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53036
- 條形碼:9787550453036 ; 978-7-5504-530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為金融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本書特色
該教材擬采用標準化的課程模塊,系統性地梳理行為金融學的主要脈絡。該書輔以大量*新案例,緊密結合當下前沿的神經科學與認知模型的成果,盡可能“硬核”地解讀從個體到宏觀市場的種種金融現象,引領學生或讀者從跨學科的視角,重新理解投資者個人決策的系統性準則以及外部影響,從而體會到行為金融學的魅力和前沿。該書適宜作為高等院校金融經濟類專業的本科生以及在職研究生相關課程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亦可作為在職人員自學或專題培訓的教輔讀本。
行為金融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內容簡介
行為金融學是近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常客”。本教材擬采用標準化的課程模塊,系統性地梳理行為金融學的主要脈絡。本書輔以大量*新案例,緊密結合當下前沿的神經科學與認知模型的成果,盡可能“硬核”地解讀從個體到宏觀市場的種種金融現象,引領讀者從跨學科的視角,重新理解投資者個人決策的系統性準則以及外部影響,從而體會到行為金融學的魅力和前沿。本書的編寫致力于為金融經濟類專業的本科生以及在職研究生提供入門教材。
行為金融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目錄
目 錄
**章 引論 ……………………………………………………………………………… 1
1.1 什么是行為金融學 ……………………………………………………………… 1
1.2 經濟人和智人 …………………………………………………………………… 2
1.3 為什么傳統的框架不那么讓人滿意 …………………………………………… 4
1.4 套利限制 ………………………………………………………………………… 7
1.5 案例和應用: 游戲驛站 ………………………………………………………… 10
1.6 為什么市場是不確定的? ……………………………………………………… 11
1.7 案例和應用: 老虎基金 ………………………………………………………… 15
1.8 系統 1 和系統 2 ………………………………………………………………… 17
本章小結 ……………………………………………………………………………… 20
問題與討論 …………………………………………………………………………… 20
第二章 偏好: 人無時無刻不活在比較中 …………………………………………… 22
2.1 錨定效應 ………………………………………………………………………… 23
2.1.1 錨定效應的作用機制 ………………………………………………… 24
2.1.2 錨定效應的度量 ……………………………………………………… 27
2.1.3 錨定效應與金融市場 ………………………………………………… 27
2.2 稟賦效應與沉沒成本 …………………………………………………………… 28
2.2.1 稟賦效應 ……………………………………………………………… 28
2.2.2 對稟賦效應的一個解釋: 錨定效應 ………………………………… 30
2.2.3 商人的稟賦效應 ……………………………………………………… 31
2.2.4 沉沒成本 ……………………………………………………………… 33
2.3 前景理論 ………………………………………………………………………… 33
2.3.1 參考點依賴 …………………………………………………………… 34
2.3.2 損失厭惡 ……………………………………………………………… 35
2.3.3 敏感度遞減 …………………………………………………………… 37
2.3.4 主觀概率賦權 ………………………………………………………… 39
2.3.5 模型描述 ……………………………………………………………… 40
2.3.6 前景理論的局限和挑戰 ……………………………………………… 44
2.4 前景理論、 金融市場和投資者決策 …………………………………………… 45
2.4.1 魅力無限: 金融市場中的博彩型的資產 …………………………… 45
2.4.2 資產回報溢價之謎 …………………………………………………… 47
2.5 模糊厭惡 ………………………………………………………………………… 50
2.5.1 模糊與風險 …………………………………………………………… 50
2.5.2 對模糊厭惡的解釋 …………………………………………………… 52
2.5.3 模糊厭惡的度量和應用 ……………………………………………… 54
本章小結 ……………………………………………………………………………… 56
問題與討論 …………………………………………………………………………… 57
第三章 認知偏誤: 生物學算法的錯配 ……………………………………………… 61
3.1 狹義框架 ………………………………………………………………………… 62
3.2 案例和應用: 午餐談話 ………………………………………………………… 67
3.3 案例和應用: 什么時候你該努力工作? ……………………………………… 68
3.4 心智賬戶 ………………………………………………………………………… 69
3.5 處置效應 ………………………………………………………………………… 73
3.6 代表性偏誤 ……………………………………………………………………… 78
3.6.1 一葉知秋? …………………………………………………………… 79
3.6.2 以小見大? …………………………………………………………… 81
3.6.3 案例和應用: 代表性偏誤 …………………………………………… 83
3.6.4 因果性和相關性 ……………………………………………………… 84
3.6.5 不以成敗論英雄 ……………………………………………………… 88
3.7 外推偏誤 ………………………………………………………………………… 91
3.7.1 外推偏差的量化描述 ………………………………………………… 94
3.7.2 外推偏差的原因 ……………………………………………………… 99
3.8 案例和應用: 外推偏誤和過度反應 ………………………………………… 103
3.9 過度自信 ……………………………………………………………………… 107
3.10 過度自信和過度交易 ………………………………………………………… 110
3.11 案例和應用: “殺死 Bill” ………………………………………………… 116
3.12 案例和應用: 專家還是 “磚家” …………………………………………… 118
3.13 群體互動和從眾傾向 ………………………………………………………… 120
3.13.1 群體的一致行為 …………………………………………………… 120
3.13.2 群體學習 …………………………………………………………… 122
3.13.3 投資者的羊群效應 ………………………………………………… 124
本章小結 ……………………………………………………………………………… 125
問題與討論 …………………………………………………………………………… 126
第四章 理性的邊界 …………………………………………………………………… 131
4.1 個性、 心情和情緒 …………………………………………………………… 131
4.1.1 個性 …………………………………………………………………… 132
4.1.2 心情 …………………………………………………………………… 133
4.1.3 情緒 …………………………………………………………………… 134
4.1.4 情感與本能 …………………………………………………………… 137
4.1.5 情感直覺: 捷徑還是偏差 …………………………………………… 138
4.1.6 大腦: 情緒的基礎 …………………………………………………… 140
4.2 案例和應用: 熔斷股災 ……………………………………………………… 141
4.3 思考快與慢 …………………………………………………………………… 142
4.4 理性的局限 …………………………………………………………………… 150
4.4.1 有限的注意力 ………………………………………………………… 150
4.4.2 有限關注 ……………………………………………………………… 151
4.4.3 反應不足 ……………………………………………………………… 152
本章小結 ……………………………………………………………………………… 153
問題與討論 …………………………………………………………………………… 154
第五章 損失厭惡的生理基礎: 卷尾猴實驗 ………………………………………… 159
5.1 神經科學和神經經濟學 ……………………………………………………… 160
5.2 一念之間 ……………………………………………………………………… 162
5.3 卷尾猴 ………………………………………………………………………… 164
5.4 案例和應用: 前景理論的生物基礎 ………………………………………… 166
5.4.1 神經研究實驗: 兌現效用理論 ……………………………………… 167
5.4.2 假設檢驗 ……………………………………………………………… 170
5.4.3 結論 …………………………………………………………………… 171
本章小結 ……………………………………………………………………………… 172
問題與討論 …………………………………………………………………………… 172
第六章 應用實例 ……………………………………………………………………… 174
6.1 股市參與度之謎 ……………………………………………………………… 174
6.2 風險分散之謎 ………………………………………………………………… 177
6.3 波動率之謎 …………………………………………………………………… 178
6.4 封閉式基金折價交易之謎 …………………………………………………… 181
本章小結 ……………………………………………………………………………… 183
問題與討論 …………………………………………………………………………… 183
第七章 行為金融學的未來: 跨學科和學科融合 …………………………………… 186
本章小結 ……………………………………………………………………………… 193
問題與討論 …………………………………………………………………………… 194
展開全部
行為金融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作者簡介
謝寓心,西南財經大學證券與期貨學院副教授。博士畢業于英國利物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具有10年行為金融學研究經歷, 主要研究方向為投資者決策、公募基金經理行為,認知模型與資產定價。
唐若華,博士研究生在讀,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 (Monash University)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行為金融、投資者決策與認知模型。參與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