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魏晉士人精神的文化互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1065904
- 條形碼:9787311065904 ; 978-7-311-0659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魏晉士人精神的文化互文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魏晉時期的文學作品,結合魏晉時期的政治體制、宗族體制、社會機制、家庭文化表征、佛教和道教等朝代背景,全面評述了魏晉南北朝文人士族的精神世界,包括魏晉士人階層的政治哲學、人生哲學、理想人格、精神氣質、道德詢喚、審美法則、文藝批評等,全面展示了魏晉士人超然的精神追求和審美境界。
魏晉士人精神的文化互文研究 目錄
緒論 約四百年的文化史語境
篇一 政治體制特征及其對士人精神的潛在影響
一、總體變化特征
二、決策機構和行政職能機構分權特征
三、地方政治制度特征
四、文官制度特征和生成原因
篇二 魏晉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表征
一、宗族體制的形成、類型、結構和功能
二、以門戶利益為先的宗族觀念和發展策略
三、宗族門風建設和家庭教育思想
四、家庭生活中的精神信仰系統
篇三 魏晉士人精神的玄學氣質
一、“三玄”學術時尚與玄學的發生表征
二、清談玄學化與士人階層的政治分化及學術沖突
三、政治身份歸屬與玄學精神的殊途同歸
四、從竹林到元康:名士風度的解放和解構
五、永嘉玄學的學理建設與士人生存方式的合法性解釋
六、玄道儒融通與士人精神的家族化呈現
篇四 佛教義理觀念與士人精神的因緣會合
一、從王弼到郭象再到僧肇:佛玄在士人階層的融通演化和邏輯體系
二、重塑士人精神:本無宗、心無宗、即色宗與貴無、崇有、獨化的義理互映
三、釋慧遠弘揚佛法與士人階層的佛、玄、儒“三教會通”
四、余波鼓蕩:士人階層的思想信仰與審美文化的佛玄合流
篇五 道教圣境與士人精神的雙重性
一、土族階層結緣道教并提升其文化素養
二、文學載體中的道教圣境想象
三、煉形和養神:士族文人的神仙信仰
篇六 重世務與貴清虛:魏晉士人階層的政治哲學
一、宗族利益的政治保障和文化炫耀
二、名理玄談中的風神及其政治指涉
三、政治場域:人生圖譜的悲劇意蘊
四、矛盾的豐富性:圓融的歷史詮釋
篇七 游移于情禮困境:魏晉士人階層的人生哲學
一、問題線索:名教和自然的所指及轍跡
二、人生選擇:從才性之辨轉向情性之辨
三、嵇志清峻:超越政治場域的批判精神
四、阮旨遙深:在情禮困境中的獨立精神
五、適性逍遙:失去超越性的獨化論思想
篇八 理想人格:魏晉士人精神的道德詢喚
一、《人物志》設置人格序列:政治人格渡向自然人格
二、正始玄學的本體論建構:倫理人格和自然人格相倚互通
三、“越名任心”的精神重荷:理想人格的崇高德性
四、道家化的儒家理想人格:獨化論的道德相對主義
篇九 魏晉士人精神的審美詢喚
一、“身名俱泰”:士人群體的價值確證
二、性情傾向和審美物象的融通互映
三、佛玄合流:自然美中的“精神我”
四、“萬趣融其神思”:陶淵明的審美詢喚
篇十 文藝批評的擬社會化機制及審美法則定型
一、社會品評模式及其功能移轉
二、人物品藻的審美化趨向與文藝品評體系擬社會化特征
三、人物品評、文藝批評的客體論和主體論
四、由形貌容止鑒識到審美經驗范疇概括
五、形式美和神韻美的描述、發展及有機融通
六、“取象比類”思維方式與“直尋”和“妙鑒”的文藝批評模式
篇十一 魏晉士人精神氣質在文藝創作領域的灌注
一、士人精神的文學史考察
二、“南帖北碑”的審美文化史考察
結語魏晉南北朝士人精神的多層面呈現
跋
展開全部
魏晉士人精神的文化互文研究 作者簡介
張文浩,江西于都人。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博士,吉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后。現任教于四川輕化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語文教育和儒家美學的教研工作。曾供職于福建省石獅市第七中學、長春師范大學、長江師范學院;重慶三峽學院兼職教師。主持和承擔十余項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發表論文七十余篇;出版著作多部,其中編著《瓶花譜·瓶史》由中華書局出版,并獲吉林省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獎。曾獲首都互聯網協會優秀兼職評論員稱號;指導學生獲省級科研和創作競賽獎多項。業余從事文學和書法創作;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傳記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