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清學觀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24345
- 條形碼:9787522824345 ; 978-7-5228-2434-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學觀瀾 內容簡介
自晚清民國以來,章太炎、梁啟超、錢穆、侯外廬、楊向奎等先生后先繼起,對清代學術史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范式。近40年來,陳祖武先生秉承楊向老之教,尊重歷史,求真務實,以學術史與社會史相結合,在傳承中尋求創新,提出“以經學濟理學之窮”的學術理念,強調“乾嘉學派是一個歷史過程”,指出晚清學術“會通漢宋以求新”,中國學術依然沿著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執著地求索,曲折地前進。凡此種種認識和論斷,有力地推進了清代學術研究,開辟了清代學術史研究的新境界。本書是諸弟子對陳先生學術理念的繼承和闡釋,從多角度、多層次弘揚和發展陳先生所提出的理論命題。
清學觀瀾 目錄
恥、意見、膽——清儒孫奇逢學術人生之底蘊芻論 林存陽/044
論清初的陸王學 楊朝亮 韓鑫/068
黃宗羲與甬上講經會考論 梁勇/083
潘平格《求仁錄》探析——兼論清初理學思辨潮流的學術史演進 李立民/098
魏裔介人性論探析 萬宏強/109
毛奇齡的禮學特色 喬娜/133
“皖學”視域下戴震對方以智學術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徐道彬/156
章學誠對戴震的學術評價 楊艷秋/173
同歸殊途:章學誠與汪中學術之爭的再審視 周軒/189
宗族、科舉與書院:形塑常州學派的三重力量 王豪/207
乾嘉新義理學論綱 孔定芳/223
朱軾的經學倡導與清代前中期學術轉型 李文昌/245
學人視野下的“嘉慶新政”——讀清人文集札記 陳連營/259
張爾田與夏曾佑——兼及晚清經今文學的“浙學”一系 張勇/283
潛流之音:張爾田論清代學術 文雅/294
王先謙《東華錄》版本考述 劉泠然/311
清史館與清學史研究之風的形成 朱曦林339
徽商與清代學術之演變 梁仁志/361
歷史語境與主體調適:清代遺民書寫的流變 王新杰/375
現代分科學術史的書寫 李春伶/392
知遇之恩——陳先生對我的幫助和影響 王逸明/414
附錄:
關于清代學術的三個問題 陳祖武先生 演講/418
陳祖武先生著述年表 朱曦林/425
孜孜篤實精進不已——陳祖武先生的治學進路與成就管窺 林存陽 楊艷秋/445
清學觀瀾 作者簡介
林存陽,博士,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清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為清代學術思想史、三禮學史、政治文化史。出版專著《清初三禮學》《乾嘉學派研究》《三禮館:清代學術與政治互動的鏈環》等,發表文章有《顧炎武“明道救世”的禮學思想》《清代禮學思想演進析論》《蘇州紫陽書院與清代學術變遷——以錢大昕為研究視角》《三禮館與清代學術轉向》《禮樂百年而后興——禮與清代前期政治文化秩序建構》《清代基層社會對禮的訴求及踐履》(2012年)等80余篇論文。主持了歷史研究所重點課題“三禮館與乾隆初葉的政治文化和學術走向”(2002—2005年)、“ 乾嘉四大幕府與清代學術”(2009—2012年);主持“中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研究”“乾嘉學派研究”“中國古代的禮與社會”等多項課題。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