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文明的積淀 中國古代科技(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602768
- 條形碼:9787523602768 ; 978-7-5236-0276-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明的積淀 中國古代科技(精裝) 本書特色
《文明的積淀:中國古代科技》是一本對中國古代科學精神的深入探索,它揭示了中國科技發展的獨特路徑和豐富內涵。本書不僅展示了中華文明在科學技術上的偉大成就,也讓我們看到了科學與文化如何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交融并推動社會進步。它既是一部科學史著,也是一部文化啟示錄,揭示了科學和文化如何共同塑造了我們的過去,并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科技歷史和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文明的積淀 中國古代科技(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史專家孫小淳教授撰寫的中國古代科技通史,分析了中國古代科技思想的特征,并放在世界發展的大背景中,揭示中國重要發明與創造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深層原因。同時,作者以豐富的歷史事實和明確的邏輯線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古代科技的起源、發展和轉變。從四大發明到農業、醫學、天文、地理等多個領域,書中通過具體實例,揭示了中國古代科學的精神內核和方法論,展示了科技如何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發展。本書強調了科技與文化的交融性,通過深入分析古代科學家的思想觀念和社會背景,揭示了科技發展與文化、哲學等多元因素的復雜互動。通過這本書,讀者不僅能了解到科技成就的歷史細節,還能深入理解科技與文化、社會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全面地認識中國古代的科技文明。
文明的積淀 中國古代科技(精裝) 目錄
第二章 文明之光 中國古代科技的源流
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
“五谷”與“六畜”:農業文明的興起
觀象授時:天文學的起源
制陶與文明
紡織與絲綢
青銅時代
第三章 思想之源 諸子百家時代的科技思想
《管子》中的科技思想
儒家、道家與科技
《墨經》中的科學概念和思想
《周禮》的官制與科學知識體系
《考工記》中的技術規范
陰陽五行的自然觀
第四章 傳統范式 秦漢科技體系的形成
太初改歷
太初改歷的天文學成就
渾蓋革命
天人一體的漢代星空
《九章算術》的數學體系
《黃帝內經》與人體
中醫的經驗科學性質
地圖與地理
秦漢時期的農業
漢代的農業
第五章 析物之理 中國古代科技的創造性思維
取象類比的“詩性”思維
“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
《周易》“象數”之學與科學
《周髀算經》的宇宙模型
“氣”的哲學與科學
第六章 科技大美 傳統科技的積累與進步
從《齊民要術》到《王禎農書》
唐宋的本草與方書
天文歷法的一系列進展
數學體系的發展與輝煌
煉丹術與化學
第七章 經世致用 古代科技與國家治理
“天文災異”與國家政治
北宋時期的天文與政治
宋代的醫學與“仁政”
水利和運河
地理、地圖與帝國:天文大地測量
第八章 巧奪天工 古代中國的制造與發明
四大發明
張衡地動儀與蘇頌水運儀象臺
制瓷與冶金技術
紡織技術
建筑技術
航海造船技術
《天工開物》中的技術世界
第九章 科學氣質 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典范
歷數窮天地的科學巨星——張衡
精益求精、廣智求真的科學家——祖沖之
爰古汲今、知行并重的農學家——賈思勰
道家“藥王”——孫思邈
“大慧禪師”科學家——僧一行
多才多藝的科學家——沈括
度越千古的天文、水利學家——郭守敬
尋山探水求真知——徐霞客
中西科學交流**人——徐光啟
第十章 文明之間 絲綢之路與中外科技交流
漢唐時期的西域和絲綢之路
佛教對科學的影響
《九執歷》的故事
宋元時期的東西方科技交流
鄭和下西洋
第十一章 中西會通 中國科技的近代化之路
明末的“西學東漸”
崇禎改歷與西法
會通與超勝:王錫闡的天文工作
“西學中源說”與梅文鼎
康熙皇帝的御制新科學
洋務運動與中國科學的近代化
第十二章 文明精髓 中國科學的傳統與未來
為什么說中國古代有科學
中國傳統文化對未來科技的促進作用
中國科學的未來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文明的積淀 中國古代科技(精裝) 作者簡介
孫小淳, 1964年12月出生,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研究興趣包括科學史、科學社會學、科學哲學、考古天文學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