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改革文選(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81102
- 條形碼:9787542681102 ; 978-7-5426-8110-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吳敬璉改革文選(第二版) 本書特色
★40年,101篇文章,這是一位中國改革參與者思想發展軌跡的真實記錄;10章,110萬字,這是一部90后經濟學家字斟句酌嘔心瀝血的精選文集。
★全景還原改革的艱難歷程。作為改革40年的親歷者與推動者,吳敬璉先生在書中深刻記錄了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理論突破和實踐探索。改革的進程無時不伴隨著舊思想、舊傳統的回歸,書中再現的各個時期經濟學家們的爭論既是理論的爭鳴,也是實踐的摸索,讓沒有親身經歷過的讀者能感同身受改革的艱辛。
★生動呈現一位老經濟學家的思想蛻變。吳敬璉先生曾接受傳統政治經濟學教育,50歲之后才系統學習現代經濟學,在本書收錄的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思想蛻變。與 學術界的接軌讓他突破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意識形態,不僅推動了中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 進一步推動了改革實踐。
★讀懂中國改革的重要參考書,“四史”學習的好讀物。一本涉及中國改革開放各個時期、各種問題的文集,有助于讀者深刻理解堅持改革開放對當代中國及對未來中國的重要性。
★隨書附贈全彩拉頁,致敬吳敬璉與改革時代!以時間軸為線索,直觀呈現吳老寫作跨越40多年的101篇文章脈絡及各時期中國經濟改革大事記。
吳敬璉改革文選(第二版) 內容簡介
作為40年改革全過程的參與者,吳敬璉參與過多次重大理論和政策爭論,參加了各個改革階段和各方面改革的實際推進工作,他的思想認識也隨著改革的進程和研究的深入而成長。本書精選了部分能夠代表他在1978—2019年間思想發展軌跡的文章,完整呈現了他的改革實踐和思考過程,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蔀橛信d趣研究中國改革歷史、“溫故而知新”的讀者提供參考。
吳敬璉改革文選(第二版) 目錄
前言
上 卷
一、 初見朝陽
關于社會主義“兩重性”問題的再探討(1978年3月)
論“四人幫”經濟思想的封建性(節錄)(1978年7月)
價值規律和社會主義企業的自動調節(1979年1月)
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1980年10月)
科學社會主義同非科學的社會主義的斗爭(1981年3月)
關于我國現階段生產關系的基本結構(1982年10月)
從匈牙利經驗看我國當前的改革——對科爾奈關于匈牙利改革的兩篇論文的評論(1985年8—9月)
二、 探討改革的若干基本問題
“生產社會化”概念和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觀——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一個重要發展(1985年11月)
中國工業中的雙重價格體系問題(1986年7月)
論作為資源配置方式的計劃與市場(1991年8月)
建議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1992年4月)
關于社會主義的再定義問題(1997年5月)
從戰略上改組國有經濟(1998年11月)
為了迎接中國發展新階段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問題 (2006年11月—2007年3月)
從《大國崛起》看各國富強之道(2007年2月)
經濟學與中國經濟的崛起(2011年7月)
三、 倡導整體推進的改革戰略
單項推進,還是配套改革(1985年7月)
以改善宏觀控制為目標,進行三個基本環節的配套改革 (1986年1月)
關于改革戰略選擇的若干思考(1987年1月)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建設和改革經驗的研究(1987年2月)
中國經濟改革戰略的分歧與選擇(1987年12月)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局勢與抉擇——整體協調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幾種實施構想(1987年12月)
整體改革論者的學術觀點和政策主張(1988年2月)
經濟發展面臨以改革促調整的新階段(1989年11月)
近中期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整體性設計(1993年7月)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2001年11月)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認識進展與制度構建 (2018年12月)
四、 構筑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城市改革的關鍵是放活企業的供、產、銷(1984年9月)
“兩權分離”和“承包制”概念辨析(1987年9月)
關于公司化(1993年8月)
在公司化改制中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1995年3月)
對經濟形勢的估量和放手發展中小企業的對策建議 (1998年7月)
對于國資委成立后國有經濟改革的若干建議 (2003年7月)
兩種不同的轉軌戰略(2003年11月)
深化國企改革需要澄清的幾個原則問題(2004年10月)
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不能停步 (2011年9月)
“管資本”試點的幾個問題(2015年5月)
發展共益企業,推動向利益相關者經濟的演進 (2018年4月)
下 卷
五、 經濟增長模式抉擇
關于“經濟增長方式”及其轉變(1995年8—12月)
制度重于技術——論發展我國高技術產業(1999年5月)
中國怎樣才能有自己的硅谷?(2000年5月)
中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增長模式抉擇(2005年4月)
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問題是什么?(2011年11月)
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刻不容緩——《中國增長模式抉擇》 第四版再版前言(2013年8月)
城市化應當由 (2013年11月)
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與選擇(2015年11月)
產業政策面臨的問題: 不是存廢,而是轉型(2017年9月)
六、 營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
當前貨幣流通形勢和對策(1984年12月)
再論保持經濟改革的良好經濟環境(1985年4月)
關于當前經濟形勢討論情況的匯報(1987年4月)
控制需求,疏導貨幣,改革價格(1988年4月)
論通貨膨脹政策之不可行和根本出路在于落實各項改革措施(1994年3月)
中國應當怎樣應對 金融危機(2008年11月)
對如何走出宏觀經濟政策兩難困境的思考(2010年8月)
警惕過度投資,尋求轉型對策(2013年2月)
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估量和政策建議(2015年9月)
七、 維護社會公正,鏟除腐敗基礎
“尋租”理論與我國經濟中的某些消極現象(1988年8月)
中國會成為尋租社會嗎?(1999年4月)
股市七題(2001年3月)
腐敗與反腐敗的經濟學思考(2002年5月)
保持社會公正是轉型時期的一個尖銳問題 (2003年10月)
關于完善公益捐贈法的建議(2004年3月)
既要實現機會平等,也要關注結果平等(2005年1月)
社;馂楹巍巴鲅颉,又如何“補牢”?(2006年10月)
縮小收入差距要以改善初次分配為基礎(2011年6月)
公立醫院公益性問題研究(2011年11月)
八、 呼喚法治的市場經濟
關于各級政府職能與分層管理的思考(1986年12月)
政府在轉軌中的作用: 中國經驗(1997年1月)
確立規則,實行法治(1998年11月)
法治中國(節錄)(2002年12月)
再談法治(節錄)(2002年12月)
建設一個公開、透明和可問責的服務型政府 (2003年6月)
中國改革的經濟目標和政治目標(2003年10月)
商會的定位、政府關系及其自身的治理(2006年8月)
從“吳市場”到“吳法治”(節錄)(2008年8月)
中國經濟的未來方向(2012年12月)
九、 新時期的改革議程
《重啟改革議程: 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二版序和再版前言(2012年12月、 2014年3月)
當務之急: 研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2013年2月)
中國改革的總體方案和當前舉措(2013年4月)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改革新征程(2013年12月)
對話J.科爾奈: 中國轉型之路(2013年12月)
什么是結構性改革,它為何如此重要?(2016年6月)
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2016年6月)
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行動綱領(2016年11月)
改革方向已明,關鍵在于執行(2016年12月)
改革開放四十年: 理論探索與改革實踐攜手前進 (2018年8月)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2018年9月)
十、 懷人和記事
一位堅持改革、百折不撓的經濟學家——紀念孫冶方(1984年9月)
于光遠: 把崇高的價值觀同實驗科學的求實態度結合起來(1994年12月)
中國需要這樣的思想家——紀念顧準誕辰80周年(1995年3月)
以企業家的姿態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追憶母親(1995年5月)
懷念張伯苓校長——兼談基礎教育不宜由市場導向(2001年6月)
敬悼“入世的哲人”薛暮橋(2005年8月)
“常懷千歲憂”的思想者——悼念王元化先生(2008年6月)
懷念一位正直、嚴謹的經濟學家駱耕漠老師(2009年6月)
紀念一位堅持理想、勇于自省的“老派共產黨人”徐雪寒(2011年11月)
學術勇氣和社會擔當——悼念摯友陸學藝(2013年5月)
《民主的歷史》序言(2015年1月)
回望干校年代——徐方《干校札記》序(2015年4月)
執著專業精神,砥礪理論勇氣——錢穎一、許成鋼獲獎賀詞(2016年12月)
學習經濟所先賢榜樣,努力攀登科學高峰(2019年5月)
索引
展開全部
吳敬璉改革文選(第二版) 作者簡介
吳敬璉,1930年生,1954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系。 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首屆中國經濟學杰出貢獻獎得主。2011年, 經濟學會(IEA)授予他榮譽會長的稱號,以表彰他對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以及中外學術交流的杰出貢獻。 由于他力主市場經濟改革,被人們稱作“吳市場”。他是中國比較制度分析研究學科的開創者之一,也是“整體改革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引介傳播了眾多對中國改革有助益的現代經濟理論和 經驗。他在不同時期的理論主張和政策建議(如建設法治的市場經濟、建立現代公司制度、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推動增長模式轉型等),推動了中國改革事業的前進。主要研究領域為理論經濟學、比較制度分析、中國社會轉型的理論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