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加坡通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42474
- 條形碼:9787552042474 ; 978-7-5520-424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加坡通史 本書特色
本書對新加坡的古代、近代及現當代歷史做了較為全面、翔實的梳理,展現了新加坡從馬來先民登陸到華人聚集,從殖民開埠,到飽受戰爭蹂躪、政局動蕩,再到當代邁向獨立、取得繁榮的歷史進程,論及政治、經濟、文化、習俗、藝術等各領域。
新加坡通史 內容簡介
本書跳出西方史學研究窠白,縱覽新加坡從古至今的歷史,重新發掘、整理和解讀了新加坡在中華文明、馬來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叉影響下形成的兼容并蓄、融合東西的獨特思想與文化。
新加坡通史 目錄
**章多元燦爛的古代文明 / 1
一、 *早的居民——馬來先民 / 1
二、 國際自由港淡馬錫王國 / 4
三、 “獅城”崛起:信訶補羅王國 / 8
四、 有關上述時期的傳說和文獻 / 11
五、 馬六甲王國的興起 / 14
六、 馬六甲王國的衰亡 / 24
七、 中國古代典籍中的新加坡和中華文明對新加坡的影響 / 27
八、 古印度文化對新加坡的影響 / 36
九、 阿拉伯文化對新加坡的影響 / 39
作者點評 / 40
第二章殖民地記憶 / 42
一、 柔佛王國“聯荷抗葡” / 42
二、 英、荷爭奪柔佛王國 / 47
三、 新加坡開埠與英國吞并柔佛王國 / 51
四、 萊佛士 / 52
五、 建立海峽殖民地 / 58
六、 華人主體社會的形成 / 62
七、 殖民地時期建筑 / 68
八、 殖民地時期的華文文學 / 74
九、 殖民地時期新加坡華人對當時中國革命工作的支持 / 75
作者點評 / 85
第三章日據狂潮 / 86
一、 日本法西斯入侵馬來半島 / 86
二、 獅城淪陷 / 88
三、 血腥大屠殺 / 92
四、 日據時期的苦難生活 / 98
五、 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 / 100
六、 敵后抗日活動及日軍的*終覆亡 / 103
七、 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加坡華文文字 / 106
作者點評 / 107
第四章國家獨立 / 108
一、 英國人回歸與新馬分治 / 108
二、 新加坡自治 / 110
三、 李光耀的早期政治生涯 / 114
四、 新馬合并與短暫的聯邦歲月 / 119
五、 族群騷亂與含淚獨立 / 125
六、 戰后初期新加坡的經濟 / 132
七、 戰后初期新加坡的文化運動 / 135
作者點評 / 138
第五章獨立后的新加坡 / 139
一、 李光耀執政初期(1965—1969):走出務實發展新天地 / 139
二、 李光耀執政中后期(1970—1989):新加坡實現經濟騰飛 / 143
三、 吳作棟執政前半期(1990—1996):銳意進取實現產業再
升級 / 145
四、 吳作棟執政后半期(1997—2004):成功應對兩次危機 / 147
五、 李顯龍執政時期(2004年至今):繼往開來,持續發展 / 151
六、 李光耀逝世:影響深遠,啟迪后人 / 155
七、 新加坡獨立后的政治智慧:開明高效的政府管理模式 / 158
八、 新加坡獨立后的族群政策:多元族群和諧共存 / 162
九、 新加坡獨立后的法治思想及司法實踐 / 170
十、 新加坡獨立后的外交與安全理念:國防建設三原則與大國平衡戰略 / 174
十一、 新加坡獨立后的建筑藝術成就 / 177
十二、 新加坡獨立后的代表性文學作品 / 191
作者點評 / 192
參考書目 / 194
后記和鳴謝 / 196
展開全部
新加坡通史 作者簡介
張學剛,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曾于2010年赴美國霍普金斯大學訪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東南亞歷史與現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歷史與現狀等。主要專著有《列國志:馬來西亞》《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中美亞太共處之道:中國、美國與第三方》等。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