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藝術與科技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44538
- 條形碼:9787302644538 ; 978-7-302-64453-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術與科技導論 本書特色
當今是藝術與科技高度融合的時代?萍纪苿铀囆g創新,藝術啟發科技進步,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創新的驅動力。 眾多高校陸續開設“藝術與科技”專業,專業相對缺乏。《藝術與科技導論》的出版對藝術與科技專業的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本書作者李四達深耕于該領域,出版一批相關精品教材,《數字媒體藝術概論》第4版于2021年獲得首屆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本書無疑是李四達老師又一力作。
本書系統梳理了科技藝術的范疇、類型、藝術語言與表現類型,并從理論研究、主題分析、數字美學、發展歷史與創意方法等多角度繪制了科技藝術的藍圖。全書共12課:藝術與科技基礎,當代科技與社會,藝術與科學研究,媒體、影像及交互裝置,人工智能、機器人與表演,生物、生態與環境藝術,科技藝術的主題與創作,科技與藝術簡史,計算機藝術簡史, 數字娛樂產業簡史,科技藝術產業實踐,藝術與科技的未來。
本書簡潔清晰,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超過 380 幅彩色插圖展示了科技藝術燦爛的文化。每課都有討論與實踐、練習和思考題。提供了相關的電子資源,包括電子課件、練習素材和相關視頻等。
本書四色彩印,制作精美。
藝術與科技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本以課程形式闡述藝術與科技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教材,系統概述了近10 年來科 技藝術的**成果。教材重點在于厘清科技藝術的范疇、類型、藝術語言與表現類型,并從理論研究、 主題分析、數字美學、發展歷史與創意方法等多角度繪制了科技藝術的藍圖。本書12 課的內容分為藝 術與科技基礎,當代科技與社會,藝術與科學研究,媒體、影像及交互裝置,人工智能、機器人與表演, 生物、生態與環境藝術,科技藝術主題與創作,藝術與科技簡史,計算機藝術簡史,數字娛樂發展簡史, 科技藝術產業實踐,藝術與科技的未來。本書簡潔清晰,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展示了科技藝術的燦 爛文化。本書不但每課都附有討論與實踐、練習及思考,還提供了多達16GB 的電子資源,包括電子課 件、練習素材、教學范例和相關視頻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翱萍妓囆g概論”“藝術與科技”“科技藝術導論”“數字媒體技術基礎”“數 字藝術導論”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材,適合于藝術、設計、動畫、媒體和廣告等專業的本科生、 研究生學習,也可作為高?萍记把卣n程及相關科普培訓的講義。
藝術與科技導論 目錄
1.1 藝術與科技簡介 2
1.2 藝術與科技的對話 5
1.3 學科分類與范疇 7
1.4 科技藝術與新媒體 10
1.5 藝術與科技理論 11
1.6 科技藝術教育研究 14
1.7 林茨電子藝術節 19
1.8 當代科技藝術趨勢 21
討論與實踐 24
練習及思考 25
第2課 當代科技與社會.
.
26
2.1 AIGC 與科技藝術. 27
2.2 虛擬數字人 29
2.3 虛擬現實技術 32
2.4 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 34
2.5 擴展現實與裸眼3D . 36
2.6 沉浸式展陳技術 38
2.7 可穿戴技術 40
2.8 智慧車聯網 42
討論與實踐 44
練習及思考 45
第3課 藝術與科學研究.
.
46
3.1 創造性和真理性 47
3.2 藝術與科學體驗 49
3.3 簡潔性和邏輯美 51
3.4 對稱、比例與韻律 52
3.5 數字美學與編程 56
3.6 無窮、迭代與復雜性. 59
3.7 分形數學與植物學 63
3.8 隨機性的藝術. 67
3.9 大腦科學與藝術 69
討論與實踐 70
練習及思考 71 Yylzw.indd 3
2023.9.26 3:00:17 PM
藝術與科技導論——創新實踐十二課 第4課 媒體、影像及交互裝置
.
73
4.1 數字媒體藝術特征 74
4.2 交互性與參與性 76
4.3 身體與交互體驗 79
4.4 視線及聲控藝術 83
4.5 足控裝置藝術 85
4.6 手機與交互裝置 86
4.7 媒體建筑與投影 88
4.8 錄像裝置藝術 90
4.9 實驗動畫與影像 95
討論與實踐 100
練習及思考 101
第5課 人工智能、機器人與表演103
5.1 算法藝術與人造生命. 104
5.2 機器學習與AI 繪畫 107
5.3 網絡藝術與遙在藝術. 111
5.4 虛擬現實與全息表演. 115
5.5 數字孿生與替身秀 119
5.6 信息與數據庫藝術 122
5.7 機器人表演藝術 125
5.8 機器人與智能裝置 127
討論與實踐 131
練習及思考 132
第6課 生物、生態與環境藝術134
6.1 生物藝術概述 135
6.2 組織培養與藝術 138
6.3 轉基因與生命倫理 141
6.4 環境生物學與藝術 145
6.5 人造自然景觀藝術 148
6.6 材料生態學實驗 152
6.7 數字雕塑與3D 打印. 155
6.8 自然融合體驗裝置 158
6.9 綜合材料與裝置 160
討論與實踐 163
練習及思考 164
第7課 科技藝術主題與創作.165
7.1 新材料的美學 166
7.2 納米科技與藝術 167 IV Yylzw.indd 4
2023.9.26 3:00:17 PM
目錄
7.3 文化記憶與傳承 169
7.4 科技·娛樂·設計 173
7.5 拼貼與重構 176
7.6 科技藝術的標準 178
7.7 跨學科團隊與設計 180
7.8 創意思維的步驟 182
7.9 創意課程設計 185
討論與實踐 187
練習及思考 188
第8課 藝術與科技簡史.189
8.1 數學與古希臘哲學 190
8.2 達·芬奇的探索之路. 192
8.3 攝影與拼貼藝術 194
8.4 電影與蒙太奇語言 196
8.5 機械裝置藝術 199
8.6 歐普與迷幻藝術 200
8.7 錄像藝術與裝置 202
8.8 光和動力藝術 204
8.9 科技藝術大事記 207
討論與實踐 209
練習及思考 210
第9課 計算機藝術簡史
.
212
9.1 示波器與算法藝術 213
9.2 計算機圖形學簡史 216
9.3 CGI 與電影特效. 221
9.4 桌面時代的數字藝術. 225
9.5 數字超現實主義 229
9.6 交互時代的數字藝術. 232
9.7 多感官體驗藝術 234
9.8 自動繪畫機器 234
討論與實踐 236
練習及思考 237
第10課 數字娛樂發展簡史239
10.1 數字娛樂產業概述 240
10.2 電子游戲概述 242
10.3 電子游戲的起源 245
10.4 商業電子游戲的誕生. 247
10.5 主機游戲的世代交替. 248
V
Yylzw.indd 5
2023.9.26 3:00:18 PM
藝術與科技導論——創新實踐十二課 10.6 計算機游戲 250
10.7 移動游戲的崛起 253
10.8 電子競技異軍突起 256
討論與實踐 258
練習及思考 259
第11課 科技藝術產業實踐260
11.1 文化創意產業 261
11.2 網絡游戲設計 262
11.3 數字插畫與繪本 265
11.4 交互界面設計 269
11.5 信息可視化設計 273
11.6 建筑渲染與漫游 277
11.7 虛擬博物館設計 278
11.8 博物館多模態設計. 282
11.9 數字影視與動畫 284
討論與實踐 286
練習及思考 287
第12課 藝術與科技的未來289
12.1 智能藝術的影響力 290
12.2 算法與創造力 292
12.3 科技創新藝術體驗 294
12.4 實驗藝術史的啟示 296
12.5 藝術、技術與工程的結合. 298
12.6 創意產業奠定發展之路. 300
12.7 數據媒體帶來的機遇. 302
12.8 區塊鏈與加密藝術 304
12.9 后視鏡中的人類未來. 305
討論與實踐 307
練習及思考 308
參考文獻.309
藝術與科技導論 作者簡介
李四達,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吉林動畫學院特聘教授。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數字創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圖形圖象學學會數碼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多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專業評委。長期從事數字媒體藝術、交互設計和動畫的教學和科研,編著《數字媒體藝術概論》《數字媒體藝術史》《迪斯尼動畫藝術史》《交互設計概論》《數碼影像概論》《幻想藝術概論》《新媒體動畫概論》《交互與服務設計:創新實踐二十課》《服務設計概論》《數字媒體藝術簡史》《藝術與科技概論》等。其中《數字媒體藝術概論》的第1版和第2版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3版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第2版還被教育部評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