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西漢經濟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087991
- 條形碼:9787203087991 ; 978-7-203-08799-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西漢經濟史 內容簡介
《史學·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西漢經濟史》共分四章,首先介紹了西漢以前中國經濟發達不平和、封建制度分解等經濟背景,進而介紹西漢初期的經濟衰退現象、集權以及重農思想的開始。書中論述了西漢時期商業發展與土地集中的問題,商業發達,賤商政策失敗,土地與財政進一步集中,致使更多的社會矛盾爆發,進而導致社會改革與農民革命的爆發,新朝推出新的社會政策,階級統治在維持與崩潰中搖擺。
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西漢經濟史 目錄
一 中國經濟發達的不平均
二 農業發達與封建莊園
三 封建制度的分解
四 由戰國到秦朝的經濟發達
五 秦的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
第二章 西漢初期的經濟
一 漠之成立與商業衰退
二 封君制度的實質——附說奴隸制度
三 商業資本的抑制
四 這時期的經濟思想
五 集權的企圖及重農思想的展開
第三章 商業發達與土地集中
一 商業發達與賤商政策的失敗
二 手工業大農場輿奴隸制度
三 高利貸的盛大及土地集中
四 封君階級的衰落
五 市場開拓與財政集中
六 社會矛盾的爆發
七 經今文學家對社會問題之無力
八 農業技術的改良及常平倉
九 土地集中與商業發達之加速
第四章 社會改革與農民革命的爆發
一 革命前夜的社會思想與古文經
二 新朝的社會政策
三 階級統治的維持及崩潰
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西漢經濟史 節選
《史學·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西漢經濟史》:
沒有集中的生產,當然沒有生產勞動者的政權。分散于分散的農場之上做工的農民,在出賣生產物以購買農具肥料的時候,在賤買貴賣的商人之前,彼此之間立于相互競爭的關系。農民因此沒有組織自己的統治階級的能力。至于游民無產者乃是輕視勞動的不生產羣眾。他們把生產的負擔轉嫁于農民與奴隸,他們不負荷社會的生存反成為社會的負荷。他們仰仗富豪的慷慨與國家的赒恤。他們不反對剝削制度。他們有組織暴動的能力。他們以暴動求物質欲望的滿足。他們使他們的首領以剁削農民無產者的勢力而成功。
但在劉邦成功的時候,農民巳分配耕地。齊楚的豪強徙入關中(公元前一九八年)土地兼并的現象一時打破了商業資本一時也衰落了。當時乘普遍暴動之后,人口凋零農業廢弛。商業頹敗。當時的人口,依通典的計算,「方之六圃十分無三」。依司馬遷的記裁:「大都名城,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都市的衰落可想而知。
一方面都市衰落,他方面土地秉并解散而土地分配于農民,這就是說中圃經濟有回歸到秦代統一乃至戰圃時代以前的外觀。
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西漢經濟史 作者簡介
陶希圣(1899年—1988年),曾為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在上海大學、上海法政大學、復旦大學、勞動大學、暨南大學、中央大學任教。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