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特征及探測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011524
- 條形碼:9787521011524 ; 978-7-5210-115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特征及探測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本專門以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為對象的專著,融入了該領域*新研究成果,從自然界天然氣水合物的分類和概況、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調查技術、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學特征、地質環境特征、成藏體系、環境效應、資源評價及開采潛力等諸多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解析和總結,藉此希望為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開發提供基礎理論和技術上的參考依據。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特征及探測技術 目錄
第1章 天然氣水合物概況 1.1 水合物研究歷史沿革及主要國家產業化進程簡述 1.2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1.2.1 天然氣水合物的晶體結構 1.2.2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條件 1.2.3 天然氣水合物的全球分布 1.3 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模式分類 1.4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意義 1.5 海洋淺表層水合物的自然產狀和發育特征 1.5.1 海洋淺表層水合物的自然產狀 1.5.2 海洋淺表層水合物的發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1.6 小結 參考文獻第2章 淺表層水合物調查技術 2.1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地球物理勘探技術 2.1.1 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調查技術 2.1.2 寬拖多源雙傳感器拖纜多方位采集與成像技術 2.1.3 淺地層剖面調查技術 2.1.4 高分辨率多波束調查技術 2.1.5 海洋可控源電磁法 2.1.6 海洋垂直纜調查方法 2.1.7 水合物鉆探 2.1.8 海底熱流測量技術 2.2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地質取樣技術 2.2.1 表層取樣 2.2.2 重力柱狀取樣器 2.2.3 海底鉆探 2.2.4 保溫保壓取芯器 2.2.5 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取芯樣品現場處理與分析 2.3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高新探測技術 2.3.1 AUV近海底調查方法 2.3.2 ROV可視化調查方法 2.3.3 其他高新探測技術手段 2.3.4 應用與實例 2.4 小結 參考文獻第3章 淺表層水合物賦存的地球物理特征 3.1 淺表層水合物地震響應特征 3.1.1 似海底反射 3.1.2 振幅異常 3.1.3 速度異常 3.2 與淺表層水合物相關的氣體滲漏地震響應特征 3.3 淺表層水合物彈性參數識別方法 3.3.1 巖石物理建模與正演分析 3.3.2 AVO技術 3.3.3 疊前縱、橫波聯合反演 3.3.4 淺表層水合物彈性參數異常特征 3.4 淺表層水合物地球物理測井響應特征 3.4.1 天然氣水合物測井響應特征 3.4.2 地球物理測井在淺表層水合物勘探中的應用 3.5 參量陣高頻淺地層剖面技術及淺表層水合物識別與預測 3.5.1 參量陣高頻淺地層剖面測量技術特點 3.5.2 三維參量陣淺剖淺表層水合物識別與預測技術 3.6 海洋可控源電磁及淺表層水合物特征 3.7 小結 參考文獻第4章 淺表層水合物賦存的生物地球化學特征 4.1 流體特征及標志體系 4.1.1 水合物區海水中的氣體及同位素特征 4.1.2 水合物區淺層沉積物甲烷及同位素特征 4.1.3 沉積物孔隙水中氣度和氫、氧同位素特征 4.1.4 水合物區的甲烷厭氧氧化過程及硫酸鹽-甲烷轉換帶深度 4.1.5 水合物區的甲烷有氧氧化過程及地球化學標志 4.2 冷泉碳酸鹽巖特征及標志體系 4.2.1 冷泉碳酸鹽巖的產出形態以及礦物組分 4.2.2 C-O同位素 4.2.3 碳酸鹽中的硫酸鹽(CAS) 4.2.4 重要的碳匯 4.2.5 水合物分解泄漏的年代格架 4.3 冷泉生物群落特征及生物標志物 4.3.1 冷泉區底棲生物群落特征 4.3.2 冷泉菌席 4.3.3 冷泉微生物的多樣性 4.3.4 生物標記物 4.4 小結 參考文獻第5章 淺表層水合物賦存的地質特征 5.1 不整合圈閉影響下淺表層水合物賦存特征 5.2 泥火山構造中淺表層水合物賦存特征 5.2.1 泥火山構造特征及淺表層水合物聚集過程 5.2.2 泥底辟構造影響下淺表層水合物聚集過程 5.3 氣煙囪構造與淺表層水合物賦存 5.3.1 氣煙囪構造特征及淺表層水合物 5.3.2 氣煙囪構造的演化與天然氣水合物的成藏 5.4 麻坑構造與淺表層水合物系統演化 5.5 活動斷層控制下的淺表層水合物形成過程 5.6 小結 參考文獻第6章 淺表層水合物成藏體系 6.1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特征 6.1.1 溫度 6.1.2 壓力 6.1.3 鹽度 6.1.4 氣體組成 6.2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氣源特征 6.2.1 天然氣水合物氣源類型 6.2.2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氣源研究載體與方法 6.3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運-聚-散特征 6.3.1 運移特征 6.3.2 聚集特征 6.3.3 消散特征 6.4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模式 6.4.1 世界上典型淺表層水合物成藏案例 6.4.2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模式 6.5 小結 參考文獻第7章 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環境效應評價體系 7.1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自然環境效應 7.1.1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環境效應分類 7.1.2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自然環境效應調查方法 7.2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環境效應 7.2.1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環境監測內容 7.2.2 海洋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環境監測技術應用 7.3 當前天然氣水合物環境效應監測技術面臨的挑戰 7.4 小結 參考文獻第8章 淺表層水合物資源評價體系及開采潛力 8.1 海洋淺表層水合物資源地質評價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