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與行的辯證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176510
- 條形碼:9787500176510 ; 978-7-5001-7651-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識與行的辯證法 本書特色
1.針對核心教育目標的研究——包括三個階梯的核心教育目標。本科生:知識智慧與審美實踐;碩士研究生:情感認同與文化塑造;博士研究生:關照世界與創造卓越。
2. 作者哲學社會學專業背景深厚——研究背景專業,研究內容夯實,研究結果科學。
3. 提出人才培養的“四元結構”模式——“知識、方法、情懷、行動的本科創新人才培育的四元結構”模式進行人 才培養工作,打造“理論寬厚、張弛情懷,持引科學、實踐提質”人才。
識與行的辯證法 內容簡介
《識與行的辯證法》這本書基于社會學和哲學兩大學科的建設發展、學生培養目標、自身大學課堂一線教學實踐和創新實踐的育人案例的經驗反思而成。全書圍繞高等教育優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緊扣教育*提出的卓越人才2.0計劃的實現這一目標,就大學教育中哲學、社會學專業人才培養的Z優化模式,分上中下三篇內容,進行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探索與反思,提出人才培養的“四元結構”模式,聚焦創新性人才的特征和培養方式、情感認同與文化塑造以及創新實踐與生命實現等重大主題的研究,著力闡釋人才培養與時代發展需求協同協調的一般機制和應對策略。
識與行的辯證法 目錄
上篇 知識智慧與審美實踐
**章 本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歷史化核心課程群建設 / 007
**節 學科核心課程群建設中的人才培養期盼 / 007
一 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政策的歷史演變 / 008
二 我國高校教材管理政策的歷史演變 / 011
三 核心課程群建設的重要性 / 017
第二節 本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 / 021
一 創新能力的多與一 / 021
二 本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 / 026
第三節 社會學本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四元結構”模式 / 031
一 知識實踐能力是本科生創新素養生成的關鍵基點 / 032
二 本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四個重要結構性維度 / 035
第二章 核心課程群和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的相關性 / 039
**節 課程群建設和本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分析 / 040
一 課程群建設的現存問題 / 040
二 本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現存問題 / 046
第二節 社會學核心課程群課程之間的相關性 / 050
一 樣本與數據來源 / 051
二 核心課程群建設與四元結構的本科人才創新能力 / 056
第三章 “四元結構”模式核心課程群的建設路徑 / 065
**節 教學理念變革要適應時代變化的要求 / 066
一 思想觀念轉變的三個向度 / 066
二 課程群建設要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指向 / 071
第二節 掌握專業化科學方法是創新人才的基礎 / 074
一 教學方式的轉變 / 075
二 優化課程群建設的路徑 / 079
第三節 融情懷于專業使命 / 082
一 因材施教的生命化實踐 / 082
二 通識課程的視域延展 / 085
第四節 知識的實踐行動智慧 / 087
一 多途徑累積直接經驗 / 087
二 強化自主實踐的科學反思 / 090
小 結 / 092
中篇 情感認同與文化塑造
**章 情感認同的思想內涵及其功能特征 / 107
**節 情感的學理化理解 / 108
一 情感理解的不同維度 / 108
二 情感認同的核心內涵 / 114
第二節 專業情感認同的實踐可能 / 118
一 信任感是情感認同機制重要的基礎性內在要素 / 119
二 責任感、崇高感是專業情感認同生成的延展要素 / 121
第二章 研究生專業情感認同的實證分析 / 127
**節 研究生學術情感認同現狀 / 128
一 專業情感認同在研究生學術研究中的呈現 / 128
二 研究生專業情感認同存在的問題 / 141
第二節 研究生專業情感認同的影響因素 / 146
一 生命歷程中重大事件的因素分析 / 147
二 生活方式的價值侵襲 / 149
三 社會實踐因素 / 152
四 審美獲得及其共享 / 153
第三章 研究生學術自覺性的培養 / 159
**節 研究生專業情感認同的建構原則 / 160
一 情感與美德相統一 / 161
二 情感與規則相統一 / 163
三 理想性與現實性相統一 / 166
第二節 研究生學術自覺性培育的實踐路徑 / 169
一 專業情感認同的內生機制 / 169
二 專業情感認同的外在形式 / 176
小 結 / 182
下篇 關照世界與創造卓越
**章 關照世界是生命卓越的熱土 / 191
**節 理想生命是實踐著的自我革命 / 192
一 人是社會性的實踐個體 / 193
二 關照世界是創生自我的前提 / 196
第二節 卓越是自我的不斷超越 / 201
一 生命實現的基本形式 / 202
二 創新實踐的能力要素 / 206
第二章 卓越人才的發展性建設 / 213
**節 持續增長知識的能力 / 214
一 專業知識是與時代融合的基礎 / 215
二 面向未來的“根”與“基” / 218
三 知識增長能力的持續建設 / 221
第二節 生命意義的自我期待 / 227
一 作為“人”的生命期待 / 228
二 創造卓越的信念自覺 / 231
第三節 生命卓越的實踐品質 / 242
一 社會融合力是獲得社會支持的能力 / 242
二 方向判別力是未來生命的向導 / 246
三 實踐行動力是生命卓越的創造手段 / 250
小 結 / 255
參考文獻 / 259
后 記 / 271
展開全部
識與行的辯證法 作者簡介
邢媛1963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理論及文化認同哲學。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圍繞社會發展的大主題,形成了從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討論到化解沖突、優化發展質量的研究,再到各種沖突的原因與解決途徑的探尋的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