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我國金融資源錯配的形成機理與效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92455
- 條形碼:9787509692455 ; 978-7-5096-9245-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金融資源錯配的形成機理與效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金融資源錯配這一主題,主要研究兩大問題:一是我國金融資源錯配的形成機理,包括內在形成機理和外在形成機理;二是金融資源錯配的效應分析。全書分別從行業間金融資源錯配的效應以及企業間金融資源錯配的效應展開研究。針對行業間金融資源錯配的效應。主要探究了金融資源錯配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減損效應。針對企業間金融資源錯配的效應,由于金融資源錯配一方面引致產出效率高的企業難以獲得金融資源,從而對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投資效率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產出效率并不高的企業卻因非市場因素反而能夠獲得金融資源,這樣一來,擁有金融資源的企業會拓寬其投資渠道,在其主營業務盈利性不高的情況下,轉而投向高盈利高風險的領域,加大了企業的風險承擔。因此,本書進一步將企業間金融資源錯配的效應細分為金融資源錯配對企業投資效率的減損效應和金融資源錯配的企業風險效應兩個方面。*后,本書進一步提出優化金融體系結構、促進資本市場發展、促進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機構配合、促進征信體系建設、優化監管理念、打破行政壟斷、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等政策建議,試圖為不斷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做出些許貢獻。
我國金融資源錯配的形成機理與效應研究 目錄
我國金融資源錯配的形成機理與效應研究 作者簡介
李萌(1990一),天津市人,2019年獲得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F任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投融資理論與政策。在CSSCI、S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篇,其中《金融錯配、企業資本結構與非效率投資》被評選為2017~2019年《金融論壇》優秀論文。參與和主持國家社科一般項目1項,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人文社科類一般項目1項,上海期貨交易所與中國民航大學合作課題項目1項,中國民航大學、中國商飛和工銀租賃三方合作項目1項。參編經濟管理類教材2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