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從LDP到SR MPLS網絡技術實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627179
- 條形碼:9787115627179 ; 978-7-115-62717-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LDP到SR MPLS網絡技術實戰 本書特色
本書以SR技術原理為依托,從理論到技術再到實踐全流程式闡述SR技術。
本書是以SR技術實戰為核心內容的圖書,通過本書講解的技術實驗指導,將為科研和工程人員提供很好的工程指導和科學研究參考,定會受到科研和工程人員的青睞。
從LDP到SR MPLS網絡技術實戰 內容簡介
本書從技術實踐入手,以MPLS技術為主線,講解了LDP和基于MPLS的Segment Routing機制。闡述了基于EVE-NG的實驗環境構建、MPLS的技術原理,并結合靜態標簽綁定方法講述了MPLS數據轉發路徑的驗證原理和方法;其次,介紹了LDP原理,借助實例詳細闡述了LDP會話機制、標簽分發、表項生成等過程,以及LDP配置和MPLS路徑驗證方法;之后,分別闡述了通過拓展OSPF、IS-IS協議及BGP功能以支持Segment Routing標簽分發的機制及配置實踐,并進一步介紹了基于Segment Routing的快速重路由技術和防微環路技術。 本書適用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網絡空間安 全等相關學科專業的研究生,也可供網絡技術人員、網絡工程人員參考。
從LDP到SR MPLS網絡技術實戰 目錄
1.1 引言 1
1.2 MPLS與Segment技術起源與發展 2
1.2.1 MPLS技術起源、發展與不足 2
1.2.2 Segment Routing技術起源與發展 3
1.3 Segment Routing技術基礎原理 4
1.3.1 基本概念 4
1.3.2 Segment Routing技術原理 6
1.3.3 Segment Routing架構 6
1.4 Segment Routing應用前景 9
1.4.1 Segment Routing用于現有MPLS網絡升級 9
1.4.2 Segment Routing用于數據中心 9
1.4.3 Segment Routing用于大規模互聯 10
1.4.4 承載網絡 10
1.4.5 SD-WAN構建 10
1.5 本書內容組織 10
第 2章 基于EVE-NG的實驗環境構建 12
2.1 EVE-NG概述 12
2.1.1 EVE-NG的用途 13
2.1.2 EVE-NG安裝 14
2.2 實驗仿真環境構建 18
2.2.1 客戶端集成軟件包的安裝 18
2.2.2 虛擬節點鏡像管理 20
2.2.3 Lab管理 22
2.3 路由器配置管理 34
2.3.1 命令行工作模式 34
2.3.2 配置與保存 35
2.4 CPSPT五步實驗法 38
2.5 實驗約定 39
第3章 MPLS技術原理與實戰 41
3.1 MPLS原理 41
3.2 MPLS靜態配置 43
3.2.1 實驗環境 44
3.2.2 協議配置 44
3.2.3 使能MPLS轉發功能 47
3.3 MPLS數據轉發 48
3.3.1 MPLS Echo模式 48
3.3.2 MPLS Echo報文封裝機制 50
3.3.3 MPLS ping 53
3.3.4 MPLS traceroute 58
3.4 MPLS TTL傳播機制 61
第4章 LDP技術原理與實戰 66
4.1 LDP簡介 66
4.2 LDP機制 66
4.2.1 實驗環境 66
4.2.2 協議配置 67
4.2.3 LDP交互 72
4.3 轉發路徑驗證 83
4.3.1 連通性驗證 83
4.3.2 標簽交換路徑驗證 87
4.3.3 MPLS分組的TTL超時響應 88
第5章 OSPF-SR原理與實戰 91
5.1 OSPF-SR原理 91
5.1.1 基于IGP分發SR標簽的優勢 91
5.1.2 MPLS標簽與Segment ID 92
5.1.3 OSPF鏈路狀態信息與SID的關聯 93
5.1.4 SID信息全域洪泛 94
5.1.5 MPLS轉發表項生成原理 95
5.2 域內SR實驗 100
5.2.1 實驗環境 100
5.2.2 協議配置 101
5.2.3 協議交互過程 101
5.2.4 數據轉發驗證 111
5.3 域間SR實驗 123
5.3.1 實驗環境 123
5.3.2 協議交互 124
5.3.3 數據轉發驗證 129
5.4 外部SR實驗 130
5.4.1 實驗環境 130
5.4.2 協議配置 131
5.4.3 協議交互 133
5.4.4 數據轉發驗證 135
第6章 IS-IS SR原理與實戰 136
6.1 IS-IS SR原理 136
6.1.1 IS-IS鏈路狀態信息與SID的關聯 136
6.1.2 SID信息的洪泛方式 137
6.2 域內SR實驗 137
6.2.1 實驗環境 137
6.2.2 協議配置 138
6.2.3 協議交互過程 139
6.2.4 數據轉發驗證 148
6.3 域間SR實驗 159
6.3.1 實驗環境 159
6.3.2 協議配置 160
6.3.3 協議交互 163
6.3.4 數據轉發驗證 170
6.4 外部SR實驗 171
6.4.1 實驗環境 171
6.4.2 協議配置 172
6.4.3 協議交互 173
6.4.4 數據轉發驗證 175
第7章 SR BGP原理與實戰 177
7.1 SR BGP基本原理 177
7.1.1 基本概念 177
7.1.2 基于BGP-LU的PrefixSID通告機制 177
7.1.3 基于BGP-LS的PeeringSID通告機制 179
7.2 基于BGP-LU的標簽分發 180
7.2.1 實驗環境 180
7.2.2 基本配置 181
7.2.3 BGP-LU機制 184
7.2.4 數據面驗證 198
7.3 基于BGP-LU的PrefixSID分發 202
7.3.1 實驗環境 202
7.3.2 BGP-LU標簽與IGP-SR標簽的不一致性 203
7.3.3 BGP-SR的標簽分配 207
7.3.4 BGP-SR標簽與BGP-LU標簽的一致性 209
7.3.5 數據轉發面驗證 211
7.4 BGP EPE 215
7.4.1 實驗環境 215
7.4.2 EPE配置與通告 217
7.5 混合多自治域環境下的混合SID傳遞實驗 225
7.5.1 實驗環境 225
7.5.2 缺省策略條件下的路由與數據轉發 226
7.5.3 基于BGP PrefixSID實現跨AS引流 226
7.5.4 基于BGP PeeringSID實現跨域間鏈路引流 228
7.5.5 基于IGP SID實現跨域內引流 228
第8章 基于SR的FRR技術原理與實戰 238
8.1 FRR技術原理 238
8.2 保護路徑計算與使用 240
8.2.1 實驗環境 241
8.2.2 LFA路徑技術 242
8.2.3 Remote LFA(R-LFA)路徑技術 244
8.2.4 Extended R-LFA(ER-LFA)路徑技術 250
8.2.5 Topology Independent LFA(TI-LFA)路徑技術 253
8.2.6 TI-LFA路徑的數據面驗證 262
8.3 防微環路 265
8.3.1 TI-LFA路徑與微環路 265
8.3.2 TI-LFA路徑與本地防微環路 267
8.3.3 TI-LFA路徑與SR防微環路 270
8.4 計算保護路徑的仲裁策略 284
8.4.1 實驗環境 285
8.4.2 鏈路保護 286
8.4.3 節點保護 287
8.4.4 SRLG保護 290
8.4.5 Node SRLG保護 292
從LDP到SR MPLS網絡技術實戰 作者簡介
馬海龍 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網絡體系架構、網絡主動防御和融合網絡業務管控等方向的研究和設備研發工作。先后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二項、國家863計劃子課題二項,參加了國家和軍隊科研與工程項目十余項。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二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申請發明專利四十余項,起草通信行業標準四項。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