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敦煌醫學文獻輯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423566
- 條形碼:9787542423566 ; 978-7-5424-2356-6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敦煌醫學文獻輯注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敦煌醫學文獻的整理專著。書稿完整收錄了現存敦煌醫學文獻典籍,概述了敦煌醫學卷子的發現、流散及保存情況,對敦煌醫學卷子按醫理類文獻、診法類文獻、醫方類文獻、本草類文獻、針灸類文獻、蒙學字書與習字殘片中之醫藥知識、佛道儒醫及相關醫書、與疾病相關之**書等進行編排,對每個文獻按照原件圖片、年代、出處、校注、釋文、譯文、保存研究情況和現代臨床應用價值等進行注解和闡述。書稿可為古醫籍的校勘和輯佚提供重要依據,為敦煌醫學文獻的應用產生深遠影響。
敦煌醫學文獻輯注 目錄
**章 敦煌醫學概述
**節 藏經洞遺書的發現
第二節 敦煌醫學卷子的來源及保存情況
第三節 敦煌醫學的初步整理與個別卷子的研究
第四節 敦煌醫學卷子的系統整理研究
第五節 敦煌醫學卷子的全面研究
第六節 敦煌醫學的概念第七節敦煌醫學的學術價值
第八節 敦煌醫派概要
第二章 醫理類醫書
**節 《黃帝內經》節選殘卷(Ix02683、Ix11074)
第二節 《黃帝內經·素問》“刺瘧篇”“氣厥論篇”(Ix17453)
第三節 《黃帝內經》《難經》摘錄注本(Jx00613)
第四節 《耆婆五臟論》《諸醫方髓》及其相關的醫書(多種殘片組成)
第五節 《針灸甲乙經·卷之四·病形脈診》殘本(P.3481)
第六節 《傷寒論·傷寒例》(P.3287)
第七節 張仲景《五臟論》
第八節 《明堂五臟論》(P.3655)
第三章 診法類醫書
**節 《平脈略例》甲本(S.5614)
第二節 《五臟脈候陰陽相乘法》(S.5614)
第三節 《玄感脈經》(P.3477)
第四節 《占五臟聲色源候》(S.5614)
第五節 《七表八里三部脈》及《青烏子脈訣》(P.3655V)
第六節 《脈經》節選本(Ⅱx08644)
第七節 脈書殘本(Ix02869A)
第八節 脈書(S.6245V、S.9431、S.9443V、S.8289V)(王淑民級合)
第九節 脈書殘卷(S.8289)
第十節 脈書診法殘卷(P.3106)
第十一節 《平脈略例》乙本(P.21 15)
第十二節 《五臟脈候陰陽相乘法》乙本、《占五臟聲色源候》乙本及《平脈略例》丙本(S.6245)
第十三節 亡名氏脈經**種與第二種(P.3287)
第四章 本草類醫書
**節 《本草經集注·**·序錄》節選(龍.530)
第二節 《新修本草》殘卷[甲(S.4534)、乙(P.3714)、丙(P.3822)、丁(李盛鐸藏本)、戊(S.9434)
第三節 《食療本草》(S.76)
第四節 無名氏《本草序例》殘卷(S.5968)
第五章 醫方類醫書
**節 普通醫方書
第二節 正面或背面為佛書之醫方書
第三節 正面或背面為儒書之醫方書
第四節 正面或背面為道書之醫方書
第五節 佛家醫方書
第六節 道家醫方書
第七節 佛、道交融的醫方書
第六章 針灸類醫書
**節 《灸法圖》甲卷(S.6168)
第二節 《灸法圖》乙卷(S.6168)
第三節 《新集備急灸經》節選(P.2675)
第四節 《灸經明堂》節選(S.5737)
第五節 《大唐同光四年具歷》中的《人神每月日忌流注》(P.3247V)
第六節 《針灸甲乙經》節選充實殘本(Ⅱx00235、Ⅱx00239、Ⅱx03070)
第七章 蒙學字書與習字殘片中之醫藥知識
**節 蒙學字書中之醫藥知識《雜集時要用字》(Ix02822)
第二節 習字殘片中的軀體名與病名(Ix04907)
第八章 佛道儒醫及相關醫書
**節 佛家醫書(Ⅱx18173)
第二節 《救諸眾生苦難經》《新菩薩經》中的十種死病殘片(Ix04537V)
第三節 《勸善經》中的七種死病殘片(Ⅱx04942)
第四節 服藥咒(摘錄中281)
第五節 道家丹方(Ⅱx06057)
第六節 服藥符箓儀軌碎片(Ⅱx00263)
第七節 偉儒道相關醫書(Ⅱx18165R、Ix18165V)
第九章 與疾病相關之□□書
**節 驅祟方(Ⅱx00506V)
第二節 醫卜書(Ⅱx02800、Ⅱx03183)
第三節 天字鬼鏡圖并推得病日法殘片(Ⅱx01258等)
第四節 推得病日法殘片(Ⅱx04253)
主要參考文獻
**節 藏經洞遺書的發現
第二節 敦煌醫學卷子的來源及保存情況
第三節 敦煌醫學的初步整理與個別卷子的研究
第四節 敦煌醫學卷子的系統整理研究
第五節 敦煌醫學卷子的全面研究
第六節 敦煌醫學的概念第七節敦煌醫學的學術價值
第八節 敦煌醫派概要
第二章 醫理類醫書
**節 《黃帝內經》節選殘卷(Ix02683、Ix11074)
第二節 《黃帝內經·素問》“刺瘧篇”“氣厥論篇”(Ix17453)
第三節 《黃帝內經》《難經》摘錄注本(Jx00613)
第四節 《耆婆五臟論》《諸醫方髓》及其相關的醫書(多種殘片組成)
第五節 《針灸甲乙經·卷之四·病形脈診》殘本(P.3481)
第六節 《傷寒論·傷寒例》(P.3287)
第七節 張仲景《五臟論》
第八節 《明堂五臟論》(P.3655)
第三章 診法類醫書
**節 《平脈略例》甲本(S.5614)
第二節 《五臟脈候陰陽相乘法》(S.5614)
第三節 《玄感脈經》(P.3477)
第四節 《占五臟聲色源候》(S.5614)
第五節 《七表八里三部脈》及《青烏子脈訣》(P.3655V)
第六節 《脈經》節選本(Ⅱx08644)
第七節 脈書殘本(Ix02869A)
第八節 脈書(S.6245V、S.9431、S.9443V、S.8289V)(王淑民級合)
第九節 脈書殘卷(S.8289)
第十節 脈書診法殘卷(P.3106)
第十一節 《平脈略例》乙本(P.21 15)
第十二節 《五臟脈候陰陽相乘法》乙本、《占五臟聲色源候》乙本及《平脈略例》丙本(S.6245)
第十三節 亡名氏脈經**種與第二種(P.3287)
第四章 本草類醫書
**節 《本草經集注·**·序錄》節選(龍.530)
第二節 《新修本草》殘卷[甲(S.4534)、乙(P.3714)、丙(P.3822)、丁(李盛鐸藏本)、戊(S.9434)
第三節 《食療本草》(S.76)
第四節 無名氏《本草序例》殘卷(S.5968)
第五章 醫方類醫書
**節 普通醫方書
第二節 正面或背面為佛書之醫方書
第三節 正面或背面為儒書之醫方書
第四節 正面或背面為道書之醫方書
第五節 佛家醫方書
第六節 道家醫方書
第七節 佛、道交融的醫方書
第六章 針灸類醫書
**節 《灸法圖》甲卷(S.6168)
第二節 《灸法圖》乙卷(S.6168)
第三節 《新集備急灸經》節選(P.2675)
第四節 《灸經明堂》節選(S.5737)
第五節 《大唐同光四年具歷》中的《人神每月日忌流注》(P.3247V)
第六節 《針灸甲乙經》節選充實殘本(Ⅱx00235、Ⅱx00239、Ⅱx03070)
第七章 蒙學字書與習字殘片中之醫藥知識
**節 蒙學字書中之醫藥知識《雜集時要用字》(Ix02822)
第二節 習字殘片中的軀體名與病名(Ix04907)
第八章 佛道儒醫及相關醫書
**節 佛家醫書(Ⅱx18173)
第二節 《救諸眾生苦難經》《新菩薩經》中的十種死病殘片(Ix04537V)
第三節 《勸善經》中的七種死病殘片(Ⅱx04942)
第四節 服藥咒(摘錄中281)
第五節 道家丹方(Ⅱx06057)
第六節 服藥符箓儀軌碎片(Ⅱx00263)
第七節 偉儒道相關醫書(Ⅱx18165R、Ix18165V)
第九章 與疾病相關之□□書
**節 驅祟方(Ⅱx00506V)
第二節 醫卜書(Ⅱx02800、Ⅱx03183)
第三節 天字鬼鏡圖并推得病日法殘片(Ⅱx01258等)
第四節 推得病日法殘片(Ⅱx04253)
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