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87959
- 條形碼:9787532187959 ; 978-7-5321-8795-9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 本書特色
& 首次收入沈虎雛(沈從文之子)與張新穎關于沈從文研究的書信往來。真實還原虎雛先生對父親沈從文文稿長達半生的輯佚搜遺工作。 從1980年代開始,虎雛先生把一切關于父親文字的紙張收攏,從此開始了保護、收集、拼接、識別、整理的漫長歲月。他從那時起到去世,這項工作整整做了四十年。本書不僅提供珍貴的書信資料,也通過唯有親人才能擁有的深切感受來娓娓追述,讓讀者盡可能去接近沈從文,“接近”一個真實可感的生命。 & “一個日常的沈從文的讀者”——本書以訪談形式,整理回顧了作者張新穎二十多年來沈從文研究路徑。 1934年1月18日,在家鄉河流的行船上,沈從文經歷著一生中心神澄明的經典時刻,這里,他徹悟了“真的歷史是一條河”。 1992年,張新穎在《收獲》讀到被收錄于《湘行書簡》上的這段感悟,豁然開朗,一下子見到了沈從文的天地。從此,他“和這個作家建立起了一種關系”。二十多年來,他始終作為一名日常的沈從文讀者,在平常的日子和長期的生活中,深入文本、低回流連,受其啟發與教育。 & 對沈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的專文解讀 從“失常”到自殺這段不長的時間里,沈從文寫下三篇很長的文稿,分別是《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一個人的自白》和《關于西南漆器及其他》,本書重點解讀《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與其他兩篇合觀。沈從文在生命轉折關口的思想狀況、精神活動,被清晰細致地呈現出來。 & 一本激勵著我們每個人的“關系”之書 一個人如何處理與時代的關系,如何自我成就?研究者與沈從文之間建立了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沈從文又從他的生命源流中汲取了什么,獲得了什么?我們看到,沈從文在滔滔洪流之外找到安身立命的事業,以專注與沉浸的方式,抵御著時代的荒謬與虛無。這本書不僅關乎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也關乎沈從文與當下、未來,更關乎他與我們每個微小的個體。
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 內容簡介
本書早先以同樣的書名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印過一個小冊子。新編版篇幅擴充一倍有余。這本書主要談及沈從文這個人和他的文學、思想、文化實踐如何在更廣闊的時空里和二十世紀的歷史對話,也和今天的現實對話;談及沈從文的文學創作和文物研究,貫穿起他生命的內在連續性;也談及具體的當代作品,討論沈從文傳統在當代文學中的回響。此外,收入《追憶沈虎雛先生》一文,張新穎講述其與沈從文之子沈虎雛先生圍繞沈從文研究而展開的書信往來,為讀者提供了珍貴的**手資料。附錄收入兩萬多字的訪談——“一個日常的沈從文的讀者”,這也是作者張新穎二十多年來沈從文研究的一次總結與回望。
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 目錄
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 作者簡介
張新穎 一九六七年生于山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 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主要作品有: 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沈從文九講》《沈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沈從文的前半生》《沈從文的后半生》;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游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當代批評的文學方式》《斜行線》;隨筆集《九個人》《不任性的靈魂》《迷戀記》《有情》《讀書這么好的事》《漫長相遇:書和成長的故事》;詩集《在詞語中間》《三行集》《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等。 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等多種獎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