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亞五國史研究:烏茲別克斯坦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1437
- 條形碼:9787100211437 ; 978-7-100-21143-7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亞五國史研究:烏茲別克斯坦卷 本書特色
烏茲別克斯坦地處絲綢之路要沖,是重要的中亞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烏茲別克斯坦與我國結成了“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本書基于扎實翔實的史料,對烏茲別克斯坦做了通史性的介紹。在具體論述中,作者聚焦“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命題,介紹了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理環境、民族形成、國土形成,并集中討論了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建國以后的發展狀況。誠如作者后記所言,無論是想要對烏茲別克斯坦有一個概括的了解,還是在一定了解基礎上形成該國結構化的歷史認識,這部書都是讀者一個較好的選擇。
中亞五國史研究:烏茲別克斯坦卷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論述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歷史。上編對烏茲別克斯坦1991年以前的歷史做了概述;與六卷本《中亞史》致力于中亞地區共性的研究不同,作者在概述中強調的是烏茲別克斯坦地理、歷史和文化的個性。以2003年為界,中編論述了烏茲別克斯坦政治體制、市場經濟體系的構建和意識形態的重構,探討了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下編論述了2003年以后烏茲別克斯坦的政治、經濟、社會改革,以及對外關系和國際地位。
中亞五國史研究:烏茲別克斯坦卷中亞五國史研究:烏茲別克斯坦卷 前言
前言
近四十年來,筆者一直致力于中亞通史的構建。2012年,在完成了六卷本《中亞史》(始于石器時代,終于蘇聯解體)的撰寫后,筆者的研究目標自然轉向了獨立以后的中亞五國史的研究。
本書主要論述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歷史,為了讓讀者有全面的了解,本書上編對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理,以及1991年以前的歷史文化做了一個概述。與六卷本《中亞史》致力于中亞地區共性的研究不同,在概述中,筆者強調了烏茲別克斯坦地理、歷史和文化的個性:介紹了烏茲別克斯坦的地勢、地貌和交通特征;梳理了烏茲別克斯坦歷史文化發展的基本線索,論述了印歐種人、突厥人、蒙古人、烏茲別克人、俄羅斯人在其上的統治;追溯了烏茲別克族和烏茲別克斯坦國土形成的歷史過程。
在上編中,本書提出了一些重要觀點。如在“悠久的農耕文明”一節中,筆者指出: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發現的*早文化處于舊石器時代中期,到新石器時代,境內的一些原始居民開始從采集和狩獵的征用型經濟向原始農業的生產型經濟過渡,過著一種與北方草原牧民不一樣的生活;烏茲別克斯坦原始文化呈現多樣性,多樣性的形成不僅反映了烏茲別克斯坦所在地與外界的交流,同時也彰顯了境內綠洲在古代絲綢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作用。在民族形成的研究中,本編梳理了有關學者對烏茲別克族形成的各種觀點,對一些觀點進行了糾駁,如針對視喀喇汗王朝(10—11世紀)為烏茲別克族形成時期的觀點,筆者認為:從人類學的視角考察,說烏茲別克族形成于11世紀,甚至形成于6世紀都沒有錯;但從民族學的視角來看,作為現代民族的烏茲別克族是16世紀才開始形成的,因為只有在固定的區域內,歐羅巴人種和蒙古利亞人種的融合才具有民族的意義。
在論述獨立的烏茲別克斯坦歷史時,本書以2003年為界將其分為兩個階段:**階段(中編)論述了獨立國家的創建歷程。在此時期(1991—2003),烏茲別克斯坦政府對內側重于國家政權的建設和社會穩定,對外尋求國際社會認同和保證國家的安全;第二階段(下編)論述了烏茲別克斯坦走向鞏固和發展的歷程。在此時期(2003—2017),烏茲別克斯坦經歷了“顏色革命”,并在此政治動蕩中鞏固和成熟起來,對內繼續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對外尋求國際社會的經濟支持是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
在中編中,筆者闡述了烏茲別克斯坦政治體制、市場經濟體系的構建和意識形態的重構,探討了烏茲別克斯坦在轉型過程中出現的民族、宗教和社會問題。
本編是以獨立以后頒布的憲法和憲法修正案為基礎闡述烏茲別克斯坦政治體制的。1992年烏茲別克斯坦頒布了獨立后的**部憲法,依據此部憲法,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政治體制。筆者指出:本部憲法賦予總統的權力很大。從行政權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本國*高行政機關首腦,政府向總統負責;從立法權看,總統有制約議會甚至解散議會的權力;從司法權看,總檢察長、各級法院法官的提名權和任免權都握在總統手中。筆者認為:憲法的這些規定保證了議會與總統之間的協調一致,使烏茲別克斯坦成為中亞地區政局*穩定的國家;然而,總統權力過大,也使烏茲別克斯坦形成了以總統集權為特征的威權政治制度。
在獨立國家的創建過程中,烏茲別克斯坦確立了以多黨制為基礎的憲政民主制度。本編在梳理有關法律的基礎上指出:從形式上看,烏茲別克斯坦成立了多個黨派,合法注冊的政黨起碼有四個;而實際上,執政的人民民主黨在議會中占據了優勢,其他政黨盡管聲稱有不同的政治主張,但他們都是當局的積極支持者,因此,在烏議會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反對派。
在經濟轉型中,烏茲別克斯坦政府確立了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的多種所有制、調整不合理的經濟結構和實行外向型經濟的三大任務。筆者指出: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轉型沒有采取放開物價、緊縮財政、急速私有化的“休克療法”,而是采取由國家主導實施分階段逐步深入的經濟改革模式,因此,政府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持了行政干預,國家對私有化和非國有化的過程進行了嚴格監控,堅持公正原則,反對無秩序的私有化。筆者認為:烏茲別克斯坦在獨立國家創建時期的經濟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如分階段地逐步實現非國有化的國策收到了成效,到1999年,非國有制企業的數量占企業總數的88.8%。
獨立初期,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是爭取盡快實現糧食自給,以及促進加工業的發展,其中棉花加工和石油加工成為工業調整的優先方向。筆者在考察了烏政府的種種措施后指出:經過幾年的調整,到2002年糧食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1995年以后,紡織業落后的狀況也有所改變,石油和天然氣的加工能力增強。
在獨立國家創建時期,國家意識形態和新文化的建設也是烏茲別克斯坦社會轉型中所面臨的重要任務。本編論述了烏茲別克斯坦在徹底轉變蘇聯時期的國家意識形態之后,民族主義、泛伊斯蘭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等思潮泛濫的情況,以及烏政府面臨的鑄造新的意識形態以扭轉意識形態多元化的任務。筆者指出:烏茲別克斯坦*初以伊斯蘭教信仰凝聚國民的意識形態,隨著伊斯蘭教的復興,一些伊斯蘭教組織表現出強烈的參政意識,挑戰新興的世俗政權。烏茲別克斯坦轉而構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家意識形態,并以本國國情和本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傳統和精神為基礎構建了新的文化。
本編論述了烏茲別克斯坦出現的民族問題。烏茲別克斯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烏茲別克族在總人口數中占**位,人口數居第二、三位的分別是俄羅斯族和塔吉克族。獨立以后,烏茲別克斯坦立法和政策都表現出主體民族化傾向,導致了非烏茲別克族人的不滿,激化了烏茲別克族與俄羅斯族、塔吉克族之間的矛盾。筆者指出:在解決這些民族矛盾中,烏茲別克斯坦強化了人權和公民權,淡化了民族觀念。烏憲法規定:“將人權和人的自由和權利確立為優先原則,國家視人和人的生命、人的尊嚴、人的自由和權利為*高價值,國家政權是人民政權,人民是國家政權的唯一源泉。”總統卡里莫夫提出:“國家的民族政策應當首先保護人權。”在干部政策方面,政府實行民族分權政策,提出了“民族文化自治”理論,允許非主體民族組織政黨,參與議會選舉。筆者認為:烏政府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是比較成功的,盡管各民族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但民族矛盾始終未演變成民族沖突。
本編論述了烏茲別克斯坦出現的社會問題。在經濟轉型中,烏政府曾提出:“不允許無根據地拉大居民的收入與生活水平的差距。”然而事與愿違,大多數人很快滑向社會下層,兩極分化和貧困問題成為烏茲別克斯坦的社會問題。筆者指出:私有化是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化過程中,一些國有企業以拍賣或股份的形式轉給了私人,私有制造成的剝削使勞動者的收入大幅減少,而私營企業主的收益大幅增加。私有化在初次分配的安排中普遍存在著制度不公正的問題。烏茲別克斯坦《非國有化與私有化法》第3條規定:“在實行非國有化和私有化時,將財產的有償轉讓與無償轉讓相結合;公民獲取無償和有償私有化財產份額的權利平等。”然而,這一原則并未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有些企業領導人故意低價折股、低價出售企業資產,從中獲利。《非國有化與私有化法》還規定,在出售企業財產時,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本企業職工創辦的生產公司和合伙公司比其他公民和法人享有優先購買權,本單位的領導者利用這種優惠,獲得了無力購買的本單位職工的優先權。政府主要采取增收個人所得稅的形式以應對兩極分化。筆者認為:稅收調節起到的作用不大,對社會下層來說,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更具有實際意義。
在下編中,筆者論述了2003年以后烏茲別克斯坦的政治、經濟、社會改革,以及對外關系和國際地位。在政治改革中,烏茲別克斯坦致力于推進民主化進程,由單一的“總統制”向“總統—議會制”過渡;在經濟改革中強調了產業結構的調整,開始了多元化經濟的實質性構建;在社會改革中注意改善民生,開始了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烏茲別克斯坦在推進民主化進程中,對憲法進行了多次修改。本編梳理了2003年以來出臺的一系列有關法律:2005年的總統令確立了包括人身保護權在內的司法民主原則;2006年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了政黨在議會和地方代表團中的地位,增強政黨對當局的監督;2007年通過的《關于加強政黨在國家改革、民主化和現代化進程中作用的憲法性法律》,規定總統不再兼任內閣總理,加強了政黨在國家民主化進程中的作用,該部修正案還提高了司法機關和法律系統的獨立性,拘捕權轉交由法院執行;2008年的憲法修正案對2007年憲法第77條進行了修訂,將議會下院的席位由120個增至150個,擴大了立法院的作用,本年出臺的新選舉法對總理的任免程序做出以下規定:“總統對總理候選人的提名必須與立法院各政黨和獨立代表們協商,提名要經議會立法院和參議院的審議,若得不到議會多數通過,則總統必須再與立法院政黨和獨立代表協商提出新的人選。”
特別要指出的是2011年的憲法修正案,該部憲法將總統的一些權力移交給內閣總理:“以往由總統提名的總理人選,現改為由議會多數黨推舉,并且賦予議會對總理的批準權;以往由總統任命的內閣成員,改由總理提名,總統根據總理的提請才可解除上述人員的職務。”此外,將總統的任期從7年縮短為5年。2014年對憲法又進行了修訂,此次修訂加強了議會的監督職能:“在審議和批準新政府總理人選時,候選人必須向議會提交政府今后近期和長期行動規劃;政府每年除向總統報告工作外,還要向議會提交關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年度工作報告,地方的州長、市長、區長都要向同級議會報告工作。”筆者認為:歷次憲法修正案已經將總統的部分權力移交給了議會和內閣首腦,烏茲別克斯坦的民主化進程在歷次憲法的修正案中不斷得到完善。
在經濟轉型中,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初期的所有制改造是在中小國有企業中進行的,可以說這一任務在2003年以前已經完成,2003年以后,所有制改造的主要任務是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造,并且取得了成效;在產業結構調整中,2003年以后出臺的中長期目標是逐步加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使之從農業國向工農并重國轉變。筆者指出:在糧食自足的前提下,烏茲別克斯坦重新將棉花生產作為農業的優先方向,提出要發展棉花業、果蔬業和畜牧業;在工業方面,政府強調了油氣生產、機械制造、基礎設施建設;在服務業方面,信息通信和旅游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
在改革計劃經濟體制之時,烏茲別克斯坦確立了國家改革的五大原則,其中重要的一項是強化社會保障機制,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國民福利,保持社會安定。烏茲別克斯坦社會保障制度的立足點是為國民提供養老、就業、住房、衛生、教育保障。筆者指出:獨立初期,政府對全民提供的保障措施是以政策的形式出現,法制化的保障制度沒有確立;1996年以后,烏茲別克斯坦通過立法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保障制度。新的社會保障制度改變了以往社會保障完全依賴國家預算和國家管理的做法,采取了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社會保險金的辦法。在新的社會保障體系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方面的社會保險占有重要地位,占次要地位的是社會補貼制度(社會救濟或社會救助)和社會撫恤制度。
本編闡述了烏茲別克斯坦的外交政策。為保障領土完整、國家安全,烏茲別克斯坦自獨立初期開始推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外交政策,其中發展與中亞鄰國的關系成為烏的優先方向;在與大國關系中,烏茲別克斯坦將俄羅斯視為經濟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合作者,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視為盟友,與中國建立起互利友好平穩關系。為了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和擴大本國在國際上的影響,烏茲別克斯坦積極加入到國際或區域性組織之中。烏茲別克斯坦積極配合了聯合國、歐安會的行動,積極參與了上合組織的活動,而與獨聯體的關系時好時壞,始終對其懷有戒心。
藍 琪
2019年1月18日
中亞五國史研究:烏茲別克斯坦卷 目錄
**章 自然地理與原始文化
**節 反差明顯的地形
第二節 悠久的農耕文明
第三節 絲綢之路中道的必經之地
第二章 烏茲別克斯坦古代史
**節 印歐種人的政權
第二節 突厥人的政權
第三節 蒙古人的政權
第四節 烏茲別克人的政權—布哈拉汗國
第五節 烏茲別克人的政權—希瓦和浩罕汗國
第三章 烏茲別克族的形成
**節 烏茲別克族的族源
第二節 烏茲別克族的形成過程
第三節 汗國在烏茲別克族形成中的作用
第四章 烏茲別克斯坦近現代史
**節 沙俄政府的殖民統治
第二節 前赴后繼的抗俄斗爭
第三節 現代民族國家的組建
第四節 迅速騰飛的經濟
第五節 功過是非的歷史評說
第五章 國土的形成
**節 至關重要的三個汗國
第二節 人為劃定的國界
中編 獨立建國之路
第六章 走向獨立
**節 走向獨立的歷史條件
第二節 獨立的腳步
第七章 獨立國家的創建
**節 彰顯民族文化的國家標志
第二節 政權機構的建設
第三節 平穩的政治體制改革
第四節 支持總統的執政黨
第五節 防御戰略下的軍隊建設
第八章 經濟體制改革
**節 穩步推進的市場經濟
第二節 產業結構的調整
第三節 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
第九章 意識形態與宗教、文化
**節 意識形態的構建
第二節 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多元宗教
第三節 復興中的烏茲別克斯坦文化和教育
第十章 民族問題和民族政策
**節 烏俄兩族的矛盾
第二節 與其他中亞民族的關系
第十一章 社會問題
**節 市場經濟改革中的兩極分化
第二節 逐步改善中的貧困問題
第三節 治理中的失業問題
第四節 權錢交易的腐敗問題
第五節 屢禁不止的毒品問題
下編 烏茲別克斯坦模式的建設
第十二章 深化憲政改革
**節 對“安集延事件”的果斷處理
第二節 民主化的實質性推進
第十三章 深化經濟改革
**節 卓有成效的經濟改革
第二節 加大力度的私有化改造
第三節 糧食自足下的農業多樣化
第四節 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工業特區
第五節 原料不足的油氣加工業
第六節 領跑中亞的機械制造業
第七節 立足長遠的基礎設施建設
第八節 快速發展的信息業、旅游業和保險業
第九節 平穩增長的對外經濟
第十四章 社會改革與社會保障
**節 保障體系的初步形成
第二節 覆蓋全民的養老保障制度
第三節 不斷完善的就業和勞動保障
第四節 有待改進的醫療保障
第五節 確保基礎教育的教育保障
第十五章 外交與國際關系
**節 以對話為主的中亞國家關系
第二節 與中亞鄰國的經濟關系
第三節 忽冷忽熱的烏俄關系
第四節 實用主義的烏美關系
第五節 不溫不火的烏歐關系
第十六章 國際組織與國際地位
**節 積極配合聯合國和歐安會的活動
第二節 懷有戒心的獨聯體關系
第三節 積極參與上合組織的活動
參考書目
后 記
中亞五國史研究:烏茲別克斯坦卷 節選
這門課對我啟發很大,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寫郵件的方式是否真的有助于實現我的目標。這門課教的不僅是寫作技巧,還有思維方式。
——微軟中國學員
這是我工作以來上過的*實用的課程。無論是跟國外伙伴的溝通技巧,還是英文話術,都很貼近工作實際,可以學完就用。
—— 花旗銀行中國公司學員
我原來覺得自己的英文寫作水平還可以,上完這門課后我才意識到我與高水平之間的差距。
——空中客車中國公司學員
這門課顛覆了我對英文寫作和郵件溝通的很多認知。
—— 默克化工中國公司學員
中亞五國史研究:烏茲別克斯坦卷 作者簡介
藍琪,1983年師從項英杰先生研究中亞史,1986年獲武漢大學碩士學位,隨后在貴州師范大學任教,2015年退休。主要從事中亞史、突厥史、中外關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知識的源泉——布哈拉》、《中亞史》(全六卷)、《金桃的故鄉——撒馬爾罕》等;譯著有《劍橋早期內亞史》、《草原帝國》、《治國策》、《中亞文明史》(第五卷)等。
五卷本《中亞五國史研究》簡介:
五卷本《中亞五國史研究》主要分別論述了中亞五國獨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歷史。上編對中亞五國1991年以前的歷史做了概述;與六卷本《中亞史》致力于中亞地區共性的研究不同,作者在概述中分別強調的是中亞五國地理、歷史和文化的個性。以2003年為界,中編論述了中亞五國政治體制、市場經濟體系的構建和意識形態的重構,探討了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下編論述了2003年以后中亞五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改革,以及對外關系和國際地位。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