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化土壤論 本書特色
★ 作者歷經十年創作本書,提出厚植中華“文化土壤”建議 ★ 國內學者*次提出“文化土壤”概念 ★ 大護封精致裝幀,甄選用紙 ★ 隨書附贈精美書簽
文化土壤論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以“文化土壤”為中心話題的通俗社科讀物。本書對“文化”“文化的起源”“文化土壤”等重要概念進行了闡述,并從優化文化土壤的角度提出夯實振興中華文化基礎。
上篇(共八講)從“縱”的角度談論文化、世界主要文化圈、中華文化形成的土壤特征,以及文化和文明的碰撞、困惑、發展趨勢、保護與共存問題。下篇(共十六講)則從“橫”的角度論述文化土壤與各種文化形態與社會重大領域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探索這些文化形態和社會重大領域背后的文化土壤根源。
文化土壤論 目錄
目 錄
引論
002 一、該關注“文化土壤”的極端重要性了
005 二、清醒認識和評價中華文化的現狀
009 三、擁抱世界文化,振興中華文化
上篇 綜論
**講 文化的起源
002 一、什么是文化
008 二、人類的起源
015 三、文化的出現
第二講 文化的土壤
022 一、文化土壤的三個層次
025 二、不同文化土壤孕育了不同文化
030 三、“地理環境決定論”的出現及落伍
第三講 世界主要文化圈形成的土壤特征
033 一、文化圈的出現
036 二、兩河文化圈——人類文明從這里啟航
038 三、“神”與“法老”——古埃及文化圈
042 四、充滿宗教等級色彩的古印度文化圈
044 五、“文明”與“擴張”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圈
052 六、神秘多姿的古中南美文化圈
058 七、兼收并蓄的日本文化
第四講 中華文化形成的土壤特征
064 一、中華文化形成的地理環境
067 二、中華文化的源頭及其原初形態
083 三、春秋戰國:中華文化**個高峰及其特點
092 四、漢、隋、唐、宋:中華文化的幾次高潮及其特點
103 五、元、明、清:中華文化的“顛簸”發展
114 六、“中國”怎么就成了“中國”
118 七、簡談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兼說水文化
第五講 文化的碰撞
127 一、關于種族與文明的爭論
133 二、較量與“沖突”
137 三、文明并非必然沖突
141 四、目標:提升文化軟實力
第六講 文化的困惑
145 一、說明自己容易嗎
148 二、傳統與現代的辯論
150 三、雅文化與俗文化的博弈
第七講 文化的趨勢
157 一、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
161 二、中華文化的前景
164 三、理性走向世界
第八講 文化與地球
171 一、神奇的地球
173 二、地球遭遇人類“殺手”
177 三、保護地球是人類文化的*高點
下篇 分論
第九講 文化土壤與民族
185 一、何為民族——以文化為視角
190 二、從遠古走來的中華民族
201 三、漢族是怎么來的
第十講 文化土壤與宗教
208 一、宗教漫談
212 二、*初的宗教
214 三、不同宗教的文化土壤特征
第十一講 文化土壤與神話
234 一、古希臘神話
236 二、古代中國神話
240 三、神話告訴我們什么
第十二講 文化土壤與哲學
243 一、哲學的起源與差異
245 二、歐洲古典哲學
247 三、中國古代哲學
第十三講 文化土壤與語言文字
257 一、語言
265 二、文字
276 三、語言文字乃民族文化之根基
第十四講 文化土壤與習俗
280 一、習俗概說
288 二、別具特色的飲食習俗
296 三、信仰不同的節慶習俗
第十五講 文化土壤與倫理
302 一、倫理的形成
309 二、中國倫理的內核及其對外影響
316 三、關于中國倫理的思考
第十六講 文化土壤與文學藝術
323 一、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彩的世界文學
329 二、中華文化土壤孕育獨特的中國文學
337 三、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形態的音樂
342 四、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姿的舞蹈與戲劇
348 五、不同文化土壤孕育斑斕的工藝美術
第十七講 文化土壤與國學
363 一、何為“國學”
366 二、夏商周文化土壤成就了“軸心時代”的璀璨群星
375 三、先秦國學框定后世國學的發展
379 四、新國學——近現代以來的呼喚
第十八講 文化土壤與尊嚴
383 一、不同文化土壤中“長”出不同的尊嚴
391 二、理性產生尊嚴
393 三、欲有尊嚴必先有自尊
第十九講 文化土壤與城市
396 一、城市彰顯文化土壤特征
403 二、中國古城與中國傳統文化
411 三、城市的疑惑——以文化缺失為視角
416 四、城市呼喚“人性”
第二十講 文化土壤與科技
420 一、文化土壤促進或束縛科技進步
426 二、科技“謬用”的文化根源
429 三、中國的文化土壤與科技
第二十一講 文化土壤與經濟
440 一、經濟是個文化過程
445 二、經濟的力量
449 三、經濟與文化的交叉延伸
455 四、區域經濟現象的本質是文化——以東北為例
第二十二講 文化土壤與政治
460 一、古代民主或集權制度的產生
464 二、帝國制的出現及其演進
474 三、政治的目的是秩序
476 四、國家政治制度的選擇源于文化土壤
第二十三講 文化土壤與軍事
480 一、軍事行為的文化特征
487 二、資本的力量推動全球軍事化
491 三、想要和平就得準備戰爭
第二十四講 文化土壤與教育
498 一、教育也是從“土”里長出來的
501 二、中國教育的問題
510 三、中國教育的方向
后記
引論
002 一、該關注“文化土壤”的極端重要性了
005 二、清醒認識和評價中華文化的現狀
009 三、擁抱世界文化,振興中華文化
上篇 綜論
**講 文化的起源
002 一、什么是文化
008 二、人類的起源
015 三、文化的出現
第二講 文化的土壤
022 一、文化土壤的三個層次
025 二、不同文化土壤孕育了不同文化
030 三、“地理環境決定論”的出現及落伍
第三講 世界主要文化圈形成的土壤特征
033 一、文化圈的出現
036 二、兩河文化圈——人類文明從這里啟航
038 三、“神”與“法老”——古埃及文化圈
042 四、充滿宗教等級色彩的古印度文化圈
044 五、“文明”與“擴張”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圈
052 六、神秘多姿的古中南美文化圈
058 七、兼收并蓄的日本文化
第四講 中華文化形成的土壤特征
064 一、中華文化形成的地理環境
067 二、中華文化的源頭及其原初形態
083 三、春秋戰國:中華文化**個高峰及其特點
092 四、漢、隋、唐、宋:中華文化的幾次高潮及其特點
103 五、元、明、清:中華文化的“顛簸”發展
114 六、“中國”怎么就成了“中國”
118 七、簡談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兼說水文化
第五講 文化的碰撞
127 一、關于種族與文明的爭論
133 二、較量與“沖突”
137 三、文明并非必然沖突
141 四、目標:提升文化軟實力
第六講 文化的困惑
145 一、說明自己容易嗎
148 二、傳統與現代的辯論
150 三、雅文化與俗文化的博弈
第七講 文化的趨勢
157 一、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
161 二、中華文化的前景
164 三、理性走向世界
第八講 文化與地球
171 一、神奇的地球
173 二、地球遭遇人類“殺手”
177 三、保護地球是人類文化的*高點
下篇 分論
第九講 文化土壤與民族
185 一、何為民族——以文化為視角
190 二、從遠古走來的中華民族
201 三、漢族是怎么來的
第十講 文化土壤與宗教
208 一、宗教漫談
212 二、*初的宗教
214 三、不同宗教的文化土壤特征
第十一講 文化土壤與神話
234 一、古希臘神話
236 二、古代中國神話
240 三、神話告訴我們什么
第十二講 文化土壤與哲學
243 一、哲學的起源與差異
245 二、歐洲古典哲學
247 三、中國古代哲學
第十三講 文化土壤與語言文字
257 一、語言
265 二、文字
276 三、語言文字乃民族文化之根基
第十四講 文化土壤與習俗
280 一、習俗概說
288 二、別具特色的飲食習俗
296 三、信仰不同的節慶習俗
第十五講 文化土壤與倫理
302 一、倫理的形成
309 二、中國倫理的內核及其對外影響
316 三、關于中國倫理的思考
第十六講 文化土壤與文學藝術
323 一、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彩的世界文學
329 二、中華文化土壤孕育獨特的中國文學
337 三、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形態的音樂
342 四、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姿的舞蹈與戲劇
348 五、不同文化土壤孕育斑斕的工藝美術
第十七講 文化土壤與國學
363 一、何為“國學”
366 二、夏商周文化土壤成就了“軸心時代”的璀璨群星
375 三、先秦國學框定后世國學的發展
379 四、新國學——近現代以來的呼喚
第十八講 文化土壤與尊嚴
383 一、不同文化土壤中“長”出不同的尊嚴
391 二、理性產生尊嚴
393 三、欲有尊嚴必先有自尊
第十九講 文化土壤與城市
396 一、城市彰顯文化土壤特征
403 二、中國古城與中國傳統文化
411 三、城市的疑惑——以文化缺失為視角
416 四、城市呼喚“人性”
第二十講 文化土壤與科技
420 一、文化土壤促進或束縛科技進步
426 二、科技“謬用”的文化根源
429 三、中國的文化土壤與科技
第二十一講 文化土壤與經濟
440 一、經濟是個文化過程
445 二、經濟的力量
449 三、經濟與文化的交叉延伸
455 四、區域經濟現象的本質是文化——以東北為例
第二十二講 文化土壤與政治
460 一、古代民主或集權制度的產生
464 二、帝國制的出現及其演進
474 三、政治的目的是秩序
476 四、國家政治制度的選擇源于文化土壤
第二十三講 文化土壤與軍事
480 一、軍事行為的文化特征
487 二、資本的力量推動全球軍事化
491 三、想要和平就得準備戰爭
第二十四講 文化土壤與教育
498 一、教育也是從“土”里長出來的
501 二、中國教育的問題
510 三、中國教育的方向
后記
展開全部
文化土壤論 作者簡介
何大新,1953年生于遼寧沈陽,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記者,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四川省老科協**專家,曾任新華社四川分社社長、黨組書記和四川省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曾獲中國新聞獎*等獎、二等獎,現為西南財大流通經濟學博士生導師。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