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我從太空考古:透過太空影像重新發現人類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59822
- 條形碼:9787521759822 ; 978-7-5217-598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從太空考古:透過太空影像重新發現人類歷史 本書特色
★ 首部以“太空考古”為主題的著作 ★ 榮獲亞馬遜網站年度*佳科學書籍 ★ 榮獲美國考古研究所霍爾頓圖書大獎 ★ 入選《自然》雜志年度十大好書 ★ 柯克斯書評》年度*佳非文學書籍 ★ 上市初即登上美亞排行榜分類**名 ※ “本書滿足你對考古的一切想象!”考古不只有“向下挖寶”,還能用“上帝視角”! 在這本書中,作者介紹了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太空考古學,作為一名太空考古學家,她主要利用衛星圖像來探測埃及考古遺址。“從衛星上看到萬年人類歷史”,了解考古學新視野的入門課,利用未來科技,看到傳統考古學家從未踏入的真實歷史! ※ 考古學新領域領軍學者,用外行人輕易讀懂的語言講述前沿科學:本書作者薩拉·帕卡克是一名美國獲獎無數的太空考古學家兼人類學者,在這本書中,她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教你如何透過衛星影像圖的微小細節發現一座深埋地下的文明遺址“親歷”一名埃及古王國女孩跌宕起伏的一生,并用她近三十年的考古經驗,帶你從分析影像、團隊組織到實地挖掘,游歷世界各地,共同參與太空考古學上的重大進展。 ※ 透過尖端衛星影像,探索傳統考古學找不到的人類遺跡:人類如何在太空中發現和研究古代文明千年古墓、古埃及都城、冰島維京人、古羅馬帝國……越7大洲與30萬年,我們的秘密,有多少藏在太空里?
我從太空考古:透過太空影像重新發現人類歷史 內容簡介
“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10萬年,正是由于我們的可塑性、創造力和智慧,人類才能不斷繁衍至今并被稱為‘人類’。” 我們此處所講的太空考古學,并非對宇宙間的物質進行“考古”,而是一門透過使用航空或航天數據分析衛星影象,來尋找地球上的古代人類特征或遺址的科學。 本書作者,一位超酷的太空考古學家,從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將人類大歷史和未來技術相結合,從大眾對太空考古學家這個職業的好奇出發,更迭1944 AD-1944 BCE的歷史時期,在對未來充滿堅定希望的前提下提出我們應該如何從現在做起。作為一名考古學家,她在12個國家和4大洲的遙感項目中工作,使用多光譜和高分辨率衛星圖像分析確定了數千個潛在的考古遺址。 這些包括以前不為人知的定居點、道路、堡壘、宮殿、墳墓,甚至潛在的金字塔。她目前主要負責眾包工作,繪制秘魯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地圖。 在這本書中,作者描述了該領域的演變、重大發現和未來潛力。在解密間諜攝影技術后,她在埃及神秘城市塔尼斯的新地圖上分享了她在這一領域的發現,揭示了為什么空間考古學不僅令人興奮,而且對為后代保存世界古代寶藏至關重要。這個故事將讀者帶回到過去,穿越國界,回到遠古人類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在幾千年的時間里展現了勇氣和智慧。
我從太空考古:透過太空影像重新發現人類歷史 目錄
我從太空考古:透過太空影像重新發現人類歷史 作者簡介
薩拉·帕卡克(Sarah Parcak),美國著名空間考古學家,埃及學專家,美國亞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人類學系終身教授、全球觀測實驗室的創始主任;國家地理學會考古研究員、古文物學會研究員和TED高級研究員。帕卡克曾因其優秀的考古工作贏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包括2020年古根海姆獎學金,2018年探險家俱樂部洛厄爾·托馬斯獎章,2017年全球青年領袖,2016年TED獎,2016年史密森美國創造力獎、國家地理考古獎學金等。 著作《我從太空考古》一書獲得美國著名廣播節目《科學星期五》2019年最佳科學書籍、柯克斯書評2019年最佳非虛構書籍、《自然》雜志2019年十大圖書等多項殊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