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屈家嶺:五千年前的眾城之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7289
- 條形碼:9787573207289 ; 978-7-5732-0728-9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屈家嶺:五千年前的眾城之邦 內容簡介
本書稿由良渚博物院負責組織策劃,為慶祝良渚遺址申遺成功三周年,加強中國古代文明對比研究,特遴選了國內在中國古代文明方面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就中國文明形成時期的關鍵遺址和考古學文化進行專項研究。本書名《屈家嶺:五千年前的眾城之邦》,本書從“前屈家嶺時代”的長江中游開始,通過各種考古遺存和發現,描述了屈家嶺文化古城的形成、古城中的居民及其生活、逝者的墓地與喪儀、屈家嶺文化走出兩湖向外發展等內容。屈家嶺文化作為長江中游*為興盛和強勢的考古學文化,其遺址分布縱跨湖北、河南、湖南三省。屈家嶺文化以其強大的擴張力和優選性,與周邊考古學文化發生了密切的文明交往和互動,為史前中國多元一體的偉大進程貢獻了獨特
屈家嶺:五千年前的眾城之邦 目錄
總序……王巍 1
**章何處屈家嶺…… 1
石龍過江:半個世紀前的邂逅 / 1
辨識:年代和外延的變化 / 8
兩原一盆地:文化版圖的開拓 / 11
第二章裂變:前屈家嶺時代的長江中游…… 17
孕育:長江中游文化格局的變化 / 17
溫飽:糧食種植技術 / 22
定居:村落·環壕·城址 / 25
產業革命:制陶技術的飛躍 / 30
爐火傳奇:窯業技術的發展 / 33
信仰:儀式空間的演變 / 40
他山之“玉”:域外文化的影響 / 43
第三章界標:屈家嶺文化古城網絡的形成…… 46
發現古城:石家河的“偶遇” / 47
路徑:城址群的形成 / 49
藍圖:古城的位置和領地 / 53
差異:城址的規模大小 / 56
(一)超級聚落:石家河 / 57
(二)中型城壕聚落:城河、陶家湖、屈家嶺 / 60
(三) 中型城址:王古溜、門板灣、馬家垸、七星墩 / 64
(四) 小型城址 / 67
營城:規劃設計、工程技術與人力組織 / 77
布局:地貌與功能需求的結合 / 82
聯合:共同的信仰 / 87
并立:扣碗與扣豆的線索 / 95
分化:用鉞規范的形成 / 97
第四章城的主人:誰住在那里?…… 100
規模:人口數量的評估 / 100
社眾:城內外的居民結構 / 102
(一) 并立的血緣家族—石家河與城頭山 / 102
(二) 整合的區域社群—城河 / 108
多樣:人口增長方式 / 111
因果:人口增長與城址修建的關聯 / 115
第五章日常:古城“居民”的生活…… 118
住 / 118
單體建筑 / 118
院落式建筑 / 126
吃 / 131
糧食資源的獲取 / 131
水果類植物 / 135
肉食資源獲取 / 136
用 / 137
石破天驚:玉石器的制作與生產 / 137
制陶業的發展 / 142
漆木器的使用 / 152
原始采礦業的發生 / 153
水 / 154
第六章逝者的空間:墓地與葬儀…… 158
墓地選址 / 158
(一) 土坑墓 / 158
(二) 甕棺葬 / 160
葬儀觀念 / 163
生死與共:同壙并穴墓 / 163
神秘的葬俗:腰坑與甕棺 / 167
財富的象征:豬下頜骨 / 170
*后的容身之處:葬具的多樣化 / 171
第七章走出兩湖:屈家嶺文化的沖擊波…… 174
屈家嶺沖擊波 / 174
“問鼎”中原 / 174
挺進淮河 / 179
東望太湖 / 180
南下贛粵 / 182
路線差異 / 182
推波助瀾 / 184
第八章屈家嶺:眾城之邦的記憶…… 186
注釋…… 190
后記…… 210
**章何處屈家嶺…… 1
石龍過江:半個世紀前的邂逅 / 1
辨識:年代和外延的變化 / 8
兩原一盆地:文化版圖的開拓 / 11
第二章裂變:前屈家嶺時代的長江中游…… 17
孕育:長江中游文化格局的變化 / 17
溫飽:糧食種植技術 / 22
定居:村落·環壕·城址 / 25
產業革命:制陶技術的飛躍 / 30
爐火傳奇:窯業技術的發展 / 33
信仰:儀式空間的演變 / 40
他山之“玉”:域外文化的影響 / 43
第三章界標:屈家嶺文化古城網絡的形成…… 46
發現古城:石家河的“偶遇” / 47
路徑:城址群的形成 / 49
藍圖:古城的位置和領地 / 53
差異:城址的規模大小 / 56
(一)超級聚落:石家河 / 57
(二)中型城壕聚落:城河、陶家湖、屈家嶺 / 60
(三) 中型城址:王古溜、門板灣、馬家垸、七星墩 / 64
(四) 小型城址 / 67
營城:規劃設計、工程技術與人力組織 / 77
布局:地貌與功能需求的結合 / 82
聯合:共同的信仰 / 87
并立:扣碗與扣豆的線索 / 95
分化:用鉞規范的形成 / 97
第四章城的主人:誰住在那里?…… 100
規模:人口數量的評估 / 100
社眾:城內外的居民結構 / 102
(一) 并立的血緣家族—石家河與城頭山 / 102
(二) 整合的區域社群—城河 / 108
多樣:人口增長方式 / 111
因果:人口增長與城址修建的關聯 / 115
第五章日常:古城“居民”的生活…… 118
住 / 118
單體建筑 / 118
院落式建筑 / 126
吃 / 131
糧食資源的獲取 / 131
水果類植物 / 135
肉食資源獲取 / 136
用 / 137
石破天驚:玉石器的制作與生產 / 137
制陶業的發展 / 142
漆木器的使用 / 152
原始采礦業的發生 / 153
水 / 154
第六章逝者的空間:墓地與葬儀…… 158
墓地選址 / 158
(一) 土坑墓 / 158
(二) 甕棺葬 / 160
葬儀觀念 / 163
生死與共:同壙并穴墓 / 163
神秘的葬俗:腰坑與甕棺 / 167
財富的象征:豬下頜骨 / 170
*后的容身之處:葬具的多樣化 / 171
第七章走出兩湖:屈家嶺文化的沖擊波…… 174
屈家嶺沖擊波 / 174
“問鼎”中原 / 174
挺進淮河 / 179
東望太湖 / 180
南下贛粵 / 182
路線差異 / 182
推波助瀾 / 184
第八章屈家嶺:眾城之邦的記憶…… 186
注釋…… 190
后記…… 210
展開全部
屈家嶺:五千年前的眾城之邦 作者簡介
彭小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長期主持湖北城河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研究興趣為長江中游史前考古、史前制陶工藝研究。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