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事件 2:世界的邏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00120
- 條形碼:9787305200120 ; 978-7-305-20012-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存在與事件 2:世界的邏輯 本書特色
☆巴迪歐的“存在與事件”系列文本,從1988年的《存在與事件》到2006年的《存在與事件2:世界的邏輯》,到2018年的《存在與事件3:真理的內在性》,前后歷時近30年,是其以康托爾數學集合論為根基的事件哲學的宣言性著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存在與事件2:世界的邏輯》*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提出了一種新的身體定義,將其理解為真理之身體,或可主體化的身體。正如存在之所為存在是通過數學來思考的,表象,或者在世界中存在,是通過邏輯來思考的。《存在與事件2:世界的邏輯》說明了世界是什么,這個世界上的對象是什么,以及世界上的關系是什么。
☆在《存在與事件》中,巴迪歐以康托爾-事件為前提,通過多的數學理論徹底變革了真理的本體論;而在《存在與事件2:世界的邏輯》中,巴迪歐則通過層的邏輯理論徹底改變了超驗和經驗的結合。
☆哲學*終需要解答的問題:什么是活著?活著,就是“成為不朽”。世界的無限性就是讓我們擺脫所有有限的不幸。我們開啟了世界的無限性;钪蔀榭赡。 [重新]開始生活就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存在與事件 2:世界的邏輯 內容簡介
該著作是法國當代有名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的代表作《存在與事件》第二部。這本書探討了當代激進理論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即主體與真理的關系問題。巴迪歐試圖在資本主義全球化和虛偽的意識形態壓抑與欺騙的時代里,探尋主體復活的可能性。這一探尋,就在于對政治、藝術乃至愛情的哲學扣問之中。
存在與事件 2:世界的邏輯 目錄
序言001
1. 民主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001
2. 永恒真理的教誨011
3. 數學上的例子:數013
4. 藝術的例子:馬020
5. 政治的例子:國家革命025
6. 愛的例子:從維吉爾到柏遼茲030
7. 真理的明確性,自由的勸誘性038
8. 身體、表象、大邏輯042
專業注釋048
Ⅰ. 主體的形式理論(形上學)
1. 導論053
2. 忠實主體的參數和運算061
3. 反動主體的演繹:反動性的新066
4. 蒙昧主體:完全的身體和對當下的遮蔽073
5. 四種主觀意圖077
6. *后的問題084
7. 真理程序和主體形象086
8. 拓撲類型學090
附注:主體形而上學的音樂形態101
第Ⅱ、Ⅲ、Ⅳ卷前言:大邏輯
前言119
Ⅱ. 大邏輯1:超驗之物
導論125
1. 存在之情勢的超驗組織的必然性128
2. 超驗的展開130
3. 否定的起源132
第1部分 超驗的概念137
1. 大全(Tout)的非實存(inexistence)137
2. 在對另一個多思考的基礎上推衍出對某個多的思考140
3. 唯有當一個多屬于某個世界之時,它才可以被思考142
4. 表象與超驗150
5. 在一個世界中,必有可能去思考什么東西不會在那個世界中表象155
6. 一個世界中兩個表象物的合。╟onjonction)160
7. 世界的區域穩定性(stabilité régionale):包絡164
8. 此在存在物和世界區域的合取167
9. 依賴(dépendance):世界之中兩種存在物之間的關聯尺度170
10. 世界中一個表象物的逆值(envers)172
11. 存在著世界中表象的*大值176
12. 表象*大值的逆值是什么?177
第2部分 黑格爾180
1. 黑格爾與大全問題180
2. 此在和世界的邏輯184
3. 黑格爾不可能同意一個*小規定187
4. 否定的表象190
第3部分 超驗代數學195
1. 大全的非實存:肯定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實存在本質上是一個悖論195
2. 表象函數與超驗的形式上的界定197
3. 等值結構和秩序結構200
4. **超驗運算:*小值或零203
5. 第二超驗運算:合取204
6. 第三超驗運算:包絡207
7. 在那里存在和包絡的合取:∑下的∩分配(distributivité)210
8. 超驗代數學211
9. 超驗值的逆值的定義和屬性212
10. 在所有的超驗中,*小值μ的逆值是由這個超驗支配著其邏輯的世界中表象(M)的*大值215
11. 一個超驗對另一個超驗的依賴(dépendance)的定義和屬性216
第4部分 大邏輯和普通邏輯219
1. 語義學:真值221
2. 句法:合取[“和”]、蘊含[“如果……那么……”]、否定、選擇[“或”]222
3. 存在量詞226
4. 全稱量詞227
第5部分 古典世界231
1. 什么是古典世界?231
2. 本體論世界的超驗屬性233
3. 古典世界的形式屬性235
附錄:證明古典世界的三種特殊屬性之間的等價關系238
Ⅲ. 大邏輯2:對象
導論243
第1部分 對象的新思考250
1. 超驗指數:現象250
2. 現象:第二研究256
3. 實存259
4. 現象分析:表象的成分和原子264
5. 真原子271
6. 對象的定義275
7. 原子邏輯1:一的具現化277
8. 原子邏輯2:并存性和秩序282
9. 原子邏輯3:真綜合287
第2部分 康德289
1. 超驗值293
2. 實存297
3. 思想298
第3部分 原子邏輯302
1. 表象函數302
2. 現象304
3. 實存305
4. 現象成分和表象原子307
5. 真原子和唯物主義假設310
6. 對象的定義312
7. 原子邏輯1:具現化314
8. 原子邏輯2:并存性317
9. 原子邏輯3:秩序320
10. 原子邏輯4:關系之間的關系323
11. 原子邏輯5:真綜合325
第4部分 實存與死亡332
1. 現象學和生命論的實存與死亡332
2. 實存公理和死亡邏輯334
附錄:三個證明337
1. 論并存性:代數定義和拓撲學定義337
2. 本體論秩序
3. 命題P.6的證明341
一個重要且詳細的附錄:超驗函子343
1. 對象和超驗函子架構的實存分析的客觀現象學343
2. 函子的例子:對戰役的具體評價346
3. 形式證明:超驗函子的證明356
Ⅳ. 大邏輯3:關系
導論367
第1部分 世界與關系372
1. 世界的雙重決定:本體論與邏輯372
2. 所有世界都是無限的,其無限類型是不可達的376
3. 對象之間的關系是什么?381
4. 世界在邏輯上的完備384
5. 唯物主義的第二基本主題:邏輯完備性從屬于本體論上的閉包389
6. 非實存394
第2部分 萊布尼茨398
第3部分 圖示406
1. 世界的本體論:不可達閉包406
2. 世界中諸對象之間關系的形式定義411
3. 唯物主義的第二基本主題:所有的關系都是普遍展現的416
4. 非實存418
附錄:對唯物主義第二基本主題的證明:本體論閉包
就是邏輯完備的世界421
大邏輯的附錄:11個命題430
Ⅴ. 變化的四種形式
導論435
1. 變化問題435
2. 存在對表象的逆轉:位439
3. 位的邏輯:走向奇點439
4. 第5卷的計劃441
第1部分 純粹生成和真變化442
1. 存在對表象的顛覆:位442
2. 位的本體論447
3. 位的邏輯1:結果和實存450
4. 位的邏輯2:事實與奇點453
5. 位的邏輯3:弱奇點和強奇點456
6. 位的邏輯4:非實存的實存459
7. 位的邏輯5:摧毀462
第2部分 德勒茲的事件465
第3部分 對突變的形式化?474
1. 形式表達規則的各種變化474
2. 變化的本體論475
3. 變化的邏輯和拓撲學477
4. 變化的各種形式的圖表480
5. 對超驗的摧毀和拋棄481
Ⅵ. 點的理論
導論485
第1部分 作為選擇和作為位置的點489
1. 點的場景:三個例子489
2. 具現化的點與冪493
3. 內部和拓撲學空間496
4. 點的空間1:超驗值的肯定501
5. 點的空間2:點群的內部504
6. 遲鈍的世界507
7. 張力世界510
第2部分 克爾凱郭爾513
1. 基督教悖論517
2. 點的學說520
3. 主體的模糊性524
第3部分 世界諸點的拓撲學結構527
1. 定義527
2. 內部及其屬性:拓撲學空間531
3. 超驗上的點形成了拓撲學空間532
4. 遲鈍世界的形式可能性535
5. 張力世界的例子538
Ⅶ. 什么是身體?
導論543
第1部分 可主體化的身體的誕生、形式和命運548
1. 身體的誕生:**次描述548
2. 身體的誕生:第二個描述554
3. 詩的身體564
4. 器官:**次描述566
5. 數元的身體與器官570
第2部分 拉康576
第3部分 身體的形式理論,或我們知道為什么身體實存,它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583
1. **個形式輪廓:身體的定義和實存583
2. 第二個形式輪廓:點的肉體安排588
結論什么是活著?595
注釋、評注和附釋607
陳述、辭典、文獻、索引和插圖
《世界的邏輯》的66個陳述675
概念辭典686
符號辭典707
參考文獻709
索引713
插圖721
展開全部
存在與事件 2:世界的邏輯 作者簡介
關于作者
阿蘭·巴迪歐 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前哲學教授,法國哲學家。師從法國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性人物路易·阿爾都塞,并參與了阿爾都塞為科學家舉辦的哲學講座班。20世紀80年代之后,巴迪歐對阿爾都塞的思想進行了反思,并先后發表了《主體理論》(1982)、《存在與事件》(1988)、《存在與事件2:世界的邏輯》(2006)、《存在與事件3:真理的內在性》(2018),宣告了他以康托爾數學集合論為根基的新哲學的誕生。他的其他重要著作還包括《我們能思考政治嗎?》《元政治學概述》《倫理學》《愛的禮贊》《非美學手冊》《維特根斯坦的反哲學》《德勒茲:存在的喧囂》《圣保羅》《瓦格納五講》《柏拉圖的理想國》《哲學與政治之間謎一般的關系》《法國哲學的歷險》等。
關于譯者關于作者
阿蘭·巴迪歐 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前哲學教授,法國哲學家。師從法國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性人物路易·阿爾都塞,并參與了阿爾都塞為科學家舉辦的哲學講座班。20世紀80年代之后,巴迪歐對阿爾都塞的思想進行了反思,并先后發表了《主體理論》(1982)、《存在與事件》(1988)、《存在與事件2:世界的邏輯》(2006)、《存在與事件3:真理的內在性》(2018),宣告了他以康托爾數學集合論為根基的新哲學的誕生。他的其他重要著作還包括《我們能思考政治嗎?》《元政治學概述》《倫理學》《愛的禮贊》《非美學手冊》《維特根斯坦的反哲學》《德勒茲:存在的喧囂》《圣保羅》《瓦格納五講》《柏拉圖的理想國》《哲學與政治之間謎一般的關系》《法國哲學的歷險》等。
關于譯者
藍江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BU青年長江學者,江蘇省社會科學杰青,全國國外馬克思主義學會理事。主要研究當代歐陸左翼激進思潮,尤其是引介和研究巴迪歐的事件哲學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思想。主要著作有《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多維歷史軌跡》《阿甘本五講》《忠實于事件本身:巴迪歐哲學思想導論》,主要譯著包括巴迪歐的《存在與事件》《存在與事件2:世界的邏輯》《世紀》《哲學宣言》《數學頌》《小萬神殿》,阿甘本的《王國與榮耀》《敞開》《寧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