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心理應激積極效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42633
- 條形碼:9787302642633 ; 978-7-302-64263-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心理應激積極效應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為豐富和發(fā)展全面的應激理論模型提供了研究基礎,并有助于高應激職業(yè)人員的選拔以及民眾的社會心理建設。
社會心理應激積極效應研究 內(nèi)容簡介
社會心理應激與壓力無處不在,但當前應激研究可能存在消極認知偏差及應激原進化機制適應不良問題,在當前時代境遇下,無論從觀念上還是社會適應上都需要重新審視應激的概念及其作用。本研究以系統(tǒng)論和唯物辯證法為方法論指引,遵循多方法、多角度論證的研究思路,對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的效應、影響因素及其神經(jīng)基礎進行了層層遞進的探討,著重探討了正向社會心理應激的積極效應、生成條件和神經(jīng)基礎。本課題基于應激下可以保持健康、創(chuàng)傷中可以受益的理念,在關注負向心理應激的同時強調(diào)對應激積極效應的重視,為揭示不同性質(zhì)應激的心理機制和神經(jīng)基礎提供了重要的實證證據(jù)。其次,基于新冠疫情及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后的社會現(xiàn)實需要,有助于高應激職業(yè)人員選拔及民眾社會心理建設。本研究將從應激認知重評及社會心理應激積極干預角度對上述問題的實踐方案予以啟示。讀者對象可以是心理學專業(yè)人士、學者和普通民眾。
社會心理應激積極效應研究 目錄
1 文獻綜述2
1.1 應激的概念及分類3
1.2 應激的理論及模型11
1.3 社會心理應激響應特征及其測量19
1.4 社會心理應激誘發(fā)范式23
1.5 社會心理應激的后果效應27
1.6 社會心理應激積極效應的影響因素30
1.7 社會心理應激的神經(jīng)基礎33
2 問題提出與研究方案37
2.1 研究依據(jù)37
2.2 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49
2.3 研究方案52
2.4 研究意義55
第2篇 基礎研究57
3 研究一: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心理
反應量表的修訂及其心理指標的建構(gòu)58
引言58
3.1 子研究1 中文版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心理反應量表的
開發(fā)與驗證60
3.2 子研究2 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心理反應指標的建構(gòu)81
引言81
4 研究二:基于問卷調(diào)查的正、負向社會心理
應激模型建構(gòu)88
引言88
4.1 研究目的94
4.2 研究方法94
4.3 研究結(jié)果96
4.4 討論109
5 研究三:基于實驗范式的正、負向社會心理
應激模型建構(gòu)112
5.1 子研究1 特里爾社會應激測試在中國大學生中的適用性113
5.2 子研究2 特里爾社會應激測試的應激誘發(fā)性質(zhì)126
5.3 子研究3 基于TSST的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模型建構(gòu)130
6 研究四: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的影響
因素142
6.1 子研究1 唾液皮質(zhì)醇對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心理
反應的影響144
6.2 子研究2 助人行為、毅力與自我效能對正、負向社會
心理應激心理反應的影響150
6.3 子研究3 任務難度與積極反饋對正、負向社會心理
應激心理反應的影響159
6.4 子研究4 正向認知重評對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心理
反應的影響165
7 研究五:基于ERP和EEG的正、負向社會
心理應激神經(jīng)基礎174
7.1 子研究1 適用于ERP研究的社會心理應激誘發(fā)范式177
7.2 子研究2 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的ERP與EEG探索189
第3篇 應用研究205
8 研究六: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對后見偏差的
影響206
8.1 研究目的209
8.2 研究方法209
8.3 結(jié)果212
8.4 討論217
9 研究七:生命威脅情境下正、負向社會心理
應激對風險決策的影響220
9.1 子研究1 氣球模擬風險決策任務的適用性223
9.2 子研究2 生命威脅情境下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對
風險決策的影響226
10 研究八:正、負向工作壓力對新生代中小學
教師健康的影響240
引言240
10.1 研究目的242
10.2 研究假設242
10.3 研究方法243
10.4 研究結(jié)果245
10.5 討論251
第4篇 總討論與總結(jié)論255
11 綜合討論256
11.1 關于研究結(jié)果256
11.2 關于研究工具與研究方法261
12 研究評價與展望264
12.1 研究價值與創(chuàng)新264
12.2 研究局限266
12.3 研究展望268
總結(jié)論274
附錄1 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心理反應量表
(預測版列舉)276
附錄2 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心理反應量表(后測版)
及社交傾向測量節(jié)選278
附錄3 正、負向社會心理應激心理反應量表(前測版)
及毅力、自我效能測量節(jié)選280
參考文獻282
致謝308
社會心理應激積極效應研究 作者簡介
申艷娥,女,無黨派,1977年5月生,2003年至今任教于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澳大利亞南澳大學(UniSA)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職業(yè)健康心理學和壓力研究;參與、主持國家省部級以上課題多項;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