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俞宣孟論文選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 本書收錄作者自2000年以來的29篇學術論文,分為四個緊密相連的部分:澄清本體論的意義,揭示兩類不同形態的哲學,開展新一輪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的方法及視野,探尋哲學觀念的更新。 本論文集專注于一個主題,即倡導開展新一輪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其之標榜“新”,是根據對ontology的研究,認定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是兩類不同形態的哲學,從而顯露出以往一百年中西哲學交流中的一個盲點。開展新一輪中西哲學比較研究不僅是新建中國哲學史的前提,也必定會參與到當代哲學觀念更新的歷史任務中去。全書因而分為四編:“本體論的意義”“兩種不同形態的哲學”“新一輪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哲學觀念的更新”。
俞宣孟論文選 目錄
俞宣孟論文選 作者簡介
俞宣孟,1948年生于上海,198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哲學系,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2009年底退休。主要從事外國哲學研究,兼及中西哲學的比較研究等。曾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西哲學形態比較研究”、上海市級課題“本體論研究”。個人專著有:《本體論研究》(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現代西方的超越思考——海德格爾哲學》(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等;《探根尋源——新一輪中西哲學比較研究論文集》主編之一;參與集體項目《東西方哲學比較研究》《存在主義哲學》。個人譯著7部,另有用英文發表的論文及編輯的論集多部。撰寫論文數十篇,其中,《Ontology(本體論)與語言問題》《西方哲學中“是”的意義及其思想方式》及《兩種不同形態的形而上學》分別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本體論研究》一文被譯成俄文發表在2007年第5期《哲學問題》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