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以城為媒:社交媒體時代的城市形象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36588
- 條形碼:9787302636588 ; 978-7-302-63658-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以城為媒:社交媒體時代的城市形象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全面介紹當前社交媒體環境下城市形象傳播新趨勢的專著,也是一項基于新一線城市武漢的個案調查。本書的出版,不僅是對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豐富與拓展,同時也能為國內從事城市形象推廣的有關部門提供有效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彭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傳播學者)
以城為媒:社交媒體時代的城市形象 內容簡介
本書兼顧城市形象的理論與實踐,一方面探索社交媒體時代城市形象的新理論框架;另一方面以武漢作為研究案例來考察社交媒體時代的城市形象的塑造及其傳播效果。本書區別于以往城市形象傳播研究的功能主義范式,而采取以媒介實踐為核心的中觀研究思路,沿著由實體空間傳播、傳統媒體傳播以及網絡平臺傳播三個維度構成的城市形象傳播三維框架展開,從物質性和媒介化兩個層面推進了城市形象研究。
以城為媒:社交媒體時代的城市形象 目錄
一、為何研究城市形象1
二、國外相關研究現狀5
三、國內相關研究現狀11
四、概念界定16
五、理論建構:城市形象的三維傳播框架18
六、本書主要內容22 第二章 城市景觀與形象傳播 25
一、城市形象的物理空間要素25
二、景觀形象與城市感知29
三、地標建筑、城市天際線與媒介呈現35
四、社交媒體與城市景觀資源41
五、武漢“知音號”游客的地方感知:案例研究43
六、本章小結61 第三章 博物館與城市形象 63
一、此地何時:博物館與城市的勾連63
二、超級連接:博物館的新媒體營銷65
三、媒介融合:博物館的新媒體敘事69
四、博物館的新媒體傳播重塑城市形象74
五、武漢博物館的文化利用與城市傳播:案例研究77
六、本章小結90 第四章 城市事件與媒體形象 91
一、城市形象與城市事件91
二、城市形象的媒體自塑93
三、城市形象的媒體他塑99
四、社交媒體與城市媒介事件 103
五、武漢軍運會的輿情事件分析:案例研究 105
六、本章小結111 第五章 危機傳播與城市形象 113
一、公共危機與城市負面形象113
二、社交媒體時代公共危機特征116
三、網絡危機傳播對城市形象的影響 120
四、城市形象的數字化危機治理123
五、公共衛生事件中武漢涉疫輿情及形象重塑:案例分析126
六、本章小結139 第六章 城市形象與數字溝通 141
一、城市形象、地方認同與可溝通城市141
二、智慧城市對市民公共交往的影響 144
三、城市數字溝通的社會維度 150
四、數字城市溝通力的實現路徑155
五、武漢城市留言板的協商機制:案例分析158
六、本章小結174 第七章 用戶生產城市影像 176
一、城市形象與視覺文化176
二、城市宣傳片與官方形象生產 180
三、城市短視頻與用戶生產影像184
四、專業用戶生產內容:一種共創的影像新模式189
五、抖音平臺武漢城市話題挑戰的內容分析:案例研究190
六、本章小結 202 第八章 結論 204
參考文獻 209
附錄 235
附錄一 “知音號”游客數據文本題錄235
附錄二 武漢城市留言板訪談實錄241 后記 248 VII
以城為媒:社交媒體時代的城市形象 作者簡介
黃駿,1990年生,湖北武漢人,現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方向為城市傳播、新媒體與網絡傳播。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以第一作者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等CSSCI來源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曾在地方政府智庫工作7年,參與武漢市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先行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和國際化水平提升等規劃編制工作。出版合著《武漢記憶之場:建筑、大江與城市生活史》,入選湖北省公益學術著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