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歷史地理綱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34870
- 條形碼:9787569534870 ; 978-7-5695-3487-0
- 裝幀:平裝-鎖線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史地理綱要 本書特色
作者是當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書是我國**部歷史地理學通論,建立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學科體系。 本書明確劃分了歷史地理學與傳統沿革地理學的區別和聯系,對歷史地理學所包含的分支領域做了全面論述,從事實上奠定了歷史地理學的總體研究框架。 著名宋史學家鄧廣銘先生曾說過,治史入門需要四把鑰匙,即:職官制度、歷史地理、年代學、目錄學。這其中,歷史地理就是一把,由此可見歷史地理在歷史研究中之重要性。因此,需要認真了解中國的歷史地理,而《中國歷史地理綱要》便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可以幫助讀者了解相關的歷史地理知識。本書是史念海先生歷史地理學理論的集大成之作。1991年出版后,歷經30年 未曾再版,目前已經無法在市場購買到這本書,對于廣大歷史地理學研究者、學習者和普通地理學愛好者而言,本書的再次出版都很有必要。
中國歷史地理綱要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部全面、深入、系統論述中國現代歷史地理的專著。上冊包括歷史自然地理、歷史民族地理、歷史人口地理。下冊包括歷史政治地理、歷史經濟地理、歷史軍事地理。每個章節都隨文附有相關地圖、形勢圖、分布圖。 本書的問世,是現代學科意義上的歷史地理學在中國全面建立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國歷史地理綱要 目錄
**節 水文的變遷 / 013
第二節 地形的侵蝕和沿海陸地的成長 / 049
第三節 土壤與沙漠 / 067
第四節 古今氣候的同異 / 082
第五節 植被的分布地區及其變遷 / 103 第三章 歷史民族地理 / 129
**節 先秦時期華族和非華族的雜居 / 130
第二節 華族居住地區的擴展及其間雜居的族類 / 147
第三節 瀚海南北的游牧族類 / 164
第四節 隴山以西青藏高原和天山南北的族類 / 184
第五節 居住于東北的族類 / 203
第六節 西南地區族類的分布及其發展 / 223 下冊:
第四章 歷史人口地理 / 239
**節 上古人口的地理分布 / 239
第二節 中原人口稠密的地區和南方人口的增長 / 256
第三節 人口的遷徙 / 275
第四節 人口重心區域的變遷 / 299
第五節 周邊地區人口變遷蠡測 / 334 第五章 歷史政治地理 / 365
**節 古代的部落和王朝 / 365
第二節 統一的封建王朝的版圖規模 / 385
第三節 統一的王朝行政區域的劃分(上) / 408
第四節 統一的王朝行政區域的劃分(下) / 431
第五節 分裂割據時期的疆土 / 464
第六節 周邊地區政治區劃的變遷 / 520
第七節 都城的選擇和遷徙 / 548 第六章 歷史經濟地理 / 568
**節 上古的農耕地區 / 568
第二節 經濟區域的劃分及其發展 / 585
第三節 經濟地區的破壞及江南的開發 / 608
第四節 黃河流域經濟地區的再造和長江三角洲的富庶 / 622
第五節 經濟地區的轉移 / 652
第六節 鴉片戰爭后內地經濟的凋零和沿海都市的興起 / 684 第七章 歷史軍事地理 / 704
**節 邊圉的寧謐和鞏固 / 704
第二節 東西的對立和攻守 / 721
第三節 南北的對立和攻守 / 744
第四節 對于都城的拱衛和防守 / 775
中國歷史地理綱要 作者簡介
史念海,字筱蘇,山西平陸人。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1936年畢業于輔仁大學歷史系。1934年加入禹貢學會,協助顧頡剛編輯出版《禹貢》雜志,并為雜志供稿。歷任國立編譯館副編審、蘭州大學副教授、西北大學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和歷史系主任、副校長,并擔任唐史研究所所長、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古都學會會長等職。 1937年與顧頡剛共同署名出版《中國疆域沿革史》,主要代表作有《河山集》一至九集、《中國歷史地理綱要》、《中國的運河》等。史念海先生還創辦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季刊,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