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5319
- 條形碼:9787208185319 ; 978-7-208-18531-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 本書特色
本書融合了國內60所法學院校的院長、資深教授就高校法學院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法律專業博士培養、學科交叉與數字法學、紀檢監察學科建設等重點議題作出的深入思考,共話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系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成立20周年院慶系列活動暨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高峰論壇紀實,旨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就促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進行深入討論,提出體系建構和制度設計的思路和方案。在共話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之外,還就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法律專業博士培養、學科交叉與數字法學、紀檢監察學科建設等論題進行研究,不斷推動法學教育前沿理論與中國實際的結合與創新,為法學教育的發展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很好的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 目錄
前 言 同心共建中國式現代化,協力續寫法學教育
新華章(汪后繼 彭誠信) 001 **編 促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 001
高質量構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新格局,深層次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姚 莉)003
從實業救國到全面依法治國(王 。009
甘肅政法大學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李玉基)015
法學期刊在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中的行動空間(施偉東)020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劉曉紅)024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涉外法治教育變革(韓 強)030
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的發展(王 軼)034
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的幾個關鍵問題(楊 松)037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思考(蔣新苗)040
行政法典的中國道路(王敬波)046
數字時代地方高校法學新文科建設的探索(程雁雷)050
從部門法學到領域法學的新拓展——兼談我國法學教育的改革方向(廖永安)053
海洋法治學交叉學科的探索(初北平)058
以主體性、原創性法學研究來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061 第二編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 067
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北京大學法學院的認知與實踐(潘劍鋒)069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不同理解和行動抉擇(張志銘)073
關于小語種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問題(陳云良)075
新時代中國式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探索與特色(陳毅堅)077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學科基礎與核心能力(馮 果)080
涉外法治人才國際化與本土意識的協調培養(蔣傳光)083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點與難點(張海斌)086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王志強)092
英美法教育與涉外法治人才的探索(宋曉燕)094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學科基礎與核心能力(梁開銀)097
基于合作辦學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于 銘)100
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孫佑海)103
扎根中國大地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李壽平)106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中的涉外視野培養問題(宋 杰)109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幾點經驗和面臨挑戰(李鳳章)112
高層次涉外經貿法治人才培養探索與設計(喬寶杰)114
全球治理視野下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與應用(彭德雷)117
淺談涉外航運法治人才培養(殷 駿)119 第三編 法律專業博士培養 123
法律博士培養中的改革開放(何志鵬)125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推動法律專業博士學位點的建設(宋方青)128
法律博士培養中的難點(黎四奇)131
法律博士培養中的困惑(方新軍)135
設立法律博士專業學位的展望與思考(宋華琳)138
法律博士培養應注重凸顯特色(張建江)141
法律專業博士設置中的問題與難題(霍海紅)143
高質量發展是法律專業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汪習根)144
法律博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劉 俊)149
何以可能,何以可為:法律博士面面觀(黃錫生)154
法律專業博士培養的路徑(蔣悟真)157
關于對法律博士學位設置的幾點思考(冷傳莉)160
法律博士是實現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的橋梁(許中緣)164
法律專業博士學位培養的幾點思考(王 琦)167 第四編 新文科視域下的學科交叉與數字法學 171
關于數字法學學科建設的認識(黃文藝)173
新文科視域下的醫事法學(趙萬一)177
關于交叉學科的初步思考(葉金強)181
問題原本不分學科(桑本謙)184
福州大學法學院新文科建設的情況介紹(黃 輝)187
關于學科交叉型新法學建設的淺見(方 樂)190
新文科視域下如何打造數字法學(劉艷紅)192
新文科與數字法學建設的感想(梅夏英)196
對數字法學人才培養的路徑與機制的思考(魯 籬)199
新文科背景下復合型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歐陽本祺)202
法學交叉研究何以可能(高 巍)205
數字法治政府建設背景下的數字法學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呂 鑫)207 第五編 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建設 209
紀檢監察一級學科建設的若干構想(周光權)211
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展開(苗連營)215
關于紀檢監察學學科政治性的幾點思考(王保民)219
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困境與思路(哈書菊)222
紀檢監察學的特征與學科建設的思考(蔡 軍)225
淺談紀檢監察學科的制度建構功能(蔣惠嶺)229
中國式現代化與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周長軍)232
新時代紀檢監察學科建設的若干問題(陳玉忠)235
跨學科交叉融合:紀檢監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楊垠紅)240
中國式現代化與法學教育發展 作者簡介
主編:
汪后繼,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黨委書記,校紀委委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黨的建設研究中心”顧問,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高等教育管理、基層黨組織建設等,曾參與教育 部重大課題《人才強校戰略理論與實踐研究》、主持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重大課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培養機制研究》等,發表論文十余篇。主編:
汪后繼,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黨委書記,校紀委委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黨的建設研究中心”顧問,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高等教育管理、基層黨組織建設等,曾參與教育 部重大課題《人才強校戰略理論與實踐研究》、主持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重大課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培養機制研究》等,發表論文十余篇。
彭誠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民商法學科帶頭人、數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能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法原理、物權法、數據與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已累計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100篇,出版著作(含專著、合著、主編教材及譯著等)30余部,其中專著《現代權利理論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主編《民法典與日常生活》入選2020年度“中國好書”,主編“人工智能”法學譯叢六輯(共18冊)。論著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兩次)、“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二等獎”“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論文成果獎三等獎”(兩次)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0余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