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實踐邏輯與制度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9624
- 條形碼:9787522819624 ; 978-7-5228-1962-4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實踐邏輯與制度創新 內容簡介
民族村寨旅游開發進程中,因村寨與景區疊合,旅游者流動與集聚引發外來力量入村。外來力量與村民互動過程中,政府邏輯、市場邏輯、社會與文化邏輯在同一空間場域疊合與嵌套,形成多元共存的制度結構。如此制度邏輯下的村寨治理既不同于傳統中國鄉紳基礎上的村莊治理模式,同樣有別于各少數民族地區因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歷史過程形成的治理樣態;與集體化時代自上而下的集體組織制度大相徑庭;與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權力選擇性上移與市場化進程逐步推進過程中形成的“城中村”以及廣大中西部地區因農民外流形成的“空心化”村莊存在結構上的差異;與西方國家“多中心”權力結構有著屬性與功能上的明顯差異。那么,民族旅游村寨治理的結構、樣態與特征是什么?通過將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這一主題嵌入村寨地域環境、歷史文化、生計方式、社會結構、基層權力秩序中,拉長研究的歷史時段,研究治理模式的實踐邏輯,探尋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事務治理之道。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實踐邏輯與制度創新 目錄
第二章 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事務治理:一個分析框架的建構/016
**節 民族旅游村寨的功能/016
第二節 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事務治理的環境特征/026
第三節 民族旅游村寨公共事務治理的多元視角與研究進路的展開/038
第四節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研究:一個基于實踐邏輯的分析框架/042
第三章 郎德苗寨“公司 村寨組織 農戶”的旅游開發模式/060
**節 研究緣起/060
第二節 案例地概況、研究過程與研究價值/062
第三節 郎德上寨旅游開發進程中的組織方式與治理結構:緣起與演化/066
第四節 郎德上寨旅游開發進程中“公司 合作組織 農戶”的組織特征與制度優勢/084
第五節 郎德上寨“公司 村寨組織 農戶”的旅游開發模式:多元建構與生成邏輯/091
第六節 郎德上寨旅游開發進程中組織模式的延擴性/115
第七節 結論與討論/140
第四章 旅游村寨治理結構的演化分析:一個多重面向的視角/148
**節 研究緣起/148
第二節 案例地的典型性與研究價值/150
第三節 天龍屯堡鄉村社會的運行機制:組織制度及行為框架/152
第四節 天龍屯堡旅游業發展演化分析/156
第五節 貴旅集團進入與天龍屯堡新的治理結構形成/177
第六節 天龍屯堡旅游開發進程中治理結構演化的啟示/194
第五章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的制度創新研究/200
**節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結構特征、模式界定與理論限度/200
第二節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研究目標:以實踐研究為基礎探尋上下貫通的多層級復合“共治”模式/214
第三節 民族旅游村寨復合共治模式的動力機制與限制因素/218
第四節 民族旅游村寨合作共治模式的路徑探索/224
第六章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實踐邏輯、研究反思與未來展望/232
**節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的實踐邏輯/232
第二節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研究的反思/234
第三節 未來展望:邁向實踐的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研究/245
第四節 研究不足及下一步研究進路/249
參考文獻/251
后 記/267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實踐邏輯與制度創新 作者簡介
陳志永,管理學碩士、教授。現任貴州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貴州師范學院中國山地民族研究中心暨貴州民族學與人類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研究方向為鄉村旅游與景區治理。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1項。2003年以來,獨立或以作者身份在《旅游學刊》《中國旅游報》《旅游論壇》《云南社會科學》《熱帶地理》《黑龍江民族叢刊》《經濟問題探索》等刊物發表相關論文41篇,核心期刊(含CSSCI來源期刊)論文21篇,6篇被人大復印資料《旅游管理》全文轉載。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美]孔飛力 著, 陳兼 / 劉昶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