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課程中的師幼互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138417
- 條形碼:9787519138417 ; 978-7-5191-384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人行”課程中的師幼互動 本書特色
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聚焦學前教育熱點——師幼互動
攜手家庭、社區、社會,一同為幼兒打造的致力于“為孩子種下一生幸福的種子”的課程模式。
“三人行”課程中的師幼互動 內容簡介
師幼互動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核心,是當下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研究的主流方向。本書是深圳實驗幼兒園幾十年研究成果的總結,生動呈現了該園在建構“三人行”課程的過程中,通過開展師幼互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以及園所各方面的建設,將“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創造性地轉化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課程體系,為兒童的幸福成長埋下了幸福的種子。
本書包括以關系為靈魂的“三人行”課程、綜合探究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區域游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文化體驗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師幼互動能力的提升路徑,該成果獲得2022年度重量教成果獎。
“三人行”課程中的師幼互動 目錄
**章 以關系為靈魂的“三人行”課程 001
**節 “三人行”課程的意蘊 002
一、“三人行”課程的背景 002
二、“三人行”課程的價值 005
三、“三人行”課程的內涵 007
四、“三人行”課程的特點 009
五、“三人行”課程的組織形式 012
第二節 “三人行”課程中的幼兒與教師 018
一、“三人行”課程中的幼兒 018
二、“三人行”課程中的教師 021
第三節 “三人行”課程中的師幼關系 023
一、“三人行”課程中的關系 023
二、師幼關系對師幼互動的影響 027
第四節 “三人行”課程中師幼互動的樣態特征 030
一、尊重理解 031
二、平等信任 032
三、全面支持 033
第五節 “三人行”課程中師幼互動的價值取向 034
一、從單向的“教”,轉為互動的“學” 034
二、從看見幼兒到看見每一名幼兒 035
三、從師幼互動到多元互動 037
第二章 綜合探究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039
**節 探究準備期的師幼互動策略 040
一、探究活動的目標確立 041
二、探究的可行性分析 042
三、探究活動的開展規劃 046
第二節 探究推進期的師幼互動策略 051
一、團體討論a 環節 051
二、探索發現環節 063
三、經驗分享環節 084
第三節 探究總結期的師幼互動策略 087
一、幼兒展示環節 088
二、教師反思環節 092
第三章 區域游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093
**節 區域創建中的師幼互動策略 094
一、共同參與、持續循環 094
二、主題延展、把握契機 099
第二節 材料投放的師幼互動策略 105
一、持續追蹤 106
二、無痕激發 114
第三節 同伴互動的師幼互動策略 119
一、靜觀其變、適宜支持 119
二、創造機會、促進互動 123
第四節 有效支持的師幼互動策略 124
一、高級詞匯的使用 125
二、高水平問題的提出 127
三、關注行為背后的原因 135
四、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 138
第四章 文化體驗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141
**節 文化體驗活動的激發與準備 144
一、興趣甄別 145
二、情境創設 148
三、巧妙設計 156
第二節 文化體驗活動的開展與推進 160
一、關注邊緣者 161
二、利用主導者 163
三、創造成就感 164
第三節 文化體驗活動的反思與總結 165
一、成功導向法 166
二、六色思考法 168
三、關系反思法 170
四、四步總結法 172
第五章 師幼互動能力的提升路徑 175
**節 管理者:建構師幼互動的文化與生態 176
一、尊重平等,建設富有互動性的園所文化 177
二、全園皆師,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178
三、互相為師,營造正向鼓勵的互動氛圍 182
四、頂層設計,搭建師幼互動能力分層培養體系 183
第二節 教研員:專業的理念引領與技能支持 187
一、幫助教師發現內在的力量 187
二、幫助教師建立正向師幼關系 190
三、幫助教師梳理班級管理規范 193
四、幫助教師熟練支持幼兒的技能 194
第三節 教學者:持續的自我反思與互動學習 202
一、在反思中更新兒童觀 202
二、建立心理咨詢學習共同體,在互動中激發內在
智慧 210
后記 /220
展開全部
“三人行”課程中的師幼互動 作者簡介
楊梅,深圳實驗幼兒園園長,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福田區首批特色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兼任福田區政協委員、廣東省教育評估協會學前教育評估專家、深圳市人民政府督導委員會專家庫成員、深圳市兼職督學、福田區兼職督學。榮獲2021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