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表象的禮贊:媒介現象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31932
- 條形碼:9787309131932 ; 978-7-309-13193-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表象的禮贊:媒介現象學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威廉·弗盧塞爾生前的手稿整理而成,收錄其三十三篇文章,具體分為“表象的禮贊”“符號化的世界”“基于新媒介的圖像的后歷史”“新的想象力”四個部分,對應著他贊揚生活世界、肯定虛擬性、鼓勵超越歷史和推動意識維度轉向四個層面的數字媒介思想。 基于對虛擬化數字世界的肯定,弗盧塞爾嘗試為人類傳播賦予新的意義,并形成了其兩大基本理論——數字本體論與數字人類學。一方面,弗盧塞爾指明,人類已從異化了的文字符號世界躍入數字符號世界;另一方面,他強調人類本身的擴張,即從所謂的“自然人”(Human-being)轉變為“數字人”(Digita-being),進而成為“游戲的人”(Homo Ludens)。 弗盧塞爾頗具預見性地洞察了人類的“數字化生存”圖景,呼吁人們警惕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陷阱,其理論為我們反思當今的技術圖像世界、廓清數字迷霧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法論視角。
表象的禮贊:媒介現象學 目錄
表象的禮贊:媒介現象學 作者簡介
威廉·弗盧塞爾(Vilém Flusser),巴西籍哲學家、媒介理論家,1920年出生于布拉格的猶太家庭,早年在查理大學(Karls-Universit?t)學習哲學。1940年,弗盧塞爾因戰爭流亡巴西。1961年后,他以葡萄牙語、德語、法語等出版論著,晚年重返歐洲講學。他的作品有《攝影哲學的思考》 (Für eine Philosophie der Fotografie)、《技術圖像的宇宙》(Ins Universum der technischen Bilder)、《傳播學:歷史、理論與哲學》(Kommunikologie)、《后歷史:二十篇短文與一種使用方法》(Pós-História:Vinte Instantaneos e um Modo de Usar)、《表象的禮贊:媒介現象學》(Lob der Oberfl?chlichkeit: Für eine Ph?nomenologie der Medien)、《書寫有未來嗎?》(Die Schrift: Hat Schreiben Zukunft)、《遠程信息文化》(Telematische Kultur)、《圖像的革命》(Die Revolution der Bilder)等。 斯特凡·博爾曼(Stefan Bollmann),1958年生于德國杜塞爾多夫,是一名編輯、作家,主要研究對象為德國小說家托馬斯·曼(Thomas Mann)和媒介哲學家威廉·弗盧塞爾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閱讀的女人危險》(Frauen,die lesen,sind gef?hrlich)和《寫作的女人危險》(Frauen,die schreiben,leben gef?hrlich)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