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雨林: 留住正在消失的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08680
- 條形碼:9787522808680 ; 978-7-5228-0868-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雨林: 留住正在消失的美 內容簡介
熱帶雨林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多樣性*豐富的生物棲息地。在雨林殘酷的環境中,為了適應和生存,生物進化出了靠前、多姿多彩的形態。這種豐富是生命對嚴苛生存環境的回應,同時帶來驚人的美麗。18世紀以來,人類逐漸開始大片砍伐和焚燒熱帶雨林。現代過度發展的畜牧業和油棕種植業已對雨林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出于經濟目的而大面積破壞雨林的行為已成為雨林消亡的主要原因。大自然的多樣性和美麗被破壞后往往是難以恢復的。森林的消失將通過降水的變化影響全球氣候,而雨林物種多樣性的消亡將使我們喪失認知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機會。保護熱帶雨林,關乎整個星球的未來。約瑟夫·H. 賴希霍爾夫近年來的一系列作品,每一部都讓人大開眼界。在一個知識點較為雜亂的主題領域,他通過冷靜的思考力脫穎而出,沒有一味強調情況的嚴峻性,而是通過結構和數據講清現實。——《南德意志報》當生物學家約瑟夫·H.賴希霍爾夫講述某個主題時,他總是能夠引人入勝,信息豐富,發人深省。這部作品向我們講述了在雨林中發現的美麗和生物多樣性。——《呂貝克消息報》將雨林的美真切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并告訴我們怎樣做才能拯救它。——《ELLE雜志》約瑟夫·H. 賴希霍爾夫和插畫家約翰·布蘭德施泰特打造了一本不錯的藝術品,他們在書中傳神地再現了雨林之美:參天大樹,吸食花蜜的小鳥以及在樹梢緩慢移動的樹懶。——《德國文化廣播》
雨林: 留住正在消失的美 目錄
引言綠色腰帶/001
**部分熱帶的生物多樣性
綠色天堂還是綠色地獄/003
對熱帶雨林的**印象/006
難以估量的生物多樣性/015
能夠提升物種豐富性的地理環境/019
稀有的美洲豹、常見的甲蟲和瀕臨滅絕的樹懶/029
為什么在雨林中生活著巨型生物和微小生物/036
為什么蜂鳥那么小,極樂鳥如此絕美/045
熱帶雨林的對比/055
熱帶雨林是如何再生的,或者根本不會再生/060
森林與森林開墾/065森林自然的基本特征/074
樹木的性質/085熱帶雨林的薄土/093
熱帶雨林如何養活自己/098
雨林中的人類生活/104
火焰星球:焚林開墾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111
第二部分雨林的消失及其后果
人類與森林/117
對熱帶雨林的破壞是如何開始的/131
熱帶種植業的基礎條件/139
橡膠業繁榮之后/149
熱帶木材/152
牛群正在吞噬雨林/157
大豆的成功推廣/163
“綠色能源”簡史/169
棕櫚油的致命影響/175
擅自占地者/179
有毒的黃金/181
人畜共患病及其他疾病/184
第三部分熱帶森林的保護
購買森林/197
“華盛頓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202
免除債務與直接購置土地/209
自然旅游能夠做什么/212
回顧總結:因為我們需要雨林/214
致謝/216
參考文獻/218
雨林研究和雨林保護組織/222
譯后記/223
雨林: 留住正在消失的美 作者簡介
約瑟夫·H.賴希霍爾夫(Josef H. Reichholf)
德國動物學家、進化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2010年5月之前,他一直擔任慕尼黑動物國家收藏館脊椎動物部門的負責人。他是慕尼黑工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專業的名譽教授,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的董事會成員。2005年,他被授予德國生物學家協會的最高獎項特雷韋拉努(Treviranu)獎。2007年,他獲得德國語言和詩歌學院(The German Academy of Language and Poetry)頒發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科學散文獎(Sigmund Freud Prize for Scientific Prose),以表彰他對生態學的貢獻。他出版了許多關于自然與自然保護、生態學、進化、氣候與環境保護的書籍。
德國知名插畫家,曾為近200本書繪制插畫。他的插畫作品在英國、法國、中國、韓國都有出版,并獲得了多個獎項。2017年,由約瑟夫·H.賴希霍爾夫撰文,約翰·布蘭德斯泰特配圖的書籍《共生體》(Symbiosen)被《德國科學畫報》評為“年度最美知識書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德語語言文學及MTI德語筆譯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市級研究生教改、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多個項目。在《外國文學評論》《世界文學》《外國語文》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及譯文多篇,譯有《德國技術史》,著有《德語一日一短語》等。約瑟夫·H.賴希霍爾夫(Josef H. Reichholf)
德國動物學家、進化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2010年5月之前,他一直擔任慕尼黑動物國家收藏館脊椎動物部門的負責人。他是慕尼黑工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專業的名譽教授,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的董事會成員。2005年,他被授予德國生物學家協會的最高獎項特雷韋拉努(Treviranu)獎。2007年,他獲得德國語言和詩歌學院(The German Academy of Language and Poetry)頒發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科學散文獎(Sigmund Freud Prize for Scientific Prose),以表彰他對生態學的貢獻。他出版了許多關于自然與自然保護、生態學、進化、氣候與環境保護的書籍。
約翰·布蘭德施泰特(Johann Brandstetter)
德國知名插畫家,曾為近200本書繪制插畫。他的插畫作品在英國、法國、中國、韓國都有出版,并獲得了多個獎項。2017年,由約瑟夫·H.賴希霍爾夫撰文,約翰·布蘭德斯泰特配圖的書籍《共生體》(Symbiosen)被《德國科學畫報》評為“年度最美知識書籍”。
廖峻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德語語言文學及MTI德語筆譯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市級研究生教改、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多個項目。在《外國文學評論》《世界文學》《外國語文》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及譯文多篇,譯有《德國技術史》,著有《德語一日一短語》等。
馬越
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筆譯碩士研究生在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