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學術史的視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33109
- 條形碼:9787569933109 ; 978-7-5699-331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術史的視域 本書特色
貫穿 20 世紀的學術系列,陣容壯觀,大師云集 一場中國文化的饕餮盛宴,一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深研 全新闡釋中國文化的價值與貢獻,重建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名人推薦世界上有很多事,隔了二十年,就不能看了。而這個創刊詞還真是能看,而且很好看。這是我今天的一個感想。這么辦刊物,也還不錯。首先,這半年刊,就不錯。我們已經習慣了月刊,*少的是雙月刊,季刊都不多,半年刊就更少了。它不可能太熱,居然能堅持到現在,居然還能有一個二十年的紀念。我個人非常佩服,覺得很不容易。 ——作家、原文化部長 王蒙 我非常喜歡這個刊物。這個刊物有特殊的學術品格,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里邊,比較少,可以說鳳毛麟角。很多雜志每年出12期或者6期,在我看來,很多是空話、廢話、套話。《中國文化》這個刊物,很實在,有它的學術品格,有獨立性,不受社會風氣的影響,不被官場市場所左右。 ——清史專家 戴逸 八十年代以后,夢溪這本雜志辦了二十年,從歷史看來,這是一本可以留下來,讓大家參考的重要雜志。在世界上,有許多重要的雜志留下來了,但是非常有影響的,也是有限的。 ——哲學家 湯一介 《 中國文化 》之所以為《 中國文化 》者,我想這是由于它的文化理想和人文胸懷。《 中國文化 》確實是一本具有獨特學術風格和學術個性的刊物。這一點,的確難能可貴。 ——歷史學家 李學勤 這個刊物的方針、路子,我覺得做得也很對。**是純學術的,不談其他的問題。這點也很難做到,可是我們還是做到了。純學術,沒有大吹大捧,很低調。我覺得,低調比高調要好得多。 ——文史學者、紅學家 馮其庸 這個雜志里的文章,很大程度帶有個人的性情在里邊,是學問,是文章,同時是性情,沒辦法被歸納到現在這個日益僵硬的學術體制里面去。相當一部分文章是探索中國文化的基因,這是很深入的鉆研,另外一些文章是講我們今天的人怎么來解釋過去的文化。 ——北京大學博雅講習教授 陳平原 三十年來,我們**次集中了如此規模的學者及其學術思想成果。皇皇巨冊,表露出一個時代的氣象、格局。每一個專題都關乎時代社會和文化重大的學術命題及文化專題,中國文化人的當代視野、格局和關懷,于此叢書一覽無余。 ——學者 余世存 ☆作者陣容強大,大師云集,包攬20世紀海內外華文世界的一流學術人物。如中國學術界的“一代宗師”錢穆,現代新儒家代表馮友蘭,學界泰斗饒宗頤,甲骨研究**人胡厚宜,精通吐火羅文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季羨林,“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史學家余英時,紅學家馮其庸,以及現在活躍的陳來、李零、葛兆光、陳平原、葉嘉瑩、揚之水等各領域的大師級人物。 ☆是對20世紀中國文化研究成果的高度總結和全面梳理。不僅能為我們清點和盤理已擁有的收獲,也能為未來中國文化的研究和復興提供方略和進路,其文獻價值、學術價值自不待言,同時對當下國家社會文化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疑難,也可以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學科涵蓋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各個領域。從儒釋道思想、經史之學,到甲骨學、敦煌學、紅學等專門之學,更兼有信仰與民俗、古代科技與文化等跨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一套書在手,即能見出中國文化五千年的發展與演變,以及近三十年國內外學界的文化變遷。 ☆每一卷都是中國文化的重大研究專題,學術成果具領先性和突破性叢書每一卷都是中國文化的重大研究專題,由于作者皆是國內外一流學者,使得每一個專題的研究都具有相當的學術深度,往往具有領先性和突破性。每一個專題都關乎時代社會和文化重大的學術命題及文化專題,中國文化人的當代視野、格局和關懷,于此叢書一覽無余。 ☆劉夢溪主編,戴逸、張豈之作序,眾多名家推薦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劉夢溪先生親自主編,人大清史研究所所長戴逸教授,西北大學著名教授張豈之先生作序推薦,著名學者楊振寧、莫言、葉嘉瑩、葛兆光、李零、陳平原等誠摯推薦。 ☆中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中華有識之士的首選有識之士的首選。這套文集必將是關心中國和世界發展的有識之士們的參考工具,是官產學各界精英人士的首選讀物;這部文集也是學術研究和寫作者們的津梁,是有志于在漢語世界立言者們的基礎起點,研究者、寫作者從中找到自己的文化立身之階;這部文集還是讀書人的試金石,是對學術思想有興趣的讀書人的首選收藏。 ☆規模宏大,12卷,1080萬字,9000頁,一部全新的中華文明史本套叢書精選520篇文章,按專題厘定為12卷,共1080萬字,9000頁。同類期刊還沒有第二本跨度可堪比擬,叢書更大的意義在于重整國故,賡續前賢之志業,明證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和功用。
學術史的視域 內容簡介
《學術史的視域》一書精選了《中國文化》雜志三十年來國內外著名學者對先秦諸子以來的重要思想和學術文化的研究力作,按類別結成此書,本書集中了熊十力、錢基博、繆鉞、傅旋琮、彭國翔、何懷宏、雷頤等多位學者對經學與史學闡發展和探討,其中涉及對學術思想、文化傳統、學術沿流的考辨。該書內容深刻,豐富,意義重大。
學術史的視域 目錄
學術史的視域 作者簡介
劉夢溪,文史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化研究所創所所長、《中國文化》創辦人、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學思潮和近現代學術思想。 主要著作有《傳統的誤讀》、《學術思想與人物》、《紅樓夢與百年中國》、《中國現代學術要略》、《陳寶箴和湖南新政》、《陳寅恪的學說》、《馬一浮與國學》、《學術與傳統》(上中下三卷)、《七十述學》、《王國維與陳寅恪》、《國學與經學》、《八十夢憶》等。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