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 可以這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78393
- 條形碼:9787545578393 ; 978-7-5455-783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 道德經》 可以這樣讀 本書特色
★知名道學研究者齊善鴻教授新作,帶領我們從《道德經》中汲取向上成長的力量。
《道德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重要經典,被譽為“萬經 ”,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齊善鴻教授精研《道德經》三十余年,將道學智慧充分融入自己的生活與生命,獲得了深刻的體悟。在本書中,齊教授別具匠心,帶領我們從一種全新的角度去研讀《道德經》,理解大道思想的玄妙,獲得向上成長的力量。
★用學成語的方式讀《道德經》,層層拆解,轉難為易,讓老子大道思想不再難懂。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 別致的表達方式,出自《道德經》的成語有幾十個,它們早已深深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讓人終身受益。借助成語的形式學習《道德經》,不失為一條走進老子精深思想的便捷路徑。在本書中,齊教授精選《道德經》原文,從出處、語義、寓意、素描、真言、自省六個角度進行詳細解讀,帶領我們讀懂深奧而玄妙的老子大道思想。
★掃除理解障礙與偏差,匡正大眾對老子的一些誤解,還原老子的思想真意。
《道德經》僅五千言,卻微言大義,深奧廣博,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被廣泛地誤讀了。人們或是望文生義、穿鑿附會,把老子的思想真意全丟了;或是根據自身的需要,將其矮化或者淺薄地理解成了世俗中的一般性道理……齊善鴻教授借用成語形式推動老子思想的傳播,掃除理解障礙與偏差,幫助人們正確理解老子的思想。
★常讀《道德經》,以道家智慧指導現實生活,用圣人的智慧經營人生。
《道德經》作為中華文化經典著作,常讀常新,對現實生活也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值得我們反復閱讀與品味。齊善鴻教授把老子的智慧與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痛點、盲點相結合,談及經營管理、婚姻關系、家庭教育、對待金錢的態度、成功的定義、如何協調人際關系等諸多話題,用老子智慧幫助我們重塑自己的思維方式,妥善解決人生中的種種難題, 從根源上讓自己少犯錯誤,找到自我提升的門徑,讓人生之路走得 順遂。
《 道德經》 可以這樣讀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道德經》原文,以成語為切入點,從出處、語義、寓意、素描、真言、自省六個角度解讀老子大道思想的玄妙,把老子的智慧與現實人生緊密結合,觸達職場瓶頸、婚姻難題、教育困境、修行障礙等諸多人生場景,拆解種種人生關鍵時刻所遇到的難題,給出決策策略,重塑我們的思維,幫助我們獲得經營人生的智慧。
《 道德經》 可以這樣讀 目錄
前言 //001
1. 可道非道 - 001
2. 可名非名 - 003
3. 無始天母 - 005
4. 無欲觀妙 - 007
5. 有欲觀徼 - 009
6. 同出異名 - 011
7. 玄之又玄 - 013
8. 有無相生 - 015
9. 難易相成 - 017
10. 不言之教 - 019
11. 生而不有 - 021
12. 為而不恃 - 023
13. 功成不居 - 025
14. 虛心實腹 - 027
15. 無知無欲 - 029
16. 挫銳解紛 - 031
17. 和光同塵 - 033
18. 象帝之先 - 035
19. 多言數窮 - 037
20. 天長地久 - 039
21. 無私成私 - 041
22. 上善若水 - 043
23.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 045
24.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 049
25. 功成身退 - 051
26. 滌除玄覽 - 053
27. 目迷五色 - 055
28. 寵辱若驚 - 057
29. 大患若身 - 059
30. 無我天下 - 061
31. 希夷大道 - 063
32. 無狀之狀 - 065
33. 微妙玄通 - 067
34. 豫兮若冬涉川 - 069
35. 渙然冰釋 - 071
36. 敦厚樸實 - 073
37. 虛懷若谷 - 075
38. 濁靜徐清,安動徐生 - 077
39. 虛極靜篤 - 079
40.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 081
41. 知常曰明 - 083
42. 太上,不知有之 - 085
43. 圣棄智 - 087
44. 少私寡欲 - 089
45. 學無憂 - 091
46. 相差無幾 - 093
47. 如春登臺 - 095
48. 大智若愚 - 097
49. 唯道是從 - 099
50. 唯恍唯惚 - 101
51. 委曲求全 - 104
52. 枉尺直尋 - 106
53. 少得多惑 - 108
54. 不見自明 - 110
55. 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 112
56. 希言自然 - 114
57.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 116
58.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119
59. 余食贅形 - 121
60. 周行不殆 - 124
61. 道法自然 - 127
62.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 130
63. 燕處超然 - 133
64. 善行無跡 - 136
65. 善救無棄 - 139
66. 師資要妙 - 142
67. 天下神器,不可為執 - 145
68. 去甚去泰 - 148
69. 天道好還 - 151
70. 有果而已 - 154
71. 物壯則老 - 156
72. 唯兵不祥 - 159
73. 勝而不美 - 161
74. 吉事尚左 - 163
75. 知止不殆 - 166
76. 自知之明 - 169
77. 自勝者強 - 172
78. 死而不亡 - 174
79. 不大成大 - 177
80. 執大象,天下往 - 179
81. 淡而無味 - 182
82. 欲奪固與 - 185
83. 柔弱勝剛強 - 187
84. 魚不可脫于淵 - 190
85.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192
86. 不欲以靜,天下自正 - 195
87. 先道后德 - 198
88. 忠信之薄 - 200
89. 處實去華 - 203
90. 得一以清 - 205
91.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 208
92. 至譽無譽 - 211
93.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 214
94. 無中生有 - 216
95.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 218
96. 明道若昧 - 220
97. 大器晚成 - 222
98. 大音希聲 - 225
99. 大象無形 - 227
100. 三生萬物 - 230
101.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 232
102. 孤寡不穀 - 234
103. 損益益損 - 237
104. 強梁者不得其死 - 239
105. 至柔至堅 - 242
106. 無有入無間 - 244
107.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 246
108. 知足不辱 - 248
109. 大成若缺 - 250
110. 大巧若拙 - 252
111. 清靜為天下正 - 254
112. 禍莫大于不知足 - 256
113. 知足常足 - 259
114. 為道日損 - 261
115. 無為而無不為 - 264
116. 圣人無常心 - 266
117. 至善無別 - 268
118. 出生入死 - 271
119. 善生無死 - 274
120. 道生德畜 - 276
121. 尊道貴德 - 278
122. 真道玄德 - 280
123. 知子守母 - 283
124. 不勤不救 - 285
125. 大道甚夷 - 287
126. 盜夸非道 - 290
127. 善建不拔 - 292
128. 以身觀身 - 294
129. 赤子德厚 - 296
130. 知者不言 - 299
131. 不可得而 - 301
132. 守正出奇 - 304
133. 無為自化 - 306
134. 福禍相依 - 309
135.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 311
136. 光而不耀 - 313
137. 治人事天,莫若嗇 - 315
138. 深根固柢 - 318
139. 長生久視 - 321
140. 治大國,若烹小鮮 - 323
141. 大者為下 - 326
142. 萬物之奧 - 329
143. 為無為,事無事 - 332
144. 以德報怨 - 335
145. 易作難事 - 339
146. 細做大事 - 342
147. 輕諾寡信 - 345
14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348
149. 慎終如始 - 351
150. 善下 - 354
151. 樂推不厭 - 358
152. 老子三寶 - 361
153. 善戰不怒 - 364
154. 進寸退尺 - 367
155. 禍莫大于輕敵 - 370
156. 哀兵必勝 - 373
157. 知易行難 - 376
158. 言有宗,事有君 - 379
159. 被褐懷玉 - 382
160. 知不知尚 - 385
161. 病病不病 - 388
162.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 391
163. 不爭善勝 - 393
164. 天網恢恢 - 396
165. 民不畏死 - 399
166. 賢于貴生 - 401
167. 柔生堅死 - 404
168.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 407
169. 損余補缺 - 410
170. 有德司契 - 413
171. 天道無親 - 416
172. 小國寡民 - 419
173. 安居樂俗 - 422
174. 老死不相往來 - 425
17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427
176.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 431
177.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434
178. 圣人不積 - 438
179. 利而不害 - 441
180. 為而不爭 - 443
后記 //446
展開全部
《 道德經》 可以這樣讀 作者簡介
齊善鴻,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基金會特聘專家,文化傳承委員會副會長,天津市傳統文化產業協會名譽會長,天津市孫子兵法協會副會長。齊善鴻教授把老子道學應用到管理中,創立了“道本管理”思想和“精神管理”學說,曾獲 管理學會“杰出管理學者獎”。出版作品有《齊善鴻講道德經》、《人生密碼:心解〈道德經〉》、《新管理哲學:道本管理》、《道德經》(古今對話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