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110459
- 條形碼:9787573110459 ; 978-7-5731-1045-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四章, 內括: 多元化的性形象批評、性別意識漸覺式的性寫作批評、重新書寫的性文學史、和諧期許的性別詩學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 目錄
節性形象批評的產生/
第二節性形象批評多元化 / 37
第三節性形象批評的反思/59
第二章性別意識漸覺式的性寫作批評
節性寫作批評的生成/68
第二節性寫作批評的時代際遇/74
第三節性寫作批評的反思/106
第三章重新書寫的性文學史
節重寫性文學史的背景/112
第二節重寫性文學史的實踐/126
第三節重寫性文學史的反思/137
第四章和諧期許的性別詩學
節先天生理與后天語境一一性的個體存在/146
第二節實然與應然一一性別詩學的真實與想象/152
第三節構建和諧的性別詩學/156
結語/ 159
參考文獻/162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 節選
章多元化的性形象批評
性形象批評是世紀60年代西方權主義運動的直接產物。性形象批評在西方指的是“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或在男性家性作品時所運用的批評范疇中去尋找性模式(stereotype)。它以從性別入手重新閱讀和文本為主要方法,以將文學和讀者個人生活聯系為主要特點。以批判傳統文學,尤其是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對性的刻畫以及男性家對性作品的為主要內容,以揭示文學作品中性居于從屬地位的歷史、社會和文化根源為主要目的”。初,隨著權主義運動的發展,學院派的性學者對帶有性別偏見的文學標準產生了質疑,尤其是男作家筆下的性形象,她們對被扭曲的性形行了性主義立場的闡釋,從而對男權傳統展開了文化政治批判。
早期的西方權主義者在對文學中的性形行分析與批評時,主要將作品中的性形象與現實中的性形象相比較,從而揭示作品中性形象的被歪曲與被丑化。美國作家桑德拉・吉爾伯特和蘇珊・芭的《鏡與妖:對性主義批評的反思》,按照M. 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的分類方式,將權主義文學批評分為鏡子式和妖式兩大類。鏡子式基于文學反映客觀現實,無論對厭的鑒定、發現還是重新評價去世的作家,括對作家筆下性形象的肯定,都將其職能界定為照鏡子。妖式意在以一種的語行創作與批評。對性主義文學批評家來說,艾布拉姆斯的“燈”的喻說,不僅具有浪漫主義的激,也蘊含著性別特征,引發反叛性、反理性、反傳統的感沖動。這便是吉爾伯特和芭對“閣樓上的瘋人”、天使與妖形象孕育的征兆吧。
節性形象批評的產生
一、西方性形象批評的嬗變與影響
西方的“性形象批評”可以分為理論化批評與文學化批評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具有某種程度的過渡性。
理論化批評階段以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等為代表,通常以文學作品中的性形象來闡釋和印證論者的某種性主義觀念或理論。
創作于1946-1949年的《第二性》,波伏娃以存在主義理論闡釋了蒙泰朗、勞倫斯、克勞代爾、布勒東、司湯達這五位男性作家筆下的性形象。波伏娃側重于引用五位男作家帶有性別別傾向性的原文來證明他們對性的敵視,而性形象自身具體的心理、外貌、性格等并未被作為中心來批評。波伏娃認為“人通過使自己成為他人,也作為主體完成了她自己一‘我是主的仆人’;正是在她的‘自為’(pour-soi)一一她的自由的自我意識中,她顯現為‘他者’”
第二階段主要體現在英美性主義文學批評中,較之前一階段更加富有文學批評色彩,為文學化批評階段。主要代表有《小說中的婦形象:權主義的視角》《閣樓上的瘋人:作家與1紀的文學想象》(1979)。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 作者簡介
趙洪霞,,文學博士,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現任吉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要從事文學理論與批評、媒介文化等方向的教學與研究來,參與省級課題多項,在CSSCI等期刊文多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