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交媒體與香港新移民社會融合:基于三類香港內地移民的實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29973
- 條形碼:9787565729973 ; 978-7-5657-2997-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交媒體與香港新移民社會融合:基于三類香港內地移民的實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社交媒體使用的角度切入內地移民在香港的生活狀況,將來自內地的香港新移民劃分為“家庭團聚型”“投資商業型”“知識優才型”三類,首次以橫向對比的視角,對這些來自內地的香港新移民的社交媒體使用、賦權以及社會融合表現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探討社交媒體與香港新移民賦權以及社會融合的問題。
社交媒體與香港新移民社會融合:基于三類香港內地移民的實證研究 目錄
目錄:
contents
緒 論
一、研究緣起
二、問題意識:社交媒體在多大程度上作為一種賦權工具?影響香港新移民的社會融合?
三、香港新移民的研究現狀
四、社會融合:媒介、移民與社會融合的研究
五、賦權理論:媒介與賦權研究
六、理論框架:賦權與移民的社會融合
七、研究方法與樣本說明
**章 香港新移民的社會融合現狀:結構性融合與文化性融合
一、結構性融合:社會融合的基礎支撐與外部框架
二、文化性融合:社會融合的意義建構與情感內涵
三、三類香港新移民的橫向對比:社會融合的差異表現與 原因闡釋
四、本章小結
第二章 社交媒體與個人賦權:香港新移民的移民形象和身份調適
一、“家庭團聚型”香港新移民:“別問我是誰”
二、“投資商業型”香港新移民:“來了就是香港人”
三、“知識優才型”香港新移民:“內地—香港”雙重身份的混合與 切換
四、三類香港新移民社交媒體與個人賦權的差異表現與原因闡釋
五、本章小結
第三章 社交媒體與關系賦權:香港新移民群際互動和社會網絡
一、“家庭團聚型”香港新移民:既堅固又脆弱的本地網絡
二、“投資商業型”香港新移民:“本地—工具”網絡賦權需求突出
三、“知識優才型”香港新移民:“本地—工具”和“內地—情感”網絡初步形成
四、三類香港新移民社交媒體與關系賦權的差異表現與原因闡釋
五、本章小結
第四章 社交媒體與政治賦權:香港新移民政治權利和公共參與
一、“家庭團聚型”香港新移民:“失權”“缺權”“棄權”問題固化
二、“投資商業型”香港新移民:不匹配的客觀賦權能力與主觀增權意愿
三、“知識優才型”香港新移民:賦權意識引發政治身份焦慮
四、三類香港新移民社交媒體政治賦權的差異表現與原因闡釋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香港新移民的社會融合策略探討:從社交媒體的角度
一、香港新移民的社交媒體使用、賦權與社會融合:新變量的引入
二、解釋差異:影響香港新移民社交媒體賦權和社會融合表現的深層因素
三、香港新移民的社會融合策略探討:從社交媒體與賦權的視角
附錄 A 關于三類香港新移民的深度訪談提綱
附錄 B 三類香港新移民社交媒體接觸和使用、賦權與社會融合情況調查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社交媒體與香港新移民社會融合:基于三類香港內地移民的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
唐嘉儀 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博士后、副研究員,兼任中山大學互聯網與治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新聞發布研究中心專家庫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港澳跨境輿論、平臺發展與國際傳播、大灣區跨境人口流動與社會融合。 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22年度常規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統戰工作研究”專項課題、國家高端智庫課題等多個學術項目。出版專著《新媒體傳播十問》(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年4月版)。在《現代傳播》《新聞記者》《電子政務》《新聞與傳播評論》《對外傳播》等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曾獲廣東新聞獎一等獎、第三屆青年新媒體學術研究“啟皓獎”優秀學術獎、“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研討會”優秀論文作者獎等。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