/黎權
從點橫撇捺到天地人生——讀張金鳳《漢字有張人類的臉》/彭程
藝術廣角
虛擬現實動畫中的四要素探究/李艷英蓋筱晗
界面·身體·空間——VR影像“超真實幻覺”產生的三個關鍵詞/喬潔瓊
“個人觀看設備”下對電影的重新定義/馬達
“清”的審美品格與蘇軾的書法傳統/劉春雨
東漢時期摩崖刻石芻議/于生德
藝術中簡而不簡的生命內涵/楊健
話劇《主角》:一陣風,留下一段 唱/張彤
于寫意之上的戲劇表達——評京劇《紅色特工》的戲劇性/孟聰
新時代文藝作品創作方向探析/孫潔
青·藝:觀察與品評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