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為什么是中國科大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58493
- 條形碼:9787312058493 ; 978-7-312-05849-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為什么是中國科大 內容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一所為“兩彈一星”事業而創建的大學,多年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受到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本書從2015—2023年中央及地方媒體公開發布的報道中,精選出近百篇有關“文化育人”的新聞報道,整合成三個部分,即“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用創新文化激發活力”“用使命文化科教報國”,全面展示了中國科大“文化育人”的做法和成效,既是工作回顧,也是成果展示,希望能讓更多的讀者了解中國科大,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高校學生、中國科大校友等帶來一些啟發。
為什么是中國科大 目錄
序
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 密碼:從“所系結合”到“科教融合”(《中國教育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心懷 事 肩扛 責(《瞭望》新聞周刊)
理實交融爭 科教報國譜新篇(《光明日報》)
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科大力量(《光明日報》)
想 之所想、急 之所急、研 之所需(《科技日報》)
潛心立德樹人 構建大思政新格局(《中國青年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 研究中心:“當 隊,染 色,履 責”(《光明日報》)
中國科大:用心用情用力 辦實辦細辦好(中國新聞網)
心懷理想邁向新征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紀事(《光明日報》)
讓紅色成為育人的 亮底色(《光明日報》)
“把紅旗插上科學的高峰”(《安徽日報》)
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安徽日報》)
聚焦“六有”要求 培養時代新人(《安徽日報》)
潛心立德樹人 執著攻關創新(《安徽日報》)
做實“雙結合” 推進“雙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光明日報》)
牢記囑托樹新人 科教報國攀高峰(《光明日報》)
“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在中國科大開展(中國新聞網)
紅專并進 科教報國(《人民日報》)
圍繞 需求 邁向科技前沿(《人民日報》)
高校與地方黨校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育改革的“中國科大模式”(《中國青年報》)
用創新文化激發活力
以高質量基礎研究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求是》)
十年回望:量子飛躍,未來可期(《科技日報》)
細查科大創新路徑(《瞭望》新聞周刊)
中科大“從醫”記(《瞭望》新聞周刊)
執著創新 勇攀科學高峰——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代表(《光明日報》)
為青年人才提供足夠的“試飛”天空(《光明日報》)
科技英才從這里啟航——解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英才班(《安徽日報》)
把創新作為栽樹工程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人民日報》)
在這里,是千里馬就有舞臺(《人民日報》)
“金手指”激活創新創業教育(《安徽日報》)
科技創新,多些“長情陪伴”(《人民日報》)
科學儀器要從“零”到“萬”(《中國科學報》)
突破!真正柔軟的機器人手臂來了(《中國科學報》)
包信和院士:遵循規律,營造“磨劍”的學術生態(科學網)
中國科大:“教學管”聯動創新育人體系(《中國青年報》)
“嚴濟慈班”的成長密碼——中國科大物理學院“拔尖計劃”十年記(《中國教育報》)
追光(《安徽日報》)
憑借“冷板凳”精神洞察“微觀世界”(《中國青年報》)
穿越11年的數學長跑——尋找那顆 的“鵝卵石”(新華社)
潘建偉:凝聚創新力量,形成量子科技發展體系化能力(《科技日報》)
見“微”知著 交叉 ——走進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 研究中心(《中國科學報》)
實干興“班”——探訪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中國教育報》)
包信和:打造理工醫交叉融合的“新醫學”人才“雙通道”(新華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加強長效機制建設 提升辦學治校能力水平 (《光明日報》)
中國科大“磁聚”人才(《人民日報》)
紅專并進 科教報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秘(《光明日報》)
中國科大打造“三五四有”科研環境(《中國科學報》)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