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鄭州歷史地理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68230
- 條形碼:9787030768230 ; 978-7-03-076823-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鄭州歷史地理探索 內容簡介
《鄭州歷史地理探索》一書是繼《鄭州歷史地理研究》之后,第二部探討鄭州歷史地理問題的學術專著。全書共由五部分組成,圍繞鄭州古代河湖水系演變、鄭州古都與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鄭州古城的選址變遷與中國商業文明、鄭州古代關隘與交通路線、鄭州黃帝與黃河文化發展、鄭州行政區劃變遷等鄭州歷史地理問題進行了全面、綜合的探索與研究。本書將鄭州及其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地理問題放在特定的生態環境與社會背景之下進行了多學科、全方位的系統研究,為建構鄭州歷史地理研究的學術體系做了進一步的努力和嘗試,豐富與完善了鄭州歷史地理研究的學術框架。
鄭州歷史地理探索 目錄
目錄**章歷史自然地理:河湖水系的演變(001)**節賈魯河辨誤(001)一、賈魯河非戰國鴻溝水系的遺存(001)二、賈魯河非元代賈魯疏鑿(005)三、賈魯河下游非行蔡河故道(007)第二節明代前期黃河南泛與賈魯河的形成(010)一、明代前期的黃河河勢與賈魯河形成的條件(010)二、黃河泛道與賈魯河的形成(017)三、黃河泛道斷絕與賈魯河水源條件的變化(020)第三節惠濟橋與賈魯河(024)一、惠濟橋的建造時間(025)二、惠濟橋段古河道非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故道(027)三、惠濟橋段古河道應為明代賈魯河上游故道(030)四、惠濟橋南北地區的水運格局(036)五、結語(040)第四節生態環境惡化與賈魯河水運的徹底喪失(041)第五節黃河水患與圃田澤的湮沒(049)一、圃田澤周邊的生態環境(049)二、圃田澤地理位置的推測(050)三、圃田澤湖面的盈縮(053)四、黃河水患與圃田澤旱涸(056)第六節《禹貢》中的黃河與濟水(059)一、《禹貢》的性質(060)二、古黃河問題(063)三、古濟水問題(067)第七節釋《禹貢》濟水“三伏三見”(072)一、《禹貢》中的濟水(072)二、古代文獻中濟水的特點(074)三、濟水的流經區域(076)四、濟水“伏見”地區的水資源環境(079)第二章歷史都城地理:天下**都與夏商周都城(082)**節夏族起源與活動區域探索(082)一、如何認識王國維等先生的觀點與二里頭文化(083)二、從文獻上看禹家世及其治水活動區域(087)第二節有夏之居考辨(094)第三節禹都陽城與天下**都(102)一、禹都陽城(102)二、禹都陽城為天下**都(103)第四節天下之中與禹都陽城探索(108)一、“天下之中”、“土中”與“地中”(108)二、崇山與禹都陽城地望(117)三、天下之中在鄭洛間(127)第五節鄭州小雙橋商代城址非隞都說(129)一、問題的提出(129)二、小雙橋商代遺址非隞都(132)三、敖山與隞都地望探索(134)四、敖山非邙山(136)五、敖、鄗二山與敖倉地望(139)六、小雙橋遺址的年代與仲丁居敖時間不相吻合(141)第六節鄭州小雙橋遺址青銅建筑構件紋飾新釋(144)一、青銅建筑飾件的正面紋飾(146)二、青銅飾件的側面紋飾中的龍、虎圖案(147)三、結語(154)第七節鄭州小雙橋遺址與商代庇都地望新論(154)一、鄭州小雙橋是具有都邑性質的商代遺址(155)二、小雙橋遺址的地理位置與早商晚期庇都相符合(157)第八節從鄭韓故城出土陶文看先秦鄉遂制度(161)第九節三河與中國早期王都(171)一、引言(171)二、唐人都河東(172)三、殷人都河內(176)四、周人都河南(181)五、結語(183)第三章歷史城市地理:中國*早城址的選擇與城市變遷(185)**節鄭州西山古城遺址與中國早期商業文明(185)一、引言(185)二、中國早期城市的基本特征(186)三、西山古城址的區域中心地位(188)四、從祝融作市看西山古城的商業貿易(188)五、西山古城址與中國早期商業文明(192)第二節鄭州仰韶西山古城城址選擇及其地理條件(195)一、引言(195)二、黃河主泓、泛流與西山古城城址(198)三、礫石溪水、古馮池與西山城址(202)第三節地理環境與中國*早城址的選擇——以鄭州仰韶西山古城為例(207)一、中原地區仰韶時代古城的發現(207)二、西山古城的選址與地形的關系(208)三、西山古城的選址與河流關系的分析(209)四、西山古城是秦王寨類型考古學文化中的區域中心(211)五、小結(212)第四節鄭州大師姑城址性質與夏商鼎革的再認識(213)一、鄭州大師姑城址非韋、顧說(213)二、鄭州大師姑城址亦非古昆吾城(217)三、鄭州大師姑城址與商湯韋亳無涉(220)四、鄭州大師姑城址為古觀國(管國)說(227)五、從鄭州大師姑城址看夏商鼎革(232)第五節商周管邑地望研究(234)一、敖山非敖都(234)二、古管國在今鄭州市北部(236)三、西周管地地望與古管國城址的變遷(237)四、商周管邑在鄭州市北部舊城一帶(239)第六節滎陽故城與周邊水系(241)第四章歷史交通地理:關隘、道路與交通(246)**節夏路與轘轅古道的變遷(246)一、轘轅關與轘轅古道的道路構成(246)二、轘轅古道的地理形勢與歷史價值(253)三、轘轅古道的開鑿時間(256)四、轘轅古道的廢棄(263)第二節虎牢關變遷蠡測(265)一、虎牢、成皋應為二城而非一城(265)二、虎牢舊關關址蠡測(270)三、虎牢新、舊關址地選擇與交通形勢的變化(276)第三節汜水古渡與武王伐紂進軍路線(279)一、武王伐紂從汜渡河而非孟津(280)二、懷與邢丘應為兩地而非一地(283)三、周師北上共山頭(286)四、牧野在今新鄉市牧野村北一帶(287)第四節黃河水患與鄭、汴間交通道路的形成——以黃河中、下游分界地區(鄭、汴間)為對象(292)一、明清以來黃河中、下游分界地區(鄭、汴間)的黃河水患(292)二、水患與黃河中、下游分界地區(鄭、汴間)的地理環境(294)三、黃泛平原與鄭汴間的交通路線(297)第五節水潰遺跡與隋唐大運河通濟渠鄭州—開封段古河道(303)一、水潰遺跡的發現及其文獻依據(304)二、圃田澤與水潰遺跡性質(307)三、唐宋汴河河道蠡測與水潰村古河道(313)第六節河南大運河經濟帶的歷史與未來發展戰略(317)一、河南大運河的歷史地位與價值(317)二、河南大運河經濟帶的發展戰略(321)第五章歷史文化地理:黃帝文化與黃河文化(323)**節黃帝淳化蟲蛾與雙槐樹牙雕蠶(323)一、引言(323)二、釋蟲蛾(324)三、釋淳化(326)四、雙槐樹出土中國*早家蠶牙雕(331)五、與滎陽青臺遺址出土絲織品的比較(333)第二節黃帝居軒轅丘地望考辨(337)一、對文獻中有關黃帝記載的認識(337)二、軒轅丘的地理特征(340)三、文獻中古軒轅丘地望(341)第三節始祖黃帝祭祀三題(346)一、徐旭生先生對陜西黃陵的質疑(346)二、廟祭還是冢祭(347)三、始祖黃帝祭拜地點的確定(348)第四節嫘祖考(350)第五節有關嫘祖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352)一、不能輕易否定古文獻(352)二、黃帝與嫘祖初期活動地望(353)三、嫘祖養蠶取絲問題(356)四、西平嫘祖與中國蠶桑的起源(358)五、考古發掘證明在我國養蠶有悠久的歷史(361)第六節黃河文化的歷史定位(362)一、黃河文化的概念(362)二、黃河文化與中國早期國家的誕生(363)三、黃河文化的歷史性成就(364)四、黃河文化的新生(365)第七節中原與儒家思想的形成(365)一、周公在洛邑“制禮作樂”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礎(365)二、周公思想對孔孟儒家學派的影響(369)三、孔孟對周公“制禮作樂”的追懷及其文化意義(372)第八節洛學的傳播與宋明理學的學派建構(375)一、洛學的出現與宋明理學的初步形成(375)二、洛學的南傳與宋明理學的學派建構(380)第九節中原學研究與歷史區域分析法(389)一、問題的提出:中原學建構需要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389)二、地理學的核心:區域地理學與區域分析法(391)三、中原學與歷史區域分析法:古代中原與周邊區域的差異性比較(395)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