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南京博物院論文選編(2013-2022)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64621
- 條形碼:9787030764621 ; 978-7-03-076462-1
- 裝幀:平脊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京博物院論文選編(2013-2022) 本書特色
本書總結了南京博物院近十年各領域、各崗位南博人的代表性成果50余篇,并將之匯集成集。
南京博物院論文選編(2013-2022) 內容簡介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933年國民政府創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名“國立中央博物院”,1950年3月更名為“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始終履行“提倡科學研究,輔助公眾教育,以適當之陳列展覽,圖智識之增進”的立院宗旨,深耕文博事業,致力服務社會。2013年,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擴建工程完工,形成“一院六館”的格局,進一步提升了觀眾的參觀體驗,加強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2023年是南京博物院建院90周年,十年來,南京博物院在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文物保護、文物學、藝術學等領域不斷探索,持續推動學術進步。今選擇部分論文匯編為論文選集,以祝賀南京博物院建院90周年。
南京博物院論文選編(2013-2022) 目錄
目錄
**篇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的戰略需求
第1章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分布及治理現狀 3
1.1黃河下游河道灘槽概況 3
1.2黃河下游河道灘區分布特征 5
1.3黃河下游河道灘槽治理歷程 12
1.4黃河下游河道灘槽治理現狀 15
第2章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研究進展 18
2.1基于系統觀點的河流治理理論與技術研究綜述 18
2.2游蕩性河道灘槽協同治理方法研究綜述 23
2.3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技術研究綜述 30
2.4灘區可持續發展模式及管控機制研究綜述 42
第3章流域系統科學及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的戰略需求 45
3.1流域系統科學概述 45
3.2基于流域系統科學的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戰略需求 54
3.3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 57
第二篇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系統理論方法與模式
第4章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系統理論方法 63
4.1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系統理論 63
4.2主控因子與灘槽協同治理目標的驅動 -響應機制 79
4.3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效應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 107
第5章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模式 124
5.1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模式與框架方案 124
5.2黃河下游灘區功能區劃確定 140
第6章自然-經濟-社會協同的灘區可持續發展及管理機制 170
6.1灘區自然 -經濟-社會復合系統協同發展關聯機制 170
6.2灘區自然 -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及仿真 197
6.3流域與區域協同發展的灘區管理機制與模式 219
第三篇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系統理論與技術
第7章游蕩性河道河勢演變約束和調控因子與目標函數厘定 239
7.1調控因子與約束因子甄別 239
7.2各因子*立性與融合度分析 241
7.3各因子內在關系網絡結構與關鍵因子厘定 242
7.4河勢演變與穩定控制廣義目標函數構建 244
第8章游蕩性河道有限控制邊界對河勢演變的作用機理 245
8.1河道形態與水沙分布的非對稱性和非均勻性 245
8.2無工程約束下游蕩性河道橫斷面及水沙因子分布非對稱性和非均勻性 250
8.3有限控制邊界作用下游蕩性河段河勢演變調整機理 256
8.4河勢長期穩定控制的河灣流路形態 269
8.5河勢“上提下挫”與水沙動力變化的響應關系 273
第9章水沙動力與有限控制邊界的和諧效應及工程布局模式 282
9.1基于河勢穩定控制的水沙動力與河道邊界不和諧度理論表達 282
9.2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的單個有限控制邊界工程外形布置模式 292
第10章多維約束下黃河下游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理論應用與檢驗 320
10.1 多維約束下的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系統模型及控制技術優化 320
10.2 黃河下游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技術實體模型試驗檢驗 334
第11章主要認識與結論 355
參考文獻 358
**篇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的戰略需求
第1章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分布及治理現狀 3
1.1黃河下游河道灘槽概況 3
1.2黃河下游河道灘區分布特征 5
1.3黃河下游河道灘槽治理歷程 12
1.4黃河下游河道灘槽治理現狀 15
第2章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研究進展 18
2.1基于系統觀點的河流治理理論與技術研究綜述 18
2.2游蕩性河道灘槽協同治理方法研究綜述 23
2.3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技術研究綜述 30
2.4灘區可持續發展模式及管控機制研究綜述 42
第3章流域系統科學及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的戰略需求 45
3.1流域系統科學概述 45
3.2基于流域系統科學的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戰略需求 54
3.3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 57
第二篇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系統理論方法與模式
第4章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系統理論方法 63
4.1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系統理論 63
4.2主控因子與灘槽協同治理目標的驅動 -響應機制 79
4.3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效應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 107
第5章黃河下游灘槽協同治理模式 124
5.1黃河下游河道灘槽協同治理模式與框架方案 124
5.2黃河下游灘區功能區劃確定 140
第6章自然-經濟-社會協同的灘區可持續發展及管理機制 170
6.1灘區自然 -經濟-社會復合系統協同發展關聯機制 170
6.2灘區自然 -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及仿真 197
6.3流域與區域協同發展的灘區管理機制與模式 219
第三篇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系統理論與技術
第7章游蕩性河道河勢演變約束和調控因子與目標函數厘定 239
7.1調控因子與約束因子甄別 239
7.2各因子*立性與融合度分析 241
7.3各因子內在關系網絡結構與關鍵因子厘定 242
7.4河勢演變與穩定控制廣義目標函數構建 244
第8章游蕩性河道有限控制邊界對河勢演變的作用機理 245
8.1河道形態與水沙分布的非對稱性和非均勻性 245
8.2無工程約束下游蕩性河道橫斷面及水沙因子分布非對稱性和非均勻性 250
8.3有限控制邊界作用下游蕩性河段河勢演變調整機理 256
8.4河勢長期穩定控制的河灣流路形態 269
8.5河勢“上提下挫”與水沙動力變化的響應關系 273
第9章水沙動力與有限控制邊界的和諧效應及工程布局模式 282
9.1基于河勢穩定控制的水沙動力與河道邊界不和諧度理論表達 282
9.2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的單個有限控制邊界工程外形布置模式 292
第10章多維約束下黃河下游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理論應用與檢驗 320
10.1 多維約束下的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系統模型及控制技術優化 320
10.2 黃河下游游蕩性河道河勢穩定控制技術實體模型試驗檢驗 334
第11章主要認識與結論 355
參考文獻 358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