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現代歷史意識的產生 : 從整理國故到再造文明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6170
- 條形碼:9787208186170 ; 978-7-208-18617-0
- 裝幀:線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歷史意識的產生 : 從整理國故到再造文明 本書特色
•國際史學史專家王晴佳中國史學史研究成果集錦
王晴佳教授系國內外知名的史學史專家。他曾于華東師范大學求學,師從我國西方史學史先驅郭圣銘先生;后赴美求學,師從國際權威史學史專家伊格爾斯先生。現為國際史學史、史學理論委員會理事,美國羅文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長江講座教授,英國季刊《中國的歷史學》(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主編。
王晴佳主要從事中外比較史學、西方史學及史學理論的近代轉型、中國思想文化史等問題研究,尤其在史學史領域著述頗豐。他與老師或其他合編的《全球史學史》《外國史學史》《臺灣史學史》等作品,均為相關領域的權威著作。
•以全球視角理解中國近代史學轉型,由名家學派細究現代歷史意識的產生
本書涉及疑古派、科學史學等多種史觀,客觀中立地分析了其產生背景、主要觀點和代表學者;同時結合后殖民主義、后現代主義等全球性思潮探討20世紀中國史學的轉型和發展。
中國現代歷史意識的產生 : 從整理國故到再造文明 內容簡介
《超越東西》集結了有名歷史學家王晴佳先生有關中國史學史的討論共21篇,主要為其2000年之后發表的作品。文章所論時段集中在20世紀中國近代史學轉型時期。除疑古史學、科學史學、學衡派、后殖民主義、后現代主義等經典話題外,也有部分內容將中國歷史研究置于全球史學之中作橫向比較,或以新式研究方法對舊問題提出新解。本書分為兩個部分,**部分探討20世紀中國史學的整體轉向和發展趨勢,第二部分著眼近代以來眾多名家、學派,提出作者個人的獨到見解。
中國現代歷史意識的產生 : 從整理國故到再造文明 目錄
**部分 思潮與特征
01 歷史學與史學史 13
02 比較視野下中國古代史學的特征 27
03 中國史學的元敘述:以“文化中國”說考察正統論之意涵 49
04 從整理國故到再造文明:五四時期史學革新的現代意義 73
05 中國20 世紀史學與西方——論現代歷史意識的產生 96
06 論20 世紀中國史學的方向性轉折 123
07 后殖民主義與中國歷史學 199
08 后現代主義與中國史學的前景 239
第二部分 人物和思想
09 美德、角色、風氣:清末到五四學術思想變遷的一個新視角 265
10 中國史學的西“體”中用
——新式歷史教科書和中國近代歷史觀之改變 294
11 胡適與何炳松比較研究 316
12 顧頡剛與《當代中國史學》 335
13 科學史學乎?“科學古學”乎?
——傅斯年“史學便是史料學”之思想淵源新探 353
14 錢穆與科學史學之離合關系(1926— 1950) 372
15 陳寅恪的“體、用”觀及其魏晉隋唐史研究 403
16 陳寅恪、傅斯年之關系及其他
——以臺灣“中研院”所見檔案為中心 434
中國現代歷史意識的產生 : 從整理國故到再造文明 作者簡介
王晴佳 美國羅文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長江講座教授(2007年至今),國際史學史、史學理論委員會理事(2005—2015年兼任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史學理論、比較史學史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全球史學史:從18世紀到當代》(與格奧爾格•伊格爾斯和蘇普里婭•穆赫吉合著)、《筷子:飲食與文化》、《外國史學史》(與李隆國合著)、《西方的歷史觀念:從古希臘到現代》等。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