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28044
- 條形碼:9787010228044 ; 978-7-01-02280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歷史和現狀進行學術史梳理的基礎上,著重對傳統文體思想研究的學術理念與方法、傳統文體思想發展演化脈絡及其特點、傳統文體分類、傳統辨體批評、傳統文體思想中的若干重要理論范疇和關鍵詞、總集選本與傳統文體批評、出土文獻與古代文體形態和觀念、傳統文體思想研究文獻史料學等論域中的重要學術問題展開分析與闡述。本書力求對傳統文體思想史研究的學術理念與方法論建構有所思索、有所創獲、有所獻力,期冀進一步推進和深化中國古代文體思想史研究。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 目錄
緒論
一、“文體觀念”界說
二、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的表現形式及相關研究概述
三、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的內容、意義及路徑
**章 “文”“體”的詞義演變與“文體”概念的形成
**節 “文”的詞義演變
第二節 “體”的詞義演變
第三節 “文體”概念的形成
第二章 商周禮樂儀式與早期文體觀念
**節 禮樂儀式類別、王官職分與文體分類觀念
第二節 禮樂儀式實踐與文體命名觀念
第三節 禮樂儀式程序與文體體式觀念
第三章 春秋戰國的經典傳承與文體觀念的發展
**節 《尚書》的經典化與以體命題
第二節 《詩》《書》文體的模擬與革新
第三節 以文體功能為核心的早期文體批評
第四章 秦漢的官文書體系與官文書文體觀念
**節 秦漢文書行政與官文書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 官文書文體規范所體現的文體觀念
第三節 胡廣、蔡邕的官文書文體辨體批評
第五章 漢魏六朝賦體的源流批評
**節 班固的賦體源流批評
第二節 魏晉時期的賦體源流批評
第三節 劉勰的賦體觀念
第四節 漢魏六朝的賦體分類觀念
第六章 唐宋類書“文部”體現的文體觀念
**節 唐宋類書“文部”的文體特征
第二節 唐宋類書“文部”的部類體制
第三節 唐宋類書的文體數目和引書種類
第四節 唐宋類書的文體學文獻價值及編纂體例影響
第七章 宋人總集編纂體現的文體觀念
**節 宋人總集的文體分類、辨體意識及纂述體例
第二節 文體總集編纂對文體個案研究的強化
第三節 宋人總集對宋代體派形成的文學史意義
第八章 明清戲曲文體交融體現的文體觀念
**節 戲曲文體交融的特征
第二節 “曲”體與“詩”體的同源性
第三節 以詩觀曲和以詩律曲
第四節 從“直言體”到“代言體”
第九章 古代選本的文體批評功能
**節 選本與文體批評
第二節 《文選》的文體學意義
第三節 后世選本的文體批評舉隅
第十章 古代文體分類觀念的演變歷程
**節 文體初分命名立體的狀況
第二節 文體分類研核至精的追求
第三節 文體分類至繁趨簡的走向
第十一章 古代文體批評的辨體范式
**節 辨體研究之現狀與述評
第二節 辨體批評之反思與展望
第三節 辨體批評之演變與特征
第十二章 傳統詩文評中的文章“體制”觀念
**節文章 以體制為先/3ll
第二節 合體得性與合體得用
第三節 立本有體與辭尚體要
第四節 體有因革與文體的裂變和衍生
第十三章 傳統文藝批評中的“體貌”觀念
**節 以“體”論畫與以“體”論書
第二節 以“體”論文與“象喻”批評
第三節 體貌與文相:“體”論與人物品藻
第十四章 傳統文論中的“體性”觀念
**節 中國傳統文論中的“體性”
第二節 “體性”相關范疇的發展演變
第三節 劉勰與“體性”范疇的定型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 作者簡介
黨圣元,漢族,籍貫陜西榆林。現為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科學高等研究院、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兼任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研究,代表性學術成果有專著《返本與開新——中國傳統文論的當代闡釋》《在現實與歷史交匯處沉思——當代思想視野中的文學理論問題探析》《老子析義》,主編《清代文藝思想史》、《中國古代文論讀本》(四卷本)等,多次獲國家級、院級、研究所獎項。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